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現(xiàn)狀,真的令人堪憂。
普洱茶,坑多水深,從茶園到茶杯,稍有不慎,你就入坑了。
- 01 -
茶山:你永遠想不到的魔幻
很多人以為茶山是亭臺小筑,院子漫步,其實,茶山并不是公園,而是一座大山上,幾乎人家。路也不好走,開著皮卡,前面坐人,后面拉茶。偶爾來一陣風,遍地黃沙。
然而,最魔幻的不是茶山的風景,而是茶山的茶葉。
茶農(nóng)變成茶商,那茶商呢?
2009年,名山名寨古樹純料火了之后。普洱茶價格就漲起來了。鮮葉價格上漲,茶農(nóng)的收入也增加。茶農(nóng)也逐漸變成了賣茶的茶商,這是好事。
但小部分茶農(nóng)就是要劍走偏鋒,把普洱茶徹底抹黑了,將商人那一套玩的爐火純青。很多消費者誤以為在茶山,一手貨,一定能買到上好古樹茶。
這個想法過于天真!
要想買真正的古樹,除非你看著采,看著炒,中間沒盯好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茶葉都有可能掉包。
別以為在勐庫鎮(zhèn)上,茶城里認識了茶農(nóng),就能買到貨真價實的古樹,別天真,山頭信任危機已經(jīng)蔓延到任何一個茶店。
茶農(nóng)告訴你的古樹茶,興許只是他家茶園里的小樹茶。你買的冰島,真不知道是哪個不知名山頭的普通茶葉。
茶農(nóng)開店,向茶商轉變。以前做茶的茶商也就變得為茶農(nóng)打工了。
普洱茶行業(yè),消費者可以上茶山,茶老板也可以上茶山,加上資本運作,把鮮葉價格抬了上去。
比如,冰島五寨的茶葉價格,高得令人嘆為觀止。冰島茶區(qū)一環(huán)帶一環(huán),近些年來,價格都在瘋漲。
鮮葉價格太高,春茶的時候,甚至一天一個價。茶商每年的利潤,大多給了茶農(nóng)。茶行業(yè)的老板,尤其是認認真真做古樹茶的老板,是中國市場的老板里,最慘的一群,沒有之一。
一邊飽受庫存的折磨,一邊承受鮮葉的高價,尤其做名寨茶葉的茶老板,基本就是給茶農(nóng)打工的。
坐地起價
茶葉價格坐地起價,這樣的事情并不新鮮,只是2020年春茶稍微少點,今年去茶山的散客很少。
往年,浩浩蕩蕩的車隊停滿了整個勐庫鎮(zhèn),賓館滿滿當當,慢定兩天就只能住在茶農(nóng)家,或者睡在馬路上了。
坐地起價這一奇招,坑不了做茶十幾年的老司機,但很多游客就成了冤大頭。
游客信心滿滿地開著車上茶山找茶農(nóng)賣茶,一些茶農(nóng)三言兩語就能套出你是不是老司機,如果是新手上山,學費還是需要交的。
賣給茶商1000塊錢的茶葉,果斷要一個5000塊一斤的高價。小白興高采烈的掏錢,暗自竊喜:終于買到最正宗的古樹茶了。
把1000塊的茶賣5000,只要是真古樹,圓了小白的古樹夢,也算是稍有良心了。就怕5000塊買了個小樹茶,這學費就交的尷尬了。
鮮葉掉包
鮮葉都能給你換掉,這樣的操作,在其他行業(yè)還真沒有。比如寧夏賀蘭山釀酒的葡萄園里,根本就不存在把葡萄掉包的說法。
但茶行業(yè),真有掉包鮮葉的事,尤其名寨的鮮葉,稍不留神,或許就在你吃飯的時候,或許就在你上個廁所的時候,就被換了,你甚至都不知道,一大包單的茶葉,怎么能說換就換,水深不?
鮮葉掉包這一傳奇的無恥操作,在冰島五寨中最常見,因為五寨的茶價格最高,質量也最好。至于普通的山頭,這種現(xiàn)象基本不會有,最多就是把小樹茶當成古樹茶忽悠人。
鮮葉掉包,直接催生了老鷹抓小雞式的游戲——守采,就是看著采摘。比如今天收某名寨的茶葉,叫幾個小伙伴,六點鐘爬起來去看著采摘,采的是不是談好的那片茶園,有沒有把小樹茶采在古樹里。
總之,全程盯著,直到把茶葉拉上自己公司的車。都2020年了,只能用這種最原始的方式解決山頭信任,普洱茶,水真的太深。
- 02 -
茶葉市場:從不帶這么玩的
千萬別以為,普洱茶只有茶山精彩,茶葉市場上更有想不到的傳奇,這個行業(yè),熱鬧著呢。
遍地茶農(nóng)賣茶
自從瓜子二手車經(jīng)典臺詞: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走紅以來,普洱茶行業(yè)也學到了沒有中間商的精髓。
有一批人,明明是倒貨賣貨的人,也標榜自己是茶農(nóng)。放眼一看,茶葉市場上,賣茶的茶農(nóng)還很多,多到茶城里,你隨便逛逛,只要價格低,十有七八都號稱茶農(nóng)賣茶。
尤其是冰島和老班章,賣茶的茶農(nóng)特別多。2019年以來,88萬和99萬的冰島太博人眼球,喝茶的不喝茶的都聽說過冰島老寨茶王樹的傳奇,也想嘗嘗冰島茶什么味道。
跑到茶城一看,家家都有冰島的古樹茶,而且價格兩三百一餅,問價格為什么這么低的時候,得到的回答一定是:我就是茶農(nóng),源頭賣,當然很便宜。
但是,去過冰島老寨的人都知道,冰島老寨的茶農(nóng)富得流油,絕大多數(shù)茶農(nóng)沒興趣跑到茶城開個店賣茶葉。在家里等著茶商上門,整天打打麻將,過富婆的生活,不香噶。
就算偶爾有個茶農(nóng)去開店,冰島古樹這種稀缺貨,不可能低到幾百塊一餅,幾萬一公斤古樹,供不應求,茶農(nóng)賣幾百塊一餅,他傻嗎?
當然不是,那個茶農(nóng)是冒充的!
家家都有古樹
跟遍地茶農(nóng)賣茶類似的,還有家家都有古樹茶。按道理來說:樹齡100年以上的被稱為古樹,雖然這么說不一定準確,但100年好歹也算是行業(yè)的共識。
然而,古樹茶稀缺到什么程度,古樹茶只占普洱茶總產(chǎn)量的4%。(每個地方占比不大一樣,但不會超過5%。)
比如,大名鼎鼎的景邁山,一年產(chǎn)茶葉11.76萬噸,而古樹茶的產(chǎn)量為5460噸,占比4.6%。
但是,我們看到的是,任何一家茶葉店,都有古樹茶,而且古樹茶很多。這些冒充的古樹,價格大多300-500一餅,而真正的古樹茶,價格上千。
結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真正做古樹茶的人,價格貴,賣的不好。而把臺地茶當成古樹茶賣的人,風生水起。
這應該是普洱茶行業(yè),最大的特色吧!
這個茶什么價?
市場上還有個奇怪的事,這茶什么價?
很多茶商賣茶,都是一大口袋茶葉堆在店里,沒有標明山頭,也沒有標明古樹還是小樹,那就是一口袋平平無奇的茶葉。
老司機去買茶:老板,來點茶葉,200一斤的,包裝好一點。那一口袋茶葉就值200塊一斤。
老司機走了之后,茶葉店里去了一個小白,學生模樣,看起來乖巧老實。
小白:老板娘,您好,你這里有好一點的茶葉嗎?3000一斤的就行了,我要半斤,畢業(yè)了,買了送老師。
老板娘指著剛剛賣給老司機那袋200一斤的茶,輕聲說:這個茶就是3000一斤的,看你是個學生,2600一斤賣給你。
茶店老板在隔壁房間聽著,奸商值從0暴漲到100%,馬上沖過來,一眼就看出來這是個不懂行的主。馬上就跟小白寒暄起來,大談自己做茶葉10年,是有良心的茶老板,找他買茶一定是買對了。
茶老板帶著小白到那袋200一斤的茶葉面前,回頭問老板娘,你給他價格多少,老板娘說2600,老板點點頭,看你是個實誠人,還可以再便宜點……
聰明的人聽到你給他價格多少,也就明白什么了?但小白還是被忽悠了!
普洱茶的水,茶城里的水,真深!
- 03 -
消費者:炒茶還是喝茶
普洱茶,從默默無聞到全國皆知,資本功不可沒。于是,普洱茶到了消費群體身上,演化出了兩種人,炒茶的和喝茶的。
這兩種人涇渭分明,炒茶的只想賺錢,喝茶的圖一個精神享受。喝茶的,永遠沒有炒茶的狂熱,這不,最近風風火火的六星孔雀價格已經(jīng)炒到4200萬一件,50萬一餅了。
炒茶黨的瘋狂
中期茶火的時候,炒中期茶,說越陳越香的普洱茶會越來越值錢,老茶火的時候,也進去湊熱鬧,卻不知老茶這個坑,會讓很多人血本無歸。
名山古純火的時候,炒作古樹鮮葉,夢想收藏一堆古樹茶,坐等升值,然而古樹茶年年都有,而花血本收藏的冰島或者老班章,興許是哪個不知名山頭的臺地茶,披上了一個冰島和老班章的外衣。即使是真正老班章的料,放到市場上,也沒有人相信,那是真正的冰島和老班章。
炒茶,是個拼智商的活兒,更是個拼運氣的活兒。相比之下,喝茶的人就輕松多了。
喝茶人的生活
買茶,找信任的人,量力而行,買適合自己的。而不是追著名山名寨的屁股,被收割一筆智商稅。
喝茶,是因為茶健康,茶多酚的保健功效令人著迷,有茶相伴的日子,就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喝茶,是為了解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周而復始,工作勞累之余,牛飲一杯,分外舒服。
喝茶,更是一種精神需求。一杯茶,喝的是茶水,喝的是人生,更是自己。三五好友,家中一室,爐火慢煮,品茶論道,飲茶交心。年華逝去,老來有茶,一個院子一壺茶,一個知己一個老伴,便可安放余生。
茶,集飲用與精神需求于一身的健康飲品!
茶,喝的人,比炒的人,愜意得多了!
茶,茶園到茶杯,終究一杯飲料!
別太累,別太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