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鐵人三項比賽中,幾乎40%的心臟事件發生在首次參與者中,這表明一些參賽者可能訓練不足或可能有潛在的心臟問題。
馬拉松賽事中,心臟事件通常發生在最后一英里。因此,更建議在長跑時保持平穩的節奏,而非快速沖刺。
在高海拔地區,發生心臟事件的風險更大。在劇烈運動前,至少花一天事件適應海拔高度可以降低風險。
常見的心律失常——房顫,也會增加中風的風險,適度運動有助于降低房顫風險,而久坐的人則往往房顫風險非常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高強度訓練的人群(如每周跑步約95-130km),風險幾乎與久坐人群相似,同樣非常之高。
圖片來源:Pixabay
運動前熱身,通過速度較慢的活動,讓心率逐漸加快。
在計劃進行爬山、慢跑或更劇烈的活動前,先在平地走路鍛煉6-8周,如果沒有出現呼吸急促、頭昏眼花、胸痛或胸悶等癥狀再“進階”。
在鍛煉計劃的初期,運動時長可以先從5分鐘增加到10分鐘,再逐漸增加到所需的時間。
如果感受到心臟壓力較大(比如不習慣高濕度或高海拔環境),降低運動強度。
運動后應當慢走一段時間,讓心率逐步恢復正常。
出現任何癥狀,停止運動并尋求專業醫生的評估。
參考資料(可上下滑動查看)
[1] Barry A. Franklin, et al., (2020). Exercise-Related Acut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Potential Deleterious Adaptations Following Long-Term Exercise Training: Placing the Risks Into Perspective–An Update: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DOI: 10.1016/S0140-6736(18)31928-7
[2] Slow, steady increase in exercise intensity is best for heart health. Retrieved Feb 28, 2020,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2/aha-ssi022120.php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