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書櫥,翻到了學生時代買的幾冊小書:《四季禪》,分了春夏秋冬四輯,一日一禪。那時是抱著對禪宗的好奇吧,只是年輕的心,難以沉靜,便沒有讀完。后來的二十多年中,也只是偶爾翻翻,奈何資質愚笨,每讀一則,很是費勁,心中卻有了些許的收獲。
世界很大也很小,很精彩,也很無奈。徒有一顆赤子之心,單純而且童話的我,在吃了頗多的苦頭之后,索性沉心靜坐于小屋,一本一本的讀書,一杯清茶,一曲輕音樂,心便安靜下來,公與不公,隨它去吧。
瑣事漸漸多了,工作、家庭、孩子!書,被擱置一旁,也曾滿布了灰塵。曾經工作很忙,忙到忽視了家人,朋友,神經被兩個字充斥著:加班,加班,加班。八小時工作制,對我是傳說里的故事,夜深人靜,一盞燈,一杯茶,一臺電腦,是我的標配!兩點一線的日子久了,不免會煩躁,然而身在紅塵中,如何說看破?偶爾便寫些沒有讀者的文字,用以排遣心底化不開道不明的思緒。丈夫說我是工作狂,孩子委屈地拽著我的衣角......我無奈,無語,春夏秋冬走過的時候,我發現,我遺忘了它們,它們也遺忘了我。
終于想要學著放棄,卻很難做到淡然。我們在乎的太多:票子、車子、房子;名利、得失;喜歡與悲傷,微笑與哭泣......我們會因為別人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笑談而心懷疑慮,坐臥不安;其實,這些動作、眼神、笑談很多時候都是沒有意義的,或者說與我們無關!而我們為之心亂,因為我們在乎,我們害怕,一片杯弓,竟成蛇影!
楊岐禪師曾留下禪語:“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時光始現,心法雙亡即是真”。意思是說,若把自己的情緒寄托在別人的喜怒哀樂上,就永遠是在鏡上抹痕,找不到光明落腳的地方。人是社會的,沒有超然的存在;人也是獨立的,忙忙碌碌中,留一點空間給自己。
人是堅強的,摧不折壓不彎,因為我們有責任,有信念,山高路險,一步一步走去,峰回路轉,柳暗花明;人又是多么的脆弱,不忍直視時事的報道:天災人禍之后,多少人遇難,多少人受傷!隨著生命的逝去,所有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也如潮水般退去!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去尋找時,萬千世界,尋一伴難得,得一隅安靜而不能;我們停下來時,卻又花是花、草是草地漫漫而來......天地之廣闊,時間之久遠,作為人,是何等的眇???千帆過盡,滄海一粟,歷史的長河里,做為個體,人只是大漠里的一粒沙子,江海里的一滴水珠!只是,我們自己往往放大了自己的外在,違背了自己的內心:和某某比,我還差得遠哩!于是,盡了一切的努力去追求,等得到了,又忘了自己當初想要的是什么了。
梵志拿了兩株花供佛。
佛曰 :“放下”。
梵志放下手中的花。
佛更曰:“放下”
梵志說:“兩手皆空,更放下什么?”
佛曰:“你應當放下外六塵,內六根,中六識,一時 舍卻”。到了沒有可以舍的境界,也就是你免去生死之別的境界。
放下?艾爾基爾山區的猴子,因為不肯放下一把米而丟失了自由,可是,我們呢?我們又比猴子聰明多少?我們愿意放下那把將要到手的米嗎?因為我們放不下的東西太多,所以,我們成不了佛。
作者:楓葉紅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