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指排便困難或費力、每次排便時間長、排便不暢、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結數量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同時滿足上述條件,才能診斷為便秘。隨著年齡增長,便秘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在我國,超過15%的老年人有便秘的經歷,女性多于男性,如果便秘的時間超過12周,則屬于慢性便秘。如果突然出現排便困難、便秘、大便帶血、排便前后腹部疼痛明顯等情況,建議就醫排查腸道惡性腫瘤等其他疾病。
便秘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還是與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如食物過于精細、食量減少、食物熱量過高、蔬菜水果少、飲水少,對腸道刺激不足,久坐、臥床、運動少,導致腸動力減弱,不良排便習慣,比如有人習慣在家排便,在外出有便意時憋著不結,這樣長時間拖延,直腸會吸收大便中的水分,使大便干燥,導致排便困難。此外,一些腸外疾病,如腦梗死、截癱、抑郁癥、厭食癥、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子宮內膜異位癥、硬皮病等,也可引起便秘。還有一些藥物因素,如長期大量服用大黃、番瀉葉等刺激性瀉藥,可引起腸黏膜和腸神經受損,導致繼發性便秘,嗎啡、硝苯地平、山莨菪堿、舍曲林等藥物可引起腸應激下降,也會導致便秘。最后,心情壓抑、家庭不和睦、人際關系緊張,可引起自主神經紊亂,抑制腸蠕動,旅行、住院以及一些突發事件,導致生活規律改變,也可誘發便秘。
若想改善便秘,牢記以下3點原則:
最后,提醒各位便秘的朋友,短暫性的排便不暢并不是便秘,有人一天2-3次,也有人2-3天一次,每個人的排便次數不同,只要大便不干結,排便不費力,都是正常的。輕度便秘,以生活方式干預為主,注意補充膳食纖維,重度便秘,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輔助治療。老年人便秘,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應特別引起重視,建議使用乳果糖、聚乙二醇等滲透性瀉藥長期治療,有些便秘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報”,應積極就診,排除腸道惡性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