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橋式
英文名稱:Bridge
梵文名稱:Setu Bandhasana
梵文中“Setu ”是橋的意思,“bandha”是鎖住的思,“asana”是動作的意思。這個體式的意思就是“建立起一座橋”。
體式感悟:連接、信心、穩定。
體式功效:
·伸展胸部、頸部和脊椎使大腦平靜幫助減輕壓力和輕微憂郁
·刺激腹部器官、肺和甲狀腺
·恢復腿部的活力
·提高消化能力
·幫助緩解更年期癥狀
·緩解月經不調
·減輕焦慮、疲勞、背痛、頭痛和失眠
·對哮喘、高血壓、骨質疏松癥有輔助治療作用
體式進入:
1、仰臥、雙手掌心朝下放于身體兩側,雙腿彎曲,小腿垂直地面。雙腿分開與髖同寬,腳心貼地。建立起兩腳力量向中間點且向上的意識。
2、趾骨、肚臍、兩肩中間點、下巴、鼻頭、眉心頭頂都在一條直線上。
3、吸氣時以腿部、腰腹部及背肌的力量,將臀部慢慢往上抬,讓身體呈一直線,保持均勻順暢的呼吸。雙肘內收,將身體保持在一個水平面上,不要前后移動,讓身體能平穩練習。
4、停留一段時間后,呼氣。緩慢還原上身落地后、臀部落地,伸直雙腿,深呼吸放松身體。
體式解剖圖:
姿勢效益
·結實大腿和臀肌
·強健腿筋
·恢復精力
·靈活脊柱
·消除背痛
體式中常見問題:
1、練習中出現腰疼,為什么會出現腰痛,原因就是向上抬起臀部時把后彎的壓力都給了腰椎,沒有打開胸腔,上提胸椎。第二個就是股直肌和髂腰肌緊張,伸展度不太夠,導致了骨盆不能很好的向后轉動,腰椎的壓力無法得到釋放。
2、臀肌的問題,臀肌需要啟動激活,但激活的同時又出現夾緊的狀態,要避免夾臀,大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大腿肌肉稍向內旋,讓臀肌稍微釋放一點。
3、膝蓋內扣。橋式的膝蓋應正對著腳尖,兩膝蓋保持平行的狀態,雙腳的內側用力的踩地,把骨盆向上提。
4、下頜抬起。橋式練習應始終收下顎,以放松頸部后側的肌肉。
5、兩手虛松。練習中兩手應努力下壓地面,手指向腳的方向牽拉,并旋開肩膀向后向下。
提示:
1.如果感覺吃力,可以雙手托腰為輔助,雙腳與臀部的距離不要太開或太近。最佳狀態是小腿與地面垂直。
2.當身體放下時,要將脊椎從胸椎、腰椎、尾椎的順序,一節一節,緩慢地放下來。
3.對于初學者可以做動態的橋式練習,不停留,在吸氣時軀干依次向上抬起,呼氣時依次向下降落。
4.在這個動作中你可以使用一些支撐物,比如說椅子,枕頭,或任何可以在你伸展的時候支撐你的背部和雙腿的東西。
所以,開始練習時你的臀不一定要抬多高,先找到大腿和臀部肌肉的發力,在保持正位基礎上再嘗試臀抬高,一步一步的加深體式的深度。如果已經可以游刃有余做好橋式,那么可以進階到下一個橋式的練習——單腿橋式。
禁忌癥候/警告
頸部損傷者:請避免這個瑜伽姿勢(除非在有經驗的瑜伽導師指導下方可嘗試)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