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津市泰達醫院 李青
來源:李青大夫
38男性,身高180cm,體重110kg(這還是減肥后,原來120kg),體重指數33.95kg/m2,因體檢發現蛋白尿2+一年余而住院。入院后檢查,血壓160/90mmHg,尿蛋白定量0.72g/d,血尿酸高473μmol/L,血脂高,血糖正常。給他做腎穿檢查,病理結果為:肥胖相關性腎小球肥大癥,也就是我們說的肥胖相關性腎病。
一、肥胖的定義
醫學上用體重指數(BMI,體重/身高的平方kg/m2)來判定是否肥胖及其肥胖程度:
◆ 正常體重:BMI 18.5~25 kg/m2
◆ 超重:BMI 25~30 kg/m2
◆ 肥胖:BMI>30 kg/m2
這位患者的BMI為33.95kg/m2,明確為肥胖。
二、慢性腎臟病
根據權威機構的定義,患者出現下列任何一項,時間≥3個月,就診斷為慢性腎臟病(CKD)。
1、血檢異常:比如血肌酐升高等;
2、尿檢異常:比如蛋白尿、血尿等;
3、腎臟影像學異常:比如腎臟縮小,腎皮質回聲增強等;
4、腎臟病理學異常:
5、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
這位患者的蛋白尿3個月以上,可以明確為CKD。
三、肥胖相關性腎病
肥胖相關性腎病,肥胖是主要因素。
肥胖誘發CKD的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多數肥胖患者并未發生CKD,表明單純的肥胖不足以誘發腎損傷,可能是肥胖及其誘發的下游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共同作用的結果。
肥胖患者常存在高血壓、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癥、生長激素水平增高、脂代謝紊亂等,同時腎內交感神經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激活等。以上因素通過血流動力學和非血流動力學的共同作用,導致腎小球的“三高”(高壓力、高灌注、高濾過)及細胞因子的產生,在肥胖相關性腎病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身體肥胖者高尿酸多見。尿酸鹽結晶沉積于腎臟而引起腎小管上皮細胞壞死、腎小管萎縮 、管腔閉塞、腎間質纖維化等,進而導致腎單位毀損。
(一)、臨床表現:
多見于成年肥胖患者,兒童及老年肥胖者也可發生,男性多于女性。
肥胖相關性腎病起病隱匿,54.4%的患者臨床無明顯癥狀,多在體檢時發現尿檢異常而就診。臨床表現為:
1、蛋白尿:早期為微量白蛋白尿,逐漸加重為顯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為少到中等量,少數患者可出現大量蛋白尿,但即使大量蛋白尿也構不成腎病綜合征,很少出現水腫和低蛋白血癥。
2、血尿:一般無肉眼血尿,鏡下血尿的比例也較低。
3、腎小管功能異常:接近半數的患者腎小管功能異常。
4、合并代謝紊亂:絕大多數患者合并一項或多項代謝紊亂,比如高血壓(50%-75%),血脂異常(70-80%)等,其他如胰島素抵抗,糖耐量受損,糖尿病等。
(二)、病理表現
病理特征為腎小球肥大,或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伴腎小球肥大。
單純腎小球肥大者病理表現腎小球體積普遍增大,系膜區增寬可不顯著,但可見腎小球血管泮內皮細胞腫脹、成對,甚至泡沫樣變性。
肥胖相關性局灶節段性腎小球硬化腎組織中,未硬化的腎小球體積仍普遍增大,腎小球毛細血管泮輕度擴張,同時伴節段基底膜增厚,可出現與經典的局灶節段腎小球硬化相同的組織學改變。
腎小管肥大,可出現小灶性小管萎縮和纖維化。腎間質炎癥細胞浸潤也不少見,多呈灶性分布。
免疫熒光可見腎小球節段硬化區域IgM和C3沉積。電鏡下可見足細胞肥大,足細胞密度減少,足突融合和足細胞間隙增寬。
(三)、診斷與鑒別診斷
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斷標準,診斷需結合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并除外其他腎臟疾病,對臨床上高度懷疑肥胖相關性腎病者,應早期行腎活檢。
下列情況應考慮為肥胖相關性腎病:
1、超重或肥胖,BMI >28kg/m2,男性腰圍>85cm,女性腰圍>80cm;
2、尿常規檢查有蛋白尿或微量蛋白尿,其中最敏感的檢查為尿蛋白肌酐比值;
3、代謝異常:脂代謝異常(高脂血癥、脂肪肝及動脈粥樣硬化等)、糖代謝異常(糖耐量減低、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等;
4、病理學異常:腎小球體積明顯增大,伴或不伴有局灶節段性硬化;
5、排除糖尿病腎病等其他腎臟疾病。
肥胖相關性腎病應重點與糖尿病腎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和特發性FSGS相鑒別。
(四)、治療
早期發現,積極治療,采取綜合性措施,防止腎功能衰竭的發生。
1、減重:
減重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低熱量飲食,增加運動。如果合并有糖尿病,可首選二甲雙胍、SGLT-2抑制劑。必要時可手術減肥。
一項研究發現,通過飲食控制和體育鍛煉等方法進行減肥干預后,可減少患者的蛋白尿水平,且可達到傳統藥物治療不能達到其效果。
2、ACEI或ARB:
有研究發現ACEI及ARB均可控制高血壓,糾正腎臟局部血流動力學異常,降低腎小球內高壓力和高濾過狀態,減輕炎癥反應,修復腎小球內皮細胞及足細胞損傷,改善腎臟肥大,減少蛋白尿,保護腎功能。
另有研究發現,ACEI或ARB可顯著降低肥胖患者的蛋白尿水平,且對肥胖患者腎臟的保護作用優于非肥胖患者。
3、其他措施:
對代謝紊亂的治療,比如降壓、降糖、降脂、降尿酸治療。他汀類降脂藥除調節血脂外,還能抑制內皮細胞炎癥反應,抑制系膜細胞增生和細胞外基質的分泌,改善血管內皮功能。
值得慶幸的是,早期肥胖相關性腎病是可以逆轉的,早發現、早治療是提高療效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