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磊
造像記的興起源于佛教的興盛,尤其是北朝時期,民眾信仰佛教,佛教造像記由此快速發展,經久不衰。造像記不僅具有文物價值,其中所刻書法,還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造像記書法風格具有多樣性,以雄渾質樸為主,有人稱造像書法“上可窺漢秦舊范,下能察隋唐習風”,該評價可謂非常恰當。
要論造像記之繁盛,當首推龍門石窟。大約從北魏時期孝文帝遷都前后開始,龍門石窟開始修建,歷經數朝,留下了眾多佛像和碑刻題記,尤其是北魏和唐朝,造像最為豐富,其中,北魏造像藝術成就更高,有人評價龍門石窟,不僅是“石鐫佛場”,同時也是具有很強藝術價值的“古碑林”。
造像記在書寫方面比較復雜,以往的墓志等石刻,大部分都是由當時的書法高手來寫,而造像記,尤其是早期的造像記,大多為民間組織,故而書者書寫水平也高低不一。洛陽龍門石窟的開鑿,大量的王公貴族也逐漸參與到造像中來,由此,書寫者的水平也變得越發專業,但其中仍有參差不齊的書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