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留言關于髖的問題
雖然以前有過幾期的講解
這次開足馬力
給你湊齊了髖的那些事
想開心?去練髖
音樂:Mark Whitwell
Yoga Practice
“
1
髖部練習
你知道嗎?髖部練習是瑜伽課堂上被要求最多的練習之一。為什么每次練習完髖部,感覺整個人都得到了釋放?從瑜伽解剖學和生理學的角度來看,髖部練習意味著什么?
髖部的體式練習資料不少,但是從根本層面解析髖部的原理和特征卻不是很多,這也是這篇推文的初衷,集合各位資深瑜伽老師的經驗,匯總提煉關于髖部,你應該必須知道的關于髖部的一切。也算是自己的學習筆記匯總,用于指導今后的練習。
圖片:Hips 髖的結構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之所以稱之為“髖部練習”,而不是“開髖”,是因為髖部的練習,除了“開”,還有“穩”。只有這樣,才可以有一個既靈活又牢靠的髖部,去支撐生活的日常,去釋放快樂的靈魂。
2
髖部的重要性
髖部的重要性在于它獨特的生理結構。它可以支撐我們360度無死角的旋轉移動。
髖關節的主要功能,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六個功能。分別是:
1. 屈曲 Flexion;伸展 Extension;
2. 外展 Abduction;內收 Adduction;
3. 內旋 Internal Rotation;外旋 External Rotation。
髖關節的功能
圖片:圖片順序為 上-3;下左-1;下右-2
髖部練習的好處很多,例如釋放脊柱堆積的壓力,釋放累積的緊張情緒,增強髖部力量,提高隨著歲月的流逝,髖部的反脆弱性。更重要的一點,通過髖部的練習,讓身體更容易進入體式的順位,身體的平衡。特別對于其他更深層次的后彎,前屈,倒立體式幫助很大。
練習完髖部,往往會感覺身體得到了很深層次的放松,心情也很愉悅,這又是為什么呢?這要先從髖部的解剖結構說起。
3
髖部的解剖結構
髖部的運動比較復雜,前后涉及到二十多塊相關肌肉。但是這么多零部件,又可以被分為五大部分,分別是屈髖肌,內收肌,腘繩肌,外旋肌,外展肌。當然,這五大板塊又是協同工作,齊頭并進的,應該用一個整體的視角去理解。
- 屈髖肌 Hip Flexors
髖屈肌主要由腰肌 Psoas, 髂肌 Illiacus,以及股直肌 Rectus femoris 組成。其中,腰肌 Psoas和髂肌 Illiacus 的組合,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髂腰肌。
這些肌肉主要作用于我們骨盆和大腿前側。它們在前屈和核心練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也是后彎的主要限制因素。
圖片:髂腰肌
腰肌 Psoas 連接上下半身,是促使身體移動最主要的肌肉之一。而它也與“戰斗還是逃跑” 'fight or flight'生理反應密切相關。長期久坐,造成髂腰肌的緊張,從而引發身體分泌壓力荷爾蒙 “皮質醇”。
而當我們并沒有處于這種“戰斗還是逃跑”的生命危機的狀況下時,體內的皮質醇就會過剩,從而讓我們處于焦慮和不安的狀態。髖部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有效釋放這種緊張,從而讓身體進入“休息和消化” 'Rest and Digest' 的反應。這也是髖部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安靜下來,快樂起來的根本原因。
圖片:股直肌
- 內收肌 Adductors
位于大腿內側皮下,統稱為“大腿內肌群”。從內到外依次分別是恥骨肌,短收肌,長收肌,大收肌,股薄肌。對于髖關節的穩定性起著重要作用。如果大腿肌肉群緊張,那么做束角式和坐角式,這些大腿分開的動作就會感覺比較困難。
圖片:內收肌
如果大腿肌肉群緊張,束角式和坐角式,這些大腿分開的動作就會感覺比較困難。
圖片:內收肌
- 腘繩肌 Hamstrings
腘繩肌從骨盆后側延伸至大腿后側。它的功能是伸展髖部,彎曲膝蓋。很明顯,腘繩肌在前屈體式中的影響和作用。腘繩肌越緊張,前屈動作做起來越困難。
但是其實在后彎的體式中,腘繩肌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后彎體式中,啟動腘繩肌,可以協助旋轉骨盆向后,讓后彎體式更深入,更自如。
圖片:腘繩肌
- 外旋肌 External Rotators
由于位于深層,所以外旋肌群也承擔著穩定肌的作用。外旋肌中比較有名的是梨狀肌 Piriformis,它具有幫助屈曲的髖關節外展的功能。這個肌肉群是我們在做單鴿式,雙鴿式,盤腿前屈等體式中,感受最深。
- 外展肌 Abductors
從骨盆外側延伸至大腿外側。用于穩定骨盆,支撐我們站立和行走的肌肉群。常見的鴿子式,牛面式以及半月式(特別是抬起的那條腿)可以增強這個肌肉群。
4
髖部的分解練習
解剖學常見試題如下:
問:髖部相關的五大肌肉分別是什么?
答:分別是屈髖肌 Hip Flexors,內收肌 Adductors ,腘繩肌 Hamstrings,外旋肌 External Rotators,以及外展肌 Abductors。
那么知道這么多,對我們的瑜伽練習又有什么實際的指導意義?
下方劃重點,Jason Crandell 老師為這五個部位的髖部練習,量身定做了一套手冊,讓你的髖部練習更有針對性。來一起看看吧。
#屈髖肌 Hip Flexors#
體式 1: 低弓步 Anjaneyasana
保持后面的大腿垂直于地面,讓骨盆和脊柱疊放于大腿上方,伸展股四頭肌和屈髖肌。
體式 2: 低弓步 Anjaneyasana
向前和向下,壓低臀部以去分離和拉伸屈髖肌,特別是股直肌。
體式 3: 低弓步 Anjaneyasana
從這里側彎伸展斜肌和腰椎以及屈髖肌。
雖然三個體式都是低弓步,但是是循序漸進,依次加深的練習。
圖片:Jason Crandell
#內收肌 Adductors#
體式 1: 花環式(深蹲) Malasana
花環式提供全面的大腿內側伸展,同時還可以深入彎曲膝蓋和臀部。
體式 2: 雙角式(彎曲膝蓋)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with bent knee
彎曲單膝并將前臂壓在大腿上,整個內收肌群得到深度持續的伸展。
體式 3: 捆綁側角伸展式 Bound Side Angle
除了內收肌拉伸之外,這種體式的束縛動作也幫助打開了雙肩。
圖片:Jason Crandell
#腘繩肌 Hamstrings#
體式 1: 加強側伸展式 Parsvottanasana
這種基本站立體式可以讓你專注于一次拉伸單側腘繩肌。對于腘繩肌緊張的來說,這可能比在站立前屈 Uttanasana中同時拉伸兩側更有效。
體式 2: 雙角式 Prasarita Padottanasana
除了在伸展腘繩肌,還有利于伸展內收肌。
體式 3: 站姿分腿/戰士三變體 Standing Split / Warrior III Hybrid
除了內收肌拉伸之外,這種體式的束縛動作也幫助打開了雙肩。雖然與加強側伸展式 Parsvottanasana相似,但這種單腿站立姿勢讓腘繩肌得到了更佳深入的,獨特的拉伸。
圖片:Jason Crandell
#外旋肌 External Rotators#
體式 1: 鴿子式 Pigeon Pose
這種苦樂參半的體式,借助于整個身體的重量來拉伸外旋肌。
體式 2: 雙鴿式 Ankle-to-Knee
將一個腳踝放在相對的內膝上,使大腿比在單鴿式 Pigeon Pose進入的更深。
體式 3: 仰臥鴿式 Reclined Pigeon
緊握抬起的大腿并斜躺在鴿子式中,可以拉伸臀部和外部旋肌以及外展肌。
圖片:Jason Crandell
#外展肌 Abductors#
體式 1: 仰臥牛面式 Reclined Gomukhasana
在牛面式中仰望,可以讓整個身體放松和安定,同時深度伸展外展肌。
體式 2: 牛面式 Gomukhasana
這個比較經典的體式,為打開外展肌提供了有力的杠桿效應。
體式 3: 牛面式側彎 Gomukhasana with sidebend
在牛面式中加入側彎,可以加深外展肌的伸展,并且同時釋放斜肌和腰椎的緊張。
圖片:Jason Crandell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