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哪種疾病最可怕,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癌癥。
如果活到85歲,患癌累積風險就會達到36% ,也就是說,每個人一生有1/3的可能性會得癌。
猛一看這數據,確實嚇人。而更可怕的是,很多人一查出癌,就已經是晚期了,連挽救的機會都沒有……
癌癥并非不治之癥。它雖可怕,卻有一個慢性發展的過程,盡早發現,就有很大幾率把它扼殺在搖籃里。以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肺癌為例,如果在早期發現并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90%。然而,有些癌早期癥狀不明顯,不易被發覺;又可能跟其他疾病癥狀相似,極易被混淆。等到后知后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很多人才悔不當初:怎么就沒把那小小的“不舒服”當回事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5種高發癌的早期預警信號。注意,以下全文都是重點!肝臟可以說是個“啞巴”器官,癌變后早期癥狀隱匿,很多人發現不對勁時,已經到了中晚期。所以一旦出現這些“苗頭”,一定要重視起來。
膽汁分泌異常,可能引起胃口不好、吃東西后經常感覺腹脹不舒服、惡心、嘔吐等癥狀。肝功能受損,可能出現出血傾向和貧血,比如鼻腔、牙齦出血、嘔血、黑便等。表現為間歇性、持續性右上腹鈍痛或刺痛。肝臟痛感神經不敏感,出現疼痛時,一般表明腫瘤開始變大了。“肝是啞巴,胃是喇叭”,胃癌癥狀并不隱匿,為何也被忽視?這是因為,很多癥狀與胃炎、胃潰瘍等良性胃病比較相似,極易混淆。包括進食后胃部出現悶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且多數沒有誘因,口服藥效果不好。胃癌會降低胃的蠕動功能,導致進食后胃酸可能隨著食物反流回食道,引起反酸、燒心。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如熏魚、腌肉、香腸等食物,過量飲酒損傷胃黏膜等。同時,情緒也有影響。胰腺癌有“癌王”之稱,難發現,惡性度高。胰腺深藏在腹腔后部,接近胃腸,癌變早期,同樣容易被誤認為是普通胃病。癌腫發生在胰頭部時,壓迫到膽總管及其開口處,于是很早就出現黃疸。表現為茶色尿、陶土色便、皮膚瘙癢等。如果癌腫發生在胰體、胰尾部,那么很早就會出現與飲食無關的腹痛。肺癌表現有時不在“肺”。許多人以為得了肺癌一定會出現咳嗽、咯血、氣喘胸痛等“肺部”癥狀,結果延誤了病情。表現為長期低熱,體溫在38攝氏度左右,以午后為多見。 當腫瘤侵犯淋巴結,壓迫喉返神經,引起聲帶麻痹時,會出現聲音嘶啞、飲水嗆咳、吞咽困難癥狀。如果突然出現喑啞,一定要及時就醫,千萬不可簡單斷定為嗓子發炎。腫瘤細胞會沿著淋巴循環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的淋巴結,而鎖骨上淋巴結較為表淺,最容易被發現。 當上腔靜脈受腫瘤侵犯時,靜脈的回流受阻,會出現頭面部水腫、頭暈。 吸煙或被動吸煙、廚房油煙、環境污染、職業粉塵吸入等。- 吸煙超過20包/年(含曾經吸煙但戒煙不足15年者);
早期腸癌治愈率高、治療效果好,但我國腸癌的早期發現率只有10%左右。比如之前排便很規律,但近期拉肚子或便秘的情況卻十分頻繁;或是之前一天只排便一次,如今卻要一天數次。不要以為只是簡單便秘、拉肚子,最好及時去醫院做檢查。在糞便通過癌變腸道時,會摩擦病灶表面,引起血便。很多人會簡單斷定為痔瘡。Tips:痔瘡引起的便血,鮮血一般會在大便時滴入便池里,腸癌便血,則會與糞便混在一起。
若靠近肛門的位置發生癌癥,那么腸道會變窄,糞便不易通過,導致糞便變細或便秘,總是感覺想排又排不干凈。- 結腸腺瘤綜合征、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腸血吸蟲肉芽腫患者等。
除此之外,上述癌癥還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短時間內不明原因的消瘦、持續瘙癢、頻繁發燒等,就要警惕是否為惡性腫瘤。總之,身體出現異常時,千萬別不當回事,也別自作聰明,自己當自己的醫生。上面這些信號,是發現早期癌癥的重要線索,萬萬不可大意。但是,也有的人患癌早期并無異常,比如不少肝癌都是體檢時偶然發現的。所以,定期體檢十分重要。當然,除了常規體檢,如果你屬于上述高危人群,也可以選擇更有針對性的項目。比如:②少吃富含鹽的食物或腌制食品,每天攝入鹽不超過6克。④多吃各種蔬菜、水果、全谷類和豆類,每天最好吃5種以上。 ⑤攝入紅肉(如牛肉、豬肉和羊肉)一周不超過1斤,少吃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研究發現,肥胖會提升食道癌、胰腺癌、腸癌、乳腺癌等多種癌癥發病率。所以,堅持運動、控制體重也很重要。建議:每次運動持續30~45分鐘,每周堅持3~5次。 研究發現,長期情緒低落、精神緊張,會導致免疫力下降,使腫瘤乘虛而入。所以,保持愉快的心情,對身體健康大有好處。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