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單鈉尿酸鹽(MSU)沉積于骨關節、腎臟和皮下等部位,引發的急、慢性炎癥和組織損傷。近年來,我國痛風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已成為最常見的炎性關節病之一。幾乎所有的痛風都有痛風石的問題,而最小的痛風石只能在顯微鏡下可見。人體各部位都可形成痛風石,包括器官內。
圖1 人體尿酸代謝
圖2 痛風石可出現于人體各個部位
一、普通痛風的治療
普通痛風的達標治療,是將尿酸降到<360 μmol/L,并維持至少6個月。其治療方案包括非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以及并發癥治療三方面,具體治療方案參照圖3所示。急性期痛風患者,若伴有腎功能不全,在使用秋水仙堿時應注意,當腎小球濾過率<30 ml/min,應慎用;對于老年痛風患者,在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時,應注意心血管風險。
圖3 痛風治療方案
二、難治性痛風
2012年ACR指南指出,具有以下臨床特征之一,即可定義為難治性痛風:①血尿酸難以達標(<360 μmol/L);②持續的痛風相關臨床表現(反復痛風發作、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尿酸性腎結石)。此外,還包括對傳統降尿酸治療無顯效或不耐受、合并腎功能不全以及老年痛風患者等。難治性痛風患者的達標治療,是將尿酸降到300 μmol/L,并持續治療至少2~3年以上,有部分患者甚至需要終身治療。難治性痛風治療的難點在于難以達標,或者對治療不耐受。那么,對于難治性痛風,應該怎樣治療?
1.
強化降尿酸達標
1.1 發揮傳統降尿酸藥物潛力——增加藥物劑量
1.1.1 苯溴馬隆
苯溴馬隆、丙磺舒、磺吡酮等是促尿酸排泄的主要藥物,我國使用較多的是苯溴馬隆。丙磺舒、磺吡酮只能用于腎功能正常的患者,苯溴馬隆可用于肌酐清除率(Ccr)>20 ml/min的腎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苯溴馬隆時,一定要注意堿化尿液,使尿液pH維持在6.2~6.9。同時,保持日飲水量1500 ml以上,并檢測肝腎功能。由于促進尿酸排泄,可能引起尿酸鹽晶體沉著,因此,尿酸結石患者需要注意。
1.1.2 別嘌呤醇
別嘌呤醇并不是治療痛風的一線選擇藥物,因為其可誘發東亞人群發生HLA-B5801基因突變,導致患者發生過敏反應。但是,對于那些不能耐受苯溴馬隆和非布司他的難治性痛風患者,可以考慮使用別嘌呤醇。在使用時,建議優先檢測HLA-B5801基因。在治療時,別嘌呤醇的緩慢加量是關鍵,起始劑量大概為50 mg/d~100 mg/d,最大劑量不能超過600 mg/d。對于Ccr>20 ml/min的患者,應禁用。同時,在使用時應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和血常規,同時避免與硫唑嘌呤聯用。
1.1.3 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的用量一般為20 mg/d~40 mg/d,必要時可達80 mg/d。但是對于難治性痛風患者,建議從小劑量開始治療,逐漸摸索藥物劑量。非布司他對于輕中度腎功能不全者安全有效,無需調整劑量,且耐受性良好。對于不適合別嘌呤醇的患者療效確切,且安全、耐受性良好。但是,部分患者會發生一過性轉氨酶升高,因此在使用過程中注意監測。
1.1.4 兼有降尿酸作用的藥物
對于合并有高血壓和高血脂的痛風石痛風患者,可使用一些兼顧降尿酸和降血壓、降血脂的藥物,例如氯沙坦、氨氯地平和非諾貝特。
1.2 降尿酸藥物聯合使用
對于藥物單藥治療療效不好的患者,可以選擇藥物聯合使用。假設別嘌呤醇或苯溴馬隆單藥治療,降尿酸效果不理想,可選擇別嘌醇和苯溴馬隆聯合使用。如果非布司他療效不好,可以逐漸加用小劑量苯溴馬隆。一般原則是先使用單藥治療,如果療效不好,再選擇聯合治療。如果別嘌呤醇療效不好,可加用雷西納德進行治療。盡管目前雷西納德在國內沒有上市,但現階段開展的臨床治療顯示,別嘌呤醇加用雷西納德,對于降尿酸的達標率有明顯改善。最后,如果患者難以達標,是否可以將非布司他、別嘌呤醇和苯溴馬隆3種藥物聯合使用?理論上來說并不可行,因為非布司他和別嘌呤醇的作用機制有共同之處;但是日本的一個病例顯示,使用3種藥物聯合治療老年腎功能不全痛風患者,其尿酸逐漸下降,實現達標,痛風石也逐漸溶解消退(圖4),顯示這3種藥物聯用對于治療難治性痛風的可行性。
圖4 三聯藥物治療難治性痛風患者其痛風石逐漸消退溶解
1.3 新型生物制劑(尿酸酶)
對于難治性痛風患者,如果使用傳統藥物治療效果欠佳,可考慮使用尿酸酶制劑。目前,EULAR指南推薦其作為難治性痛風二線用藥,用于常規降尿酸藥物無效或不耐受的慢性痛風患者。有研究使用尿酸酶治療慢性難治性痛風患者痛風石的療效,以治療第3、6個月尿酸<300 μmol/L作為應答標準,結果顯示,應答組痛風石完全溶解比例為34.8%,非應答組比例為11.6%,對于治療反應良好的痛風患者,尿酸酶可以快速溶解痛風石(圖5)。不過,對于痛風急性發作和有輸血反應的患者,使用前需預先給抗組胺藥和糖皮質激素。
圖5 對于治療反應良好的痛風患者,普瑞凱希可以快速溶解痛風石
2.
強化患者教育,促進生活方式改變
對于患者的教育,2016年EULAR痛風推薦了三項重要原則,包括:
⑴重視患者教育——對每位痛風患者,均應使其充分了解本病的病理機制、有效治療方案的存在、相關并發癥以及管理急性發作的原則;
⑵對每位痛風患者給予關于生活方式的建議;
⑶對每位痛風患者全面篩檢相關合并癥及心血管風險因素。
3.
強化慢病管理
由于網絡的發達,痛風患者慢病的管理變得更加普及和簡便。網絡平臺賦能,使風濕科醫生高效、低時間成本管理患者成為可能。通過網絡平臺普及疾病基本知識,是患者依從性與療效保障的基礎。同時,由于痛風患者普遍存在不痛不治的問題,因此以患者非理性為代表的行為學特征也應該引起醫生的關注。總之,痛風慢病管理的四原則,就是可觸及、個體化、有限干預和達標循環。
綜上所述,今天我們討論的難治性痛風,主要是由于患者對傳統降尿酸方案無效或不耐受,導致尿酸無法達標。對于該類疾病,可供使用的藥物選擇并不多,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傳統降尿酸藥物潛力,合理聯用降尿酸藥物,顯著提高尿酸達標率。尿酸酶制劑可快速降低尿酸,溶解痛風石,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療效可期。除了藥物治療以外,臨床醫生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強化痛風患者教育,提高依從性,同時加強患者慢病管理,以改善治療效果和預后。
本文根據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的凌光輝教授在2019風濕年會上的報告視頻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