還得看那房頂啥造型
像這種就會扎屁股!!!
今天小編要說的是,不但現實世界有樓梯這種東西存在,心理學界也有。心理學的梯子叫做登門檻效應(或叫做得寸進尺效應)。
這個效應能讓別人更輕易的答應你的要求。那么,這個(看似)神奇的效應的內容究竟是什么樣的呢?其實,只要稍微注意觀察,就會發現這個幾乎無處不在的效應:
一個人如果接受了別人的一個小要求,那么別人在此基礎上再提一個更高點的要求,這個人也會傾向于接受。
在美國的一個實驗中,研究者扮成安全駕駛志愿者,請求路邊的人家同意在他們家門口樹立一塊寫有“小心駕駛”的又大又丑的標牌。結果只有17%的人同意了。而在另一邊,研究者先請求立一個三英寸高的牌子,結果幾乎所有的人家都同意了。然后過了一周后再去詢問可不可以掛一塊更大的標牌時,76%的人都同意了這個要求。
仔細想想,誒,這很常見啊?有必要把它拿出來單獨說么?還掛個“XX效應”的高大上名字,逗我們玩呢么?
而我們其實都沒有發現,這個效應的巨大應用價值:我們可以用它來影響別人的態度,換個說法:一定程度上的掌控別人的想法。
這是怎么來的呢?這得益于一個更令人震驚的心理學發現:態度決定行為,但相反的,行為也會影響態度。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讓某人做一件小事情,然后不斷升級,他在做事的過程中態度就會逐漸偏向于他為之做事的勢力。
讓我們假想一個場景:我是一名大學生,在路邊擺攤要推廣我們舉辦的一個活動,然而這個活動比較無聊,怎么辦呢?則可以這樣:
1.先對路人提出一個小要求:關注公眾號,關注的話就送小禮品。(其實因為關注之后可以取消關注所以很多人把這當成獲取禮品的手段)
2.再提出一個大一點的要求:轉發某一篇推送就能再獲得另一種禮品。(根據登門檻,會有更多的人答應這個要求)
3.最后再提出一個要求:可不可以轉發之后在下面寫個“這活動不錯”的評論呢?雖然沒有禮品了...(還是登門檻,已經答應兩個要求,這時即使沒有禮品也很可能答應)
最后就是看效果了,因為做出了推廣、贊賞這個活動的行為,(行為影響態度)所以他的態度也很有可能會跟著一起轉變,帶著“這活動沒準真的不錯”的想法掉進了我們準備的心理學之坑。
怎么樣?是不是很有道理?在心理學的一番剖析之后,一種推廣營銷方式就會組合形成。可登門檻的神奇之處不僅于此。教師可把這種心理效應用在教學上,提高教學質量。管理者也可以把這種效應用在組織管理上,可提高組織業績。
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