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了飯團。
對,你或許以為每天5分鐘,這還不簡單?
我必須要老生常談一句話,臺上1分鐘,臺下10年功。
為了這5分鐘,我一直都在準備。
過去5年,我每年讀20本書(精讀),每天保持閱讀1小時以上。共計寫作300萬字。其中學術論文50萬字,散文100萬字,小說和其他類型文章150萬字。
新媒體來了。大家都有機會在自媒體平臺分享自己的文章。
新舊媒體的最大區別是,舊媒體寫作可以完全跟你自己姓,而新媒體寫作要跟讀者姓。
什么意思?很簡單,自媒體文章是讀者認可,讀者需要,讀者喜歡才能產生價值。
所以,在新媒體平臺分享閱讀寫作,我需要經歷痛苦的蛻變。而且這個過程或許要持續進行。
跟大家常見的線上讀書會有什么不同呢?
1.時間不一樣——每天5分鐘
主要是考慮大家工作繁忙,生活節奏快,很少有大塊時間投入閱讀寫作的學習。而等車、等人、起床和睡前,利用好5分鐘,是有可能的。
2.目的不一樣——打好基礎
很多閱讀寫作的學習班,都在鉚足了勁地大談特談如何如何變現,如何如何通過下班那后寫作月入1萬。
但我覺得,對于很多剛剛進入自媒體領域,或者閱讀寫作能力先天不足的朋友來說,一步登天是不大可能的!
話說回來,如果閱讀寫作不為了提高自己,不為了價值提升,不為 了最后的變現,這也是不可取的。
創造了價值,實現了收入,你的寫作和閱讀才能持續走下去。只不過,不能操之過急。打好基礎比什么都重要。
3.方法不一樣——微格教學
不可求每一個5分鐘都是一個系統化的講解,那不太可能。但我希望每一個5分鐘都能像一個微格教學,小而精,小而美。
你在5分鐘內,或者在閱讀方法、閱讀技巧上有所領悟,或者在寫作技法上有所收獲,再或者在寫作素材、思考材料上有所可用。
一句話,你的5分鐘要花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