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風采 文 清 詩人簡介
文清,本名 蔣勝清,貴州安順人,現讀于江蘇省鹽城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獲獎作品:《喝墨水》 “語文周報杯”創新作文大賽二等獎 ,《憶軍訓·勉青春》“我心中的國防綠”征文大賽一等獎,《從心開始,暖一世馨香》“大學生文學作品創作大賽”一等獎,《十年回首 鄉情依舊》“祖國好,家鄉美”征文大賽一等獎,《那個他,像極了爸媽》“感恩教師”征文大賽一等獎。作品見《語文周報》《江蘇詩人》《書安文學》《齊魯文學》《玉融文學》《福清采薇》《草根敘事》《書香雅韻》等公眾平臺。
文學觀:這世界唯一經得住歲月摧殘的就是一身的才華和一生的修養。
我曾在夜里讀著這些簡樸而憂傷的詩句,卻無法真正理解那份沉甸甸的鄉情。故鄉在我的記憶里,只是由殘只碎片堆積而成。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片郁郁蔥蔥的山林,一間舊中補新的老屋,幾個彎腰駝背守望在大山里的老人……以至于每次想起故鄉,都是些零零星星的片段。
故鄉,于我而言是陌生的卻又是溫情的,即便那是我土生但不土長的地方。全家背井離鄉時,我兩歲,這將近二十年的歲月里,故鄉一直是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那里坐落著幾十戶跟我同姓的人,有爺爺奶奶一生的操勞,有爸媽半輩子的念想,有哥哥姐姐揮之不去的童年,有我心心相系的歸盼。
什么時候開始牽掛故鄉呢?從“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直白到“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的心酸;從“露從今夜白,夜是故鄉明”的孤獨到“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的渴望……漸漸地,一種莫名的情愫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慢慢地,明白了那就叫做“鄉愁”。
長大幾歲,鄉愁也就沉重了幾分,但終究是年齡拉近了我和故鄉的距離。長大以后,越發覺得“故鄉”一詞的分量。每當開學登記需要出示戶口的時候,別人總會問:“噢,你家是外來戶???”或者直接將我們家化為“流動人口”。所以,我時常祈求爸媽抽空帶我回一次老家。
自打兩歲離開,第一次回鄉已是十年之后。第一次是小學畢業,我無論如何得回故鄉一趟,原因還有一個,給爺爺奶奶掃墓。這么多年過去了,我甚至不知道他們葬在哪里。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山路,陌生的村莊,陌生的村民,仿佛連花草樹木都顯得幾分生澀。路過那些陳舊的老屋,剎那間覺得故鄉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靜靜地坐在那里,無論日落日升,它總是安靜地守護著這片土地。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故鄉的記憶便越來越清晰。每逢寒暑假和清明節,我都會懷著澎湃的心情,坐上返鄉的列車,踏上那片闊別已久的土地。
近鄉情更切,今年暑假我又再次回到故鄉。這一次,我與故鄉闊別已有二十年之久。汽車繞了一彎又一彎,我的心也跟著此起彼伏難以平靜??涌油萃莸哪酀粜÷吩缫巡粡痛嬖?,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條光亮寬敞的瀝青路。近了,近了,那間老屋吸引了我的眼球。與十年前相比,故鄉老了很多,垂垂老矣,日漸隱去……
老去的故鄉像一位閉目養神的老人,祥和,安靜,我的腳步十分輕緩,小心翼翼地,擔心打破村落的安詳與寧靜。爺爺不在了,奶奶也不在了,只有破敗的老房還堅守在那里。田地上蓋起了別人家的房子,與老屋相視而立,野草瘋狂地占據了鄉間小路。站在家門口,我像一粒微乎其微的塵土,找不到塵埃落定的角落。在陌生的家里,卻抬起鉛塊舨沉重的腳步。
故鄉老了,真的老了,我從村頭走到村尾。鱗次櫛比的老屋早已被風雨腐蝕退下了明麗的色彩,只留下一縷溫馨的久遠任人遐想,不知那剝落在墻上的時光如何才能重新拾起。在繼續走,不免引起路人的注意。他們向我身旁的堂妹詢問我的來歷,知道以后也只是感慨和唏噓歲月的流逝,容不得見證,也容不得等待,我就長成了異鄉人的模樣。
村子是空的,我的心也是空的,除了留守的老人就是留守的孩子。村里的年輕人大都結伴或者兩夫妻一起外出打工,一去就一年、兩年……老人們很少有機會和家人相聚,而留守的老人帶著留守的兒童卻成了這里最獨特的景觀。我這個大朋友試圖走上前去想要跟他們成為好朋友??粗麄儗χ业溺R頭微笑,笑里帶著幾分羞澀。我被感動了,生活簡樸,卻也掩藏不住她們天真活潑,愛玩愛鬧的天性。
或許只有他們,才能為老去的故鄉增添幾分色彩與活力吧。
再老的故鄉也是家,離開故鄉的人走到哪里都像在流浪。于游子而言,人世間,最覺親切的永遠是故鄉的那一縷鄉音,最是依戀的永遠是故鄉的那一份鄉情。返鄉,就是一次對自己身份證明的追逐,也是一次對自己內心歸屬的安置……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激發民族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