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對此早就有詳盡的論述,如《濟生方》:'過餐五味,于腥乳酪,強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則積結為癥瘕。'
《景岳全書》中闡述得更清楚:'飲食之滯,留蓄于中,或結聚成塊,或脹滿硬痛,不化不行,有所阻隔者,乃為之積。'癥瘕積聚也即現代醫學的腫瘤。
可見,良好的飲食習慣至關重要!
據2017年國家權威數據,死亡率前五位的癌癥主要是肺癌和消化系統癌癥,在死亡率前10名中消化道腫瘤就占了6個。
那么,是什么樣的飲食習慣導致了消化道腫瘤的發生呢?
一、胃癌
胃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當前全球每年約100萬人患病,我國就占到一半。大約每分鐘就有1人因此死亡。在所有癌癥中,胃癌與吃的關系最為密切。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我國感染率56%,大約有1%的感染者會罹患胃癌。而幽門螺旋桿菌是導致胃癌的重要因素;
我國特有的飲食習慣是高感染率的主要原因。分餐制和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防止幽門螺旋桿菌傳播的有效方式。
腌漬、熏制、高鹽食物:
腌菜、熏肉等腌制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和二級胺,在胃內適宜酸度或細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亞硝胺類化合物,具有很強的致癌性。
加工類食品:如肉干、餅干、蜜餞等,往往也含有大量亞硝酸鹽,不宜過多食用。
隔夜剩飯菜:許多人為避免浪費,經常食用剩飯剩菜,然而,剩菜剩飯即使經過再加熱,也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
發霉變質的食品:霉變是由污染霉菌所引起,霉菌中有些是產毒真菌,是很強的致癌物質,同時某些食物在產毒真菌作用下,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和二級胺,進入機體后,在一定條件下,胃又可合成亞硝胺類化合物而致癌。
煙酒刺激:會刺激胃粘膜發生改變,產生糜爛、潰瘍、息肉、腺體萎縮、異型增生等繼而癌變。
二、結直腸癌
大腸癌是常見惡性腫瘤,近幾年來,全球發病率都上升很快,每年超過100萬人患病。在我國,發病率可以說是增速迅猛,上升速度遠遠超過國際水平。
2015-2016年我國新發腸癌患者約38萬,因腸癌死亡的患者約19萬。
吃得太好、動得太少
“三高一低”的飲食結構: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低纖維素。
調查發現,經濟發展越快的地區,結直腸癌的發病率越高。究其原因,是由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吃得太好、動得太少。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飲食,缺少運動都是增加結直腸癌發病的危險因素。
過多食用腌漬食品,導致結直腸癌的發生。
大量的煙酒,長期不按時進餐、熬夜、壓力等,都會導致胃腸道功能的紊亂,進而誘發結直腸癌。
很重要的是,很多人不愿意做肛門指檢和腸鏡檢查,殊不知早發現治愈率達90%以上。而80%的大腸癌發生在直腸。
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應多吃山芋、玉米、水果、新鮮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這些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短,利于腸道毒素的排除。
盡量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不吃有可能腐敗的水果、蔬菜及食物。同時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適當增加運動量,規律生活節奏,戒煙戒酒,控制體重。
三、肝癌

病毒感染
我國是乙肝大國,13億人口中,有1億多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相當一部分患者,最終會轉變為慢性肝炎、肝硬化,最后導致癌變。很多乙肝病人對疾病認識不足、管理不夠,不但不堅持服用抗病毒藥,連定期體檢也不做,以至于發展成為肝硬化、肝癌,才悔之晚矣。
飲酒
無論飲酒多少,什么酒,都對人體有害無益。酒精對肝臟的損害很大,肝臟功能有一定的負荷,如果喝的酒量超過肝臟能夠承擔的負荷,就會造成肝臟的負荷加重,產生肝硬化。而乙肝病人若再飲酒,就會產生疊加作用,對肝臟的損害可想而知。因此,乙肝以及其他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一定要避免飲酒,尤其是不能在早晨飲酒。這是因為肝臟經過一夜的消化代謝吸收之后,處于比較疲憊的狀態,這個時候飲酒最傷肝。
脂肪肝
最近很多研究提出非酒精性脂肪肝也會發生癌變。所以如果不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患上脂肪肝,進而發展成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就有可能轉化為肝癌。而脂肪肝通常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致,因此,這類人群要改善生活習慣,通過少飲酒、少攝入脂類、增加運動等,多數脂肪肝都是可逆轉的。
發霉食品
真菌中的黃曲霉毒素的致癌性比亞硝胺類強75倍,致癌所需時間最短為24周。發霉的食物一律要扔掉,人畜家禽均不能食用。
存放太久的動、植物油
陳腐油類中均含有丙二醛這種化學成分,它能生成聚合物并與人體內的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發生反應,使蛋白質的結構變異,導致變異蛋白質的細胞失去正常功能并向初期癌細胞轉化。此外,丙二醛聚合物能阻礙脫氧核糖核酸的復制并使人的老化過程加快。
雖然我們是肝癌大國,但早期患者診出比例不超過20%,而我們的鄰國日本,肝癌的早期比例能夠占到所有肝癌的50%以上。希望通過我們的不斷努力,加強健康教育,讓更多患者了解自身狀況,注意生活方式,從而防止肝癌發生。
四、食道癌

我國是食道癌最嚴重的國家,主要因素與飲食相關。
亞硝胺與霉菌:
亞硝胺與食管癌的關系密切,霉菌能增強亞硝胺的致癌作用。要禁食隔夜蔬菜、腐爛水果、發霉的糧食、市售的咸魚咸肉和腌菜,以及煎、炸、烤的食品。飲水要注意水源,自來水也要防被污染。
煙酒:
吸煙的致癌面廣,形成癌癥可引起消化、呼吸、泌尿系的癌癥。長期大量飲酒難免不食入致癌物。有的酒含亞硝胺、黃曲霉素等致癌物,還有醛醇等間接致癌物。
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與食管癌有關系。蛋白質缺乏會出現食管粘膜增生,容易惡變;脂肪缺乏時有礙必須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影響健康和降低免疫功能。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前者不能代替后者,因烹調中常破壞大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要提倡飲茶。綠茶能防癌,并對心血管病等有利。但不主張豪飲,最好是品嘗,要少量多次有效的飲于體內。當妊娠、哺乳、發熱、出血和患胃腸病時則不或慎飲。
微量元素缺乏:
患食管癌的病人常缺乏鐵、鉬、鋅、錳、硒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B2、C;阿司匹林能防此病,故高危人群可在醫師的指導下,補充相關的微量元素、維生素和藥物來預防。
吃的粗糙、過熱、狼吞虎咽:
超過65° C的飲食被WHO列為致癌因素;過燙、過于粗糙以及進餐太快會使食物不能進行充分的咀嚼,顆粒粗糙、溫度較高的飯菜,很容易損傷本身就很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使其破潰,久而發生形變而致癌。
五、胰腺癌
遺傳因素只占到5%,環境因素占到95%。其中占比最大的竟然是飲食和肥胖(30-35%),另外吸煙、炎癥也都是一些重要誘因。
吸煙:
長期大量吸煙者患胰腺癌的危險是非吸煙者的2至2.5倍,發病年齡也會提前10至15歲。
酗酒和暴飲暴食:
這會對胰腺形成長期刺激,導致胰腺慢性炎癥,誘發癌變。
高糖、高脂、高蛋白質飲食:
長期過多攝入甜食、含糖飲料、肉類等食物,會刺激胃腸道釋放一些激素,增加胰腺對致癌物的敏感性,明顯增加患胰腺癌的危險。
過量喝咖啡:
長期大量飲用咖啡能使患胰腺癌的危險增加3至4倍。
油炸食物:
這些食物中的氨基酸和蛋白質在高溫油炸時,會分解出致癌物質,長期攝入不利于胰腺健康。
缺少運動:
久坐、肥胖是胰腺癌的主要誘因之一;堅持運動有利于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提高機體代謝。
化學因素:
長期接觸萘胺、苯胺等有毒化學物質可使患胰腺癌危險增加5倍!
慢性炎癥:
糖尿病和慢性胰腺炎也可能誘發癌變。
六、中國醫學科學院公布的致癌食物黑名單
腌制食品:
咸魚產生的二甲基亞硝酸鹽,在體內可以轉化為致癌物質二甲基亞硝酸胺。咸蛋、咸菜等同樣含有致癌物質,應盡量少吃。
燒烤食品:
烤牛肉、烤鴨、烤羊肉、烤鵝、烤乳豬、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強致癌物不宜多吃。
熏制食品:
如熏肉、熏肝、熏魚、熏蛋、熏豆腐干等含苯并芘致癌物,經常食用容易得食道癌和胃癌。
油炸食品:
食品煎炸過焦后,會產生致癌物質多環芳烴。
霉變食品:
米、麥、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變,被霉菌污染后會產生致癌毒草素———黃曲霉菌素。
隔夜熟白菜和酸菜:
會產生亞硝酸鹽,在體內會轉化為致癌的亞硝酸胺。
酒精:
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肝癌、絕經期后乳腺癌,酒精在人體內的致癌作用,可以說是全面開花。
七、中國醫學科學院公布的抗癌食物紅榜

西紅柿
綠色蔬菜
蔥、蒜、洋蔥
柑橘類水果
十字花科蔬菜(白菜、蘿卜、甘藍、油菜、花菜等)
大豆、谷物
麥麩(小麥皮,全麥面)
低脂牛奶
主要參考文獻
1.孫麗紅等 《飲食與消化道腫瘤的研究》2.中國癌協網站相關文章3.黃洪亮等《消化道腫瘤的預防》4.中國居民飲食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