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學內刊 作者:內刊君
測血壓用左手好還是右手好?
血壓是機體重要的生命體征之一,也是臨床診斷和治療的重要依據。
血壓數值的準確性至關重要。患者血壓的變化常預示著病情的變化,也可反映藥物的作用情況。
測血壓看似簡單易上手,但其中的門道確實不少,特別是這些細節,敢打賭你未必都清楚。
測血壓用左手好還是右手好?
正常情況下,雙側上肢血壓差別5~10mmHg,若超過此范圍屬于異常,見于多發性大動脈炎或先天性動脈畸形等。
正常下肢血壓比上肢高20~40mmHg,如下肢血壓低于上肢,應考慮主動脈縮窄或胸-腹主動脈型大動脈炎等。
脈壓明顯增大,結合病史,需考慮甲狀腺功能亢進、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和動脈硬化等。若減小,可見于主動脈瓣狹窄、心包積液及嚴重心力衰竭患者。
對于一般人群來講,雙側上肢血壓值的差別沒有十分明顯的意義。
然而對于高血壓或低血壓的人群,兩側的差別將可能出現完全不同的意義。
因此國內相關指南指出:
①建議初次測量左右上臂血壓,以血壓高的一側作為血壓測量的上肢。
②當左右上臂收縮壓差值>20mmHg時,建議進行四肢血壓測量。
③老年人及糖尿病或某些疾病患者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建議測量多種體位血壓。
不同體位測的數值一樣嗎?
臨床上血壓測量最常采用的體位是坐位或仰臥位,但這兩種體位所測血壓有差別。
有報道稱,坐位測量的舒張壓較仰臥位高5mmHg,收縮壓相差不大。
部分患者需要測量站立位血壓時需注意:一般仰臥位的收縮壓較站立位高5~8mmHg,舒張壓高4~6mmHg。
雙腿交叉可使收縮壓升高2~8mmHg。
不同血壓測量儀器的數值一樣嗎?
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水銀血壓計、電子腕式血壓計和電子臂式血壓計測量血壓。
水銀血壓計因其以準確著稱,被視為眾多檢測方法中的“金標準”。
但水銀血壓計存在水銀泄露的風險,可對人體造成損害。
電子血壓計相比之下,無污染風險,且方便快捷,也越來越受醫務人員和普通百姓的歡迎。
關于電子血壓計,經常存在兩個疑問:
1. 電子血壓計準確嗎?
從理論上講,電子血壓計與水銀血壓計都是對血壓進行無創間接測量,臨床研究數據也顯示,兩者的準確性相當,對相關疾病的診斷都具有參考意義。
不過要注意的是,對過高或過低血壓用電子腕式血壓計測量誤差較大,難以真實準確地反映血壓水平,遇到極高血壓和休克情況,還是應該使用水銀血壓計測量。
2. 醫生對患者進行測量及患者在家自測,需避免哪些錯誤?
①在進行血壓測量之前應當安靜休息數分鐘,禁止吸煙、喝咖啡和茶,或運動結束至少30分鐘,以及排空膀胱。
②使用尺寸合適的袖帶。多數人需要大號袖帶,袖帶偏小可導致血壓增高。
③端坐姿勢。蹺二郎腿,手臂、腳沒有支撐,都會導致血壓值不準。
④不要說話。在測量過程中聊天甚至是積極傾聽,都可以增高血壓。
不同血壓測量方法對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一樣嗎?
1. 診室血壓
最常用的高血壓診斷標準:非同日3次不同時間測量的結果均≥140/90mmHg。
2. 家庭自測血壓
平均血壓≥135/85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
3. 動態血壓
清醒狀態下平均血壓≥135/85mmHg或24小時平均血壓≥130/80mmHg,可診斷為高血壓。
測血壓還需注意什么?
在門診,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一句話:“我在家測的血壓都是正常的,怎么一到醫院就高了?”
對于血壓值的變化現象,有可能是高血壓前期的一個標志,也有可能只是單純的白大衣高血壓。
白大衣高血壓指患者在未服藥情況下,僅在診室內測得血壓升高而診室外血壓正常,可通過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明確診斷。
目前最常用的診斷標準為:非同一時間至少2次以上診室所測血壓≥140/90mmHg,而24小時動態血壓<135/85mmHg,白天均值<135/80mmHg。
對此類患者,治療與否要根據危險性狀況和是否存在靶器官受損來決定。
圖為白大衣高血壓診治過程
因此,相關指南中針對白大衣高血壓的治療建議包括:
①對于無危險因素的白大衣高血壓患者,暫不予藥物治療,進行健康宣教、生活方式干預,并做好定期隨訪。
②對于合并代謝紊亂危險因素的患者,需要針對相應的危險因素進行藥物治療,以及定期隨訪。
③對于合并無癥狀性靶器官損害的患者,在生活方式改變和血壓監測的基礎上,需給予相應藥物治療,包括降壓、保護靶器官功能等藥物治療。
在藥物選擇上,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用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鈣離子拮抗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