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明
鄒城市人民醫院
5月19日,病房送來兩份膿性關節腔積液標本,一份做常規檢查,一份做細菌培養。外觀如下:
▲圖1 關節腔積液標本
關節腔積液比平常的體液標本要濃稠很多。因為關節腔積液平常我們很少做,出于好奇,我查看了患者的病例:
患者老年女性,一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膝部疼痛,休息后緩解,勞累后加重,兩天前趕集候出現雙膝部疼痛加重,伴腫脹明顯、行走不能,休息后不見好轉,患者及家屬為求進一步診治,來我院就診,門診以“雙膝腫痛待查”收入脊柱關節科。
??雙膝正側位示:符合雙膝關節退行性變X線征象雙膝關節半月板鈣化,右膝關節積液
??抽血結果:FIB:11.0 g/L,CRP:407.2 mg/L,血沉:100.6 mm/H,尿酸:380umol/L,肌酐:90umol/L,ALP:121 U/L,WBC:13.9?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81.4%。
臨床目前面臨的問題是需要鑒別痛風,假性痛風,以及化膿性關節炎。患者尿酸增高,結合癥狀不能排除痛風;X線示患者有半月板鈣化,不能排除假性痛風。
涂片、鏡檢示WBC:4 ;RBC:0-2/HP ,仔細一看,在白細胞內可見一些類似結晶樣的物質如圖2:
▲圖2 涂片鏡檢
我又涂了幾個片子,做了瑞士染色和快速格蘭染色,染色后如圖3、4所示:
▲圖3 革蘭染色(未見細菌)
▲圖4 瑞士染色
瑞士染色和快速格蘭染色顯示有形狀斜方形,菱形,短桿狀的結晶,這不是前幾天剛從書上看到的焦磷酸鈣結晶嘛!再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沒錯就是CPPD(焦磷酸鈣沉積癥)。于是我撥通了管床大夫(是他們科主任)的電話。
“老師,你好這里是檢驗科,那個XX床患者送來了兩份關節腔積液,鏡下可見許多焦磷酸鈣結晶,你們多往焦磷酸鈣沉積癥的方向考慮下”,我又說道“焦磷酸鈣沉積癥又叫做假性痛風”。
大夫瞬間明白過來并問道:“患者的血尿酸稍高呀。”我說道“是的,尿酸380 μmol/L并不是太高,一般血尿酸大于470 μmol/L時才會在關節處沉積,第二鏡下可見典型的焦磷酸鈣結晶,如果是痛風應該是針尖狀的尿酸鈉結晶,第三痛風常見腳趾關節,這個患者時膝關節,格蘭染色下并未見到細菌。”(三天后細菌培養也為未見細菌生長)。大夫感激的說道“好的,我知道了, 謝謝你,謝謝你!”。
20號再看患者病例,主任查房,結合臨床病癥,考慮急性焦磷酸鈣沉積性關節炎,治療方案由原來的擇期行膝關節置換術改為抽取關節積液緩解癥狀,抗感染、支持治療。
22號查房,患者訴雙膝雙踝疼痛較前減輕,查視見雙膝雙踝腫脹較前明顯好轉,膝關節活動度改善,末梢血運良好,復查血沉:103.9 mm/H CRP:272.9 mg/L(CRP較之前明顯下降),肌酐68:μmol/L。
CPPD是一種累及關節及其他運動系統的與二水焦磷酸鈣晶體沉積有關的晶體性關節炎,臨床上好發于老年人,尤其是60歲以上的女性(該患者為64歲女性),常累及全身大關節如膝關節,肩髖等關節為主,急性者與痛風發作相似。
低倍鏡下焦磷酸鈣士無色的顆粒狀鈣化物,高背景下可見短桿狀,菱形或斜方形結晶,羽毛狀或放射狀排列或多種混雜,而尿酸鈉結晶呈細針狀,或細棱柱狀,常引起痛風性關節炎。
平日里形態學的積累在這里得到體現,形態學能清晰,明了的為臨床指明考慮的方向,節約了時間,人力成本,也為患者減輕了經濟負擔。
一個形態學涂片也就幾十塊錢,就這個病而言,它的優勢很明顯。作為一名檢驗工作者,平日里要多積累,多學習,多總結,不要因為我們知識的匱乏耽誤了患者的病情,只有好學習,多鉆研,才能更好的服務臨床。
另附相差顯微鏡下焦磷酸鈣結晶,(圖5):
圖5 焦磷酸鈣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