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發神讖碑》建于吳天璽元年(公元276年),又名《天璽紀功碑》、在宋以前已斷為三石,故又名《三斷碑》。
關于此碑的評價,多為著名的書論家都有相關評論:
清 翁方綱:吳《天璽紀功碑》,弇州所謂挑拔平硬者,信有之。然實是篆書,謂八分者,未必然也。 清 張叔未:吳《天璽紀功碑》雄奇變化,沉著痛快,如折古刀,如斷古釵,為兩漢來不可無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跡。 清 康有為:若《三公山碑》、《是吾碑》,皆由篆變隸,篆多隸少者。吳《天發神讖》,猶有此體。(《廣藝舟雙楫》) 清 康有為:吳碑有四,其《天發神讖》奇偉驚世。(《廣藝舟雙楫》)
此碑書法非隸非篆,篆書的筆意重一些。雄偉勁健,鋒棱有威,下筆多呈方棱,收筆多作尖形。轉折方圓并用,結體上緊下松,字形修長,形象奇異瑰偉。其筆法及體勢,在書法史上可說是前無先例,后無繼者。
釋文:上天帝言
釋文:天下步于
釋文:日月帝曰
釋文:大吳一
釋文:天發神讖
釋文:文天璽元
釋文:年桼武中
釋文:郎將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