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量不活動是不是就是省著用?
一組來自于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志》的數據顯示:健身跑的人關節炎發生率為3.5%,而選擇靜息生活方式、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卻為10.2%,競技體育的賽跑者的關節炎發生率13.3%
可見不動竟然比健身跑更傷膝蓋。為什么會這樣?
這是因為人的膝蓋相鄰的骨面上都有一層軟骨,這層軟骨非常重要,能保護膝關節避免磨損,但是關節軟骨本身沒有血管供血,需要從關節液獲取所需的營養。關節活動會對關節軟骨造成擠壓和放松,通過這個過程軟骨才可以吸收進營養、代謝出廢物。
缺少運動的人,對關節軟骨的擠壓少,營養和代謝就會相應減少,這容易導致關節軟骨營養不良,使軟骨更容易出現損傷,一旦軟骨破損,膝關節喪失了一道保護屏障,就會出現疼痛等一系列問題。并且軟骨的損傷很難修復。
那么,怎么才算省著用?
1
不建議的用法:
避免頻繁上下樓、競技跑步、爬山等對膝關節磨損較大的運動;
避免長時間負重行走;
避免長時間蹲或者跪,比如跪著擦地、蹲著做家務等;
避免經常造成膝關節過度勞累;
肥胖的人應注意減重,并且體重過重的人不建議通過跑步減肥,因為這會使膝關節承受過大的壓力,導致或加重膝關節的損傷。
2
建議的用法:
穿底軟舒適,對足弓支撐力好的鞋子;
適當多食含鈣的食物,如奶制品、魚類、蛋類、豆制品等,以及含硫的食物,如蘆筍、雞蛋、大蒜、洋蔥等。鈣和硫是骨骼和軟骨的原料;
適宜的運動有游泳、騎自行車、健步走、慢跑等,注意運動不要過量;
注意鍛煉下肢肌肉的力量,因為有力的肌肉可以幫助膝關節維持穩定性,從而起到保護膝蓋的作用。比如靠墻靜蹲、坐位抬腿等等;
參加體育鍛煉時要做好準備活動,讓膝關節充分活動開以后再參加劇烈運動;
出現膝關節的運動損傷一定要及時治療,否則會埋下腿疼的病根。
膝蓋最佳狀態只有15年
一般來講:
15歲以前:
膝關節處于發育階段,青春期的生長痛多發在膝關節附近。
15歲~30歲:
膝關節處于“完美狀態”,運動起來不知疲倦。
30歲~40歲:
髕骨軟骨產生了早期輕度磨損,偶爾會出現膝關節不適,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對膝關節的使用不能再隨心所欲。
40歲~50歲:
勞累后常常出現膝蓋的疼痛不適,這個現象的到來提醒人們:該開始保養關節了。
50或60歲以上:
髕骨軟骨的“使用壽命”已到,出現大部分的軟骨磨損,膝關節會感覺到明顯疼痛,逐漸產生關節炎。
你到了哪個階段?你的膝蓋還好嗎?學會正確使用膝蓋,讓你的關節永遠比同齡人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