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乳腺癌復發率,修復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細胞……斷食這么神奇?
作者|姜飛熊
來源|醫學界
前兩天,Medscape發表了一篇觀點性綜述,梳理了近些年“斷食”的醫學研究證據——
這篇文章刊出之后,竟然引發了近100條醫護的實名討論(Medscape的文章一般有5條討論留言就已經算“熱烈”了)……
這到底是什么操作!
我們吃得太多了
一些關于斷食的理論中,有一個說法非常常見——在幾萬年的進化中,人類身體通常不是“飽食終日”的狀態。
相反,我們能一天吃三頓飯,花大把時間乘車、坐著、站著……都是非常近期的事情。這個狀態相比起人類存在的整個時間來說,短得幾乎不值一提。
很顯然的,我們的身體在這萬年的淘汰中進化,是為了適應強體力活動和較少的食物來源……而短短一百年的現代工業化生活根本不足以讓我們進化出適應“飽食終日”、“整天坐著”、“上哪都有機器代步”以及BMI28、30甚至40的肉身……
這一理論甚至是那90多條評論當中醫護的“知識共識”。
斷食,不是絕食
現在我們所說的斷食,基本上都是指“間歇性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并不是說長達好幾天一直不吃東西。
當然可能也有人想杠一下,說那我吃兩樣東西之間的那段時間也在“間歇性斷食”啊,兩餐之間也是“間歇性斷食”啊?
不完全對!
現在主流的斷食方式有幾種。最流行的一種5:2斷食,也就是前兩年界哥介紹過的輕斷食,是指一周7天,5天正常吃飯,2天每天只吃一頓飯。這一頓飯一般要控制在500卡路里以下。
這種斷食方式現在有很多明星在使用,比如Benedict Cumberbatch,就是“卷福”和“奇異博士”的演員——
奇異博士
另一種斷食方式是只在一天中的某一段時間吃東西,而且吃下的內容有一定的標準。這個方法很好理解,其實我們中國的一句老話“過午不食”就是一種方案。當然,還有其他的方案,比方說,下午4點以后到早上7點之間不再進食之類的。
這種斷食方式在這篇文章評論留言中出現頻率很高。
有一位老護士就留言表示,自己50多年不吃早飯,從來也沒覺得餓得要吃。反而,早年間老有“早飯是最重要的一餐”這種說法,她之前嘗試聽這種“好言相勸”,結果一吃早飯,她腹部脂肪就開始堆積,體重飛漲。后來她才明白,跳過早飯本身就是一種“斷食”,回到不吃早飯的狀態,她的身體情況又變好了
(一位RN談50多年不吃早飯)
還有一些斷食方式包括隔天斷食,就是字面意思那樣的,一天吃東西然后隔天完全不吃,或者短期擬斷食,這種方案則是把每天攝入食物量大幅度降低,持續一段時間,比如說三周……
總而言之,斷食并不是讓大家在絕食而亡的邊緣試探,也不是所謂的早飯和中飯之間我斷食了,而是有明確方案的長期堅持在特定的時間段不吃東西以減少攝入。
斷食能防治多種疾病
斷食會不會引起疾病或者導致疾病變嚴重?這是很多醫生關心的問題。
文章的評論中就有醫生提到,這種斷食方案的傳播和提倡,會不會讓那些厭食癥患者病情加重或者增加厭食癥的發生率?
有意思的是,另一位醫生立即回答,他正好用“斷食”這個手段治療過厭食癥患者。他說,厭食癥患者實際上的主要表現是“拒絕做我們讓他們做的事情(就是吃東西……)”,但是他們并不是完全不吃東西,相反,他們嘴里常常高頻的有少量食物(盡管可能吐掉)。斷食療法使他們在一定的時間內完全不吃東西,反而有利于讓他們的身體恢復正常的饑餓和進食功能。不過,他表示,如果要采用這種療法,你必須有一個很好的精神病治療團隊做后盾。
(談用斷食治療神經性厭食癥)
也有醫生問,斷食是否會增加患者的呃逆癥狀。熱心同行回答有些人的呃逆本身就是肥胖引起的,斷食最終可以降低體重,從根本上解決呃逆。
如果說這些都是“小毛病”,不值一提的話,越來越多的證據指明——斷食和癌癥有關!
由于進食和斷食本身影響胰島素的分泌,內分泌調節是互相影響的,因此一些受激素影響的癌癥就與斷食發生了關系。比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
2015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通過US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的數據分析,夜間禁食的婦女發生乳腺癌的幾率大大降低。2016年,JAMA刊登研究表明,對于處于緩解期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來說,夜間斷食時間低于13小時的,其乳腺癌復發風險比斷食超過13小時的高出36%!
前兩天,一項西班牙的研究也指出,早點吃晚飯,睡前兩小時禁食,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這樣受激素調節影響的癌癥,發生風險可以下降20%……
(西班牙關于夜間進食時間與癌癥的研究報道)
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時間生物中心的副主任 Dorothy D. Sears解釋說,胰島素的工作效率受到其他激素分泌的影響,在早上和下午,胰島素工作良好,但是到了夜間它會受褪黑素和生長激素的影響,因此晚上吃東西可能導致蛋白質糖化,對身體本身造成損傷。
此外,她還追加了一個理論,晚上吃東西導致的超長時間的血糖升高和胰島素水平升高,會促進腫瘤生長。
既然提到了胰島素,那么很多糖尿病患者肯定要表示,斷食不適合我,因為我會發生低血糖。但是2017年,CELL上就發表過一項研究顯示,擬斷食療法居然讓糖尿病小鼠體內生長出了新的能正常分泌胰島素的健康胰島細胞——
這項研究主要由南加州大學開展,研究人員發現,主要的原因是斷食讓小鼠的老化速度大大減緩,且新的細胞由此生長。
盡管這只是一項動物實驗,但是他們很看好將來在人類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實現相應的療效。
你還別說,雖然有些人小心翼翼只敢在實驗動物上嘗試,也真有膽肥的醫生已經在人類糖尿病患者身上試過斷食了——
比如這位Dr Dykers Jr,他表示在50年前就收治過一位280磅,每天需要80個單位胰島素的患者。患者入院時有嚴重的上呼吸道感染,同時高血壓、高血脂,明顯的糖尿病。當時醫生提議嘗試斷食療法,患者也同意了。隨后確實發生了酮癥,但不是酮癥酸中毒。
之后血壓正常化,血糖和血脂下降,同時多重藥物也不用吃了。Dykers說,當時在頭3天給了他復合維生素,以防他發生B6缺乏。之后維生素用水和無糖的茶一起補充。
在他呼吸道感染治好出院之后,他還是想保持斷食療法,于是他們繼續給他調整。循序漸進的替他引入了一種葉綠菜和瘦肉為主的飲食方式,大概每天提供1200卡路里的熱量。之后這位患者活動增加,又把卡路里調整到1600卡。
后來患者體重保持在220磅,且終身不需要胰島素。
除了癌癥和糖尿病,斷食還能抵抗認知功能退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降低炎癥反應。
護士斷食6個月減肥40磅!
原文近100條評論中,有許多醫護根本就是在曬自己的成功,除了上面那個50年沒吃早飯意外發現自己在斷食的,還有許多有意識的成功斷食的例子——
這位護士堅持斷食6個月,掉了40磅肉……
放射科醫生,5:2斷食法堅持了4年,體重下降18磅,生化指標和血壓良好……
臨床專科護士,兩口子一起斷,5:2模式,6個月減了12KG,不過后來又長回去了……關鍵是她從前糖尿病狀態血糖恢復和保持正常……
除了這些炫耀成績的,大家還吐槽了一點——一些古代的傳統文化或者宗教當中早就有斷食的規定或者習俗,盡管那時候可能人們不清楚原理,但是很有可能已經觀察到了其中的好處。而我們一直到最近這些年才開始從醫學科學的角度去研究斷食的好處,反應真是有夠慢的……
不管慢不慢,看完這一堆討論,小編決定加入斷食行列,畢竟中國的前糖尿病人群有5億……救救胰島細胞!
參考文獻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7.01.040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98953_3
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76331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8-07/bifg-esa071218.php
Nat Rev Neurosci. 2018;19:63-80.
JAMA Oncol. 2016;2:1049-1055.
- 完 -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