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是啥?一個即使不懂金融的人或許都知道,這是最能反映出地區經濟實力的經濟數據,有個很響當當的名譽,含金量最高經濟衡量標準,沒有半點虛假。根據財政收入的高低,代表著我國財政實力“頂流”的20座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蘇州、杭州、重慶、天津、廣州、南京、寧波、成都、武漢、青島、鄭州、無錫、長沙、濟南、廈門、西安和合肥。
與GDP總量進行對比的話,除了廈門、西安取代福州、佛山之外,其它各市皆是GDP總量20強城市的“原班人馬”,可以說明的一點是,GDP總量對于財政收入的影響頗大,往往是GDP總量越高,財政收入就越高。從地理位置的分布來看,財政收入20強城市中,僅有重慶、成都、鄭州、長沙、西安和合肥來自中西部地區,其它皆是東部。既有東西,則有南北,在北方整體落寞的情況下,也可以想到的是僅有北京、天津、青島、鄭州、西安五大城市,其它皆來自南方。從財政收入也足以看出我國“東強西弱、南強北弱”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
上北深三市領跑,且具有一定的優勢,其中,上海以7771.8億元處于第一,領先北京1848.5億元,幾乎是整個廣州市(1883.2億元)的財政體量。上海不愧為我國的經濟、金融中心,在可預見的將來即使北京,更別說深圳也難以撼動上海的地位。
財政收入第4-12的9座城市的財政差距并不大,其中,蘇州以2510億元領跑,武漢以1578.6億元墊底,差距不到千億,平均每座城市之間僅有百億的“間隔”。以上12座城市也是我國目前在經濟上最具實力的12座城市。寧波是一匹“黑馬”,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寧波可以躋身這個行列,而且是力壓成都,處于第十。
在2021年寧波的財政收入為1723.1億元,力壓成都的1698億元,優勢也達到了25.1億元。寧波能夠進入財政前十,力壓成都的,是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做支撐,同時,這是地方財政,如果是同口徑下,實行三級財政的成都是要比寧波高的。
武漢之后的第13-20的8大城市,也是非富即貴,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山東經濟第一大城市青島領銜,長三角區域副中心城市、經濟大省安徽省省會合肥墊底。中間不乏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國家中心城市,其中,無錫最為特殊,也是財政收入20強城市中,除了蘇州之外,僅有普通地級市,以1200.5億元處于15,與GDP總量相比,未能高于鄭州,以23.1億元的劣勢不敵鄭州。但從增速來看,受到疫情、洪澇、暴雨影響的鄭州是負增長,換句話說,作為普通地級市的無錫,在未來要想在財政收入上趕超鄭州還是有些難度。
作為三級財政的西安也能夠進入前20,并處于全國第19,這是讓人沒有想到的。如果是同口徑條件下,西安趕超廈門是絕對沒有問題的。西安的高財政是得益于自己的省會地位,特別是西北大區的中心,這個是地級市和一般省會城市無法比擬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