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肚子有點脹,偶爾大便中偶爾帶有血,應該和很多人那樣,只是痔瘡而已,怎么會是大腸癌呢?”今年25歲的小張,是一名剛邁入職場的白領女性,大約從半年前開始,她時不時感覺到腹脹,有時上廁所后,還發現大便中帶血。“我平時身體一直不錯,心想可能是長期坐辦公室得了痔瘡,就沒太當回事。”小張完全沒有想到,這些都是腸癌的信號。“腸癌早期無明顯癥狀,后期主要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便血、腹痛腹脹、腸梗阻等消化道癥狀,以及貧血、乏力、疲勞、發熱等全身表現。”醫生說,痔瘡與結直腸癌,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卻因為有“便血”這個共同的病癥,讓不少腸癌患者蒙在鼓里。結直腸癌是一種典型的“富貴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三高兩少是主要誘發因素,就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飲食,運動少,膳食纖維少。我國每1.5分鐘就有1人確診為結直腸癌,每3分鐘就有1人死于結直腸癌,每年結直腸癌新發近40萬例,發病率已高居世界第一。中國40~74歲的人群中,約有1.2億人需要做腸鏡
2013年,一項73.8萬上海居民參與的結直腸癌篩查活動,共發現結直腸癌高危對象12.1萬人,陽性率達16.4%!不僅發病率持續增高,中國的腸癌死亡率也非常高。《新聞聯播》主持人肖曉琳、35億的商人王均瑤等均因腸癌去世。化療、放療且不說,結直腸癌最令人痛苦的,是手術后很多患者都失去了肛門,需要在腹部造瘺(掛一個糞袋)解決大便問題,造口周邊皮膚紅腫疼痛,每次排便都需要換糞袋,生活質量很差,遭遇身心的雙重折磨。
結直腸癌早期雖然沒有明顯癥狀,但仍會隱約釋放一些信號,提醒你癌癥的存在。如果出現了如下癥狀,千萬不要簡單地認為是痔瘡,需要立即重視起來!如果原來規律的排便習慣發生了改變,經常排便次數增多或者便秘,甚至有時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就一定要警惕腸癌了。這多是由于腫瘤堵塞腸道,腸道變得狹窄,糞便不易通過,便秘就發生了。便血是腸癌早期最明顯的癥狀,便血量一般不多,主要呈暗紅色。可與大便同時出現或在便后出現,同時伴有黏液。痔瘡和腸癌導致便血最大的區別就是:痔瘡導致的便血呈噴射狀或滴狀鮮血,而腸癌引發的便血則為暗紅色,還伴有黏液,一定要學會區分。腸癌所引起的消化系統癥狀一般表現為腹脹、消化不良等,疼痛的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有輕有重,主要是腸梗阻造成的。而腹痛或者是腹脹前期表現為間歇性疼痛,后期逐漸轉變為持續腹痛和腹脹。腸癌還會引起大便變形,可呈細桿形、扁帶形或茶褐色的大便。如果平時的便便很粗,突然間變成了鉛筆一般細,也有可能是結直腸癌出現了。腫瘤變大,就會影響便便排出,所以會變細。因此,上完廁所后要自己時常看一眼,對及時發現病情很重要。腸癌會引起排便次數增多,還會出現排便不盡和里急后重的感覺,所謂“里急后重”,就是指自己腸道不舒服,還想要再去廁所,卻拉不出來東西、下身墜脹的感覺。需要說明的是:一旦出現以上信號,往往病情已經不輕了。
因為大腸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癥狀。它大多起源于不起眼的小息肉,靜靜地長大后,才會突然發難。
不光是出現了這些疑似腸癌的癥狀要小心,如果你具有以下高危人群的一種或者多種特征,那么,過了30歲就應該警惕結直腸癌了。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結直腸癌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高。高熱量、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極易誘發結直腸癌。因此,“無肉不歡”和不喜蔬果的人是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兄弟姐妹和父母等一級親屬中有人罹患胃腸道腫瘤的,都是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吸煙者比非吸煙者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更高。有結直腸癌、結直腸息肉家族史的人每日攝入酒精大于等于30克,將增加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有結直腸息肉的患者也是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因此,為防止癌變,應定期行結腸鏡篩查,發現癌前病變及時處理。有炎癥性腸病的患者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同樣容易發生結直腸癌。
據統計,早期結直腸癌5年生存率可達70%-90%,而到了晚期,這個生存率只有20%-30%。
臨床上,醫生特別強調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對于結直腸癌也是如此,越早發現,生存時間越長。那么,如何能在早期發現結直腸癌?這些篩查方法你得知道。結腸鏡
腸鏡檢查是將纖維結腸鏡伸入到結腸起始部位回盲部,檢查結腸和直腸腸腔,并在檢查過程中進行活檢和治療。腸鏡檢查是最準確的結直腸癌篩查手段,尤其對于結腸小息肉,可以通過腸鏡摘除并行病理學確診。這就能從根本上扼殺之于搖籃之中。但是,腸鏡的缺點在于操作麻煩、成本較高,最重要的是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和不適。糞便潛血試驗一般用化學試驗來檢測糞便中微量的、肉眼看不到的血液。由于大腸癌常因粘膜糜爛潰瘍而呈現不同程度的出血,因此可利用簡便易行的便潛血試驗監測大腸癌。但由于便潛血試驗并不能區分癌性和非癌性出血,故目前多用于作為大規模人群大腸癌普查的初篩手段。但少數早期癌亦可呈假陰性結果而致漏診。在中國,約75%的結直腸癌發生在直腸,而其中又有2/3發生在低位直腸,是可以通過直腸指撿這種簡單而有效的檢查方式發現,直腸指撿又叫肛門指檢。直腸指撿大致可以確定距肛緣7~10cm的肛門、直腸有無病變和病變的性質,還可以發現腫瘤、炎癥以及各種損傷。因此,指撿是一種很好的結直腸癌篩查手段,千萬不要過于害羞而放棄這種檢查。腫瘤標志物是能反映腫瘤發生、發展,監測腫瘤對治療反應的一類物質,通過抽血化驗即可檢測。腫瘤標志物有很多種,其中一種具有廣譜性標志意義的是血清癌胚抗原(CEA),數據顯示,約70%的結腸癌患者、60%的胃癌患者、50%的肺癌患者和40%的乳腺癌患者,都會呈現CEA陽性。如果CEA明顯偏高,甚至達到正常值的五倍、十倍不等,就很有理由懷疑該患者有腫瘤,必須進行復查;如果CEA只是稍微超標一點,可能是身體某個部位產生炎癥,也可能是癌癥早期。此外,糖鏈抗原19-9(CA19-9)對于結直腸癌也有參考價值,CA19-9的結腸癌陽性率約為60%,胃癌陽性率約為50%,肝癌陽性率約為64.6%。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腫瘤標志物僅僅作為一種輔助手段,因為很多人換了癌,標志物卻是陰性!!!
目前,我國結直腸癌早期確診的僅有5%~10%,70%~85%的患者發現時已是二期或晚期。總之,早期癌九生一死,晚期癌九死一生,去做一次腸鏡吧!
撰文:老杜 聯系:dulin666
文章、圖片來源網絡,若侵犯了您的權利,請聯系刪除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