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個中國人里就有一個糖尿病,剩下還有5個是將患上糖尿病的備胎。你說慌不慌?
一直以來,我們大多數人,包括超愛吃糖的視點君,都覺得糖尿病離自己還是蠻遠的。早期沒啥癥狀,對日常生活也沒什么影響,而且畢竟年紀還輕,所以就不當回事兒,連買杯奶茶都會鼓起勇氣挑戰一下全糖的。
直到偶然看了中國糖尿病的發病報告,才傻了眼:
「我國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是9.7%,處于糖尿病前期的危險人群占總人口的50.1%!」
什么概念?也就是說,每10個中國人里就有一個糖尿病,剩下的大部分還是即將患上糖尿病的備胎。
這還沒完,它不僅僅會影響日常生活,還會影響性生活……
1. 所以啥是糖尿???
糖尿病是一種由于身體代謝功能障礙而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疾病,詳細來說就是體內胰島素的分泌或者降糖作用使不出力了。
糖尿病主要分為2種類型,1型是由于分泌胰島素的細胞徹底毀壞致使胰島素絕對缺乏,2型則是因為身體里的耗糖細胞,比如肝臟、肌肉和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作用很不敏感。這時雖然胰島素的功能是好的,但是那些耗糖細胞就是不聽話,既不攝取血糖,也不把糖轉化為自己要利用的能量,導致糖在血管里越積越多。
反正我就是不“娶”糖……
這么多的糖在血管里待久了,勢必要出問題。持續高水平的血糖會導致心梗、中風、眼瞎、腎衰、神經系統和器官損傷以及其他嚴重的并發癥。
而且別以為年輕就不會得病,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患上糖尿病,而且它的早期癥狀十分隱蔽。
據統計,目前有1/3的2型糖尿病患者仍沒意識到自己已經中招,這也就是為什么說中國的糖尿病患者有1.1億,卻還隱藏著超過5億的“前糖尿病”大軍。
1. 所以啥是糖尿???
糖尿病是一種由于身體代謝功能障礙而引起的慢性高血糖疾病,詳細來說就是體內胰島素的分泌或者降糖作用使不出力了。
糖尿病主要分為2種類型,1型是由于分泌胰島素的細胞徹底毀壞致使胰島素絕對缺乏,2型則是因為身體里的耗糖細胞,比如肝臟、肌肉和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作用很不敏感。這時雖然胰島素的功能是好的,但是那些耗糖細胞就是不聽話,既不攝取血糖,也不把糖轉化為自己要利用的能量,導致糖在血管里越積越多。
反正我就是不“娶”糖……
這么多的糖在血管里待久了,勢必要出問題。持續高水平的血糖會導致心梗、中風、眼瞎、腎衰、神經系統和器官損傷以及其他嚴重的并發癥。
而且別以為年輕就不會得病,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患上糖尿病,而且它的早期癥狀十分隱蔽。
據統計,目前有1/3的2型糖尿病患者仍沒意識到自己已經中招,這也就是為什么說中國的糖尿病患者有1.1億,卻還隱藏著超過5億的“前糖尿病”大軍。
2. 早期糖尿病有哪些跡象?
剛剛說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早期沒啥典型的表現。如果非要說癥狀,那最常見的就是經??诳?/strong>。其他還包括口干、多食、多尿——有時每小時就要上一次廁所,以及異常的體重增加或減輕。
3. 發病時的癥狀
如果早期的那些癥狀你根本沒注意到,那么隨著血糖濃度持續飆升,可能會漸漸出現頭痛、眼花和疲勞等表現。
4. 病情嚴重時的癥狀
鑒于糖尿病的早期癥狀實在是太隱蔽了,所以很多2型糖尿病病人都是等到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身體異常時才發現。以下的這些紅色警戒征象就是糖尿病的典型信號:
傷口或褥瘡愈合非常緩慢
頻繁出現真菌感染或尿路感染
皮膚瘙癢,尤其是腹股溝區域
5. 糖尿病會影響性生活嗎?
很遺憾,會的?!柑悄虿」艿倪€真寬……」
前面已經提到,持續的高血糖水平會損傷血管和神經。當然了,生殖部位的血管神經一樣逃不掉。一旦它們受損就會導致性欲減退、難以高潮等問題。女性則還會出現陰道干燥,你懂的。
而且這也不是偶發現象,據統計,有近1/3的糖尿病患者都會多多少少出現一些性功能的問題。35%-70%的糖尿病男性患者會在一生中出現不同程度的陽痿。
6. 哪些危險因素本可以避免?
實際上,大多數2型糖尿病的發生主要是由于后天的生活習慣不良自己給作出來的。如果以下5條高危致病因素你已經占了大半,那可真要當心了。
超重,尤其是腹型肥胖
長期久坐,也就是外國人說的“沙發土豆”
愛吃大量紅肉、加工肉類,高脂奶制品和糖
吸煙
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異常
7. 哪些危險因素你無法控制?
當然,還有一些致病因素是你無法控制的,比如:
種族 西班牙、美國黑人、本土美國人,當然還有我們亞洲人都是糖尿病發病的大戶
家族糖尿病史 如果家中有父母或兄弟姐妹罹患糖尿病,那么你的患病概率就會升高
年齡 年齡45歲以上是2型糖尿病的高發高峰
同樣地,以上這些因素你占得越多,你患病的概率就越大。
8. 那些女性特有的危險因素
對女性而言,除了以上這些致病因素外,她們還具有一些獨特的發病警示信號,比如
在懷孕時發生了妊娠糖尿病
產下體重超過8斤嬰兒
患有多囊軟巢綜合征
9. 胰島素有什么用?
在一個健康人體內,胰島素的作用就是抑制肝臟產生葡萄糖,同時刺激內臟組織對已有葡萄糖的攝取,以及促進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
換句話說,胰島素的存在就像是我們過年回家要見到的阿姨媽媽。她們盡了一切可能勸我們這些組織細胞去社會里尋找另外一些游離的單(血)身(糖)狗,然后催促大家彼此抱團,將血糖們轉化成能量(你懂的……)。
所以從宏觀角度來說,這些阿姨媽媽也就間接幫社會清理了大量的單身狗,也就有了我們熟知的降糖作用。
整個過程大致就是,你吃一個饅頭,胃和小腸負責將饅頭里的碳水化合物吸收,再由肝臟分解成葡萄糖,這些糖被吸收入血的同時,會促進你的胰腺分泌并釋放適量的胰島素,胰島素又能幫助組織細胞將血糖轉化成能量利用,最終的結果就是血糖降下來了。
10. 2型糖尿病又是哪一步出了問題?
到了2型糖尿病患者這兒,組織細胞無法正常將血液里葡萄糖轉化為能量,這也就意味著沒被分解成能量的糖只能大量潴留在血管內。雖然胰腺是好的,也能分泌出足夠的胰島素,但組織細胞就是對它不敏感,無法正常工作,這種情況也叫作胰島素抵抗。
還是用剛剛那個愚蠢的比方,無論老家的阿姨媽媽們怎么勸,咱們就是巋然不動,根本不考慮娶媳婦兒的事兒,于是社會上的單身狗就越積越多了……(啊,真是個糟糕的比喻)
久而久之,如果糖尿病患者不經治療,那么胰腺也會跟著罷工,產生的胰島素也就越來越少了。「阿姨媽媽:哎,你這個小伙子真的是沒救了……」
11. 糖尿病怎么診斷?
既然是血糖高,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測血糖。血糖的測法也有講究,主要有空腹血糖、任意時間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中2小時血糖值測定,每一種測法都有自己不同的參考值。
此外還可以做尿糖測定和糖化血紅蛋白測定。糖化血紅蛋白是葡萄糖和血紅蛋白發生化學反應的產物,由于每時每刻血糖的波動可以很大,所以測個糖化血紅蛋白就能看到過去2-3個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此外,如果醫生懷疑你分泌胰島素的細胞也受損了,那么還能通過胰島β細胞功能的檢查來診斷。
12. 糖尿病患者怎么吃?
一旦被診斷為糖尿病,除了按醫囑定時吃藥之外,最基本的還是要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
前面解釋過,2型糖尿病產生的原因就是組織細胞無法正常利用碳水化合物來給自己提供能量。如果這時你還在不停吃吃吃,絲毫不控制自己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的話,組織細胞就會承受越來越大的負擔。
盡量保持每一餐攝入的碳水化合物的量一致,除此之外也要關注自己每餐攝入脂肪和蛋白質的總卡路里數。如果實在吃不準,可以問問內分泌醫生或是營養師,他們常能給你提供一些飲食上的選擇參考和食譜的推薦。
13. 別老坐著,站起來high
每天做些運動,比如適中的力量訓練或者徒步,都能促進身體細胞對能量的需求,從而刺激它們對胰島素敏感起來,增加對糖的利用,降低血糖。當然了,堅持鍛煉也能同時幫你減脂,降低血壓,保護心臟,大大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這里,醫生的建議是,堅持每天做30分鐘的中等強度訓練,快走、慢跑、健身運動、甚至跳跳廣場舞都是不錯的選擇。
14. 放松心情是關鍵
要知道,平日里壓力大也是會升高血壓和血糖的。很多人不知該如何正確緩解壓力,甚至習慣用暴飲暴食來發泄自己的壓力,這就很可怕了。
試試做一些舒緩解壓訓練,比如深呼吸、冥想,或是常與朋友、家人或有條件的話,與心理顧問談談心。如果你還是無法擺脫壓力,請咨詢專業的醫生。
15. 什么時候要吃降糖藥?
飲食和運動都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但如果光靠它們還是沒法控制血糖水平,那么是時候增加一些口服降糖藥了。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降糖藥類型有很多種,比如磺酰脲類、格列奈類、雙胍類等等。每一類型的藥物作用都不同,有的能促進胰腺分泌胰島素,另一些會幫助肝臟更好的降解碳水化合物,還有一些能延長胰島素的作用時間。
總之,醫生會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選擇相應的藥物搭配聯合治療。
16. 什么時候要用到胰島素?
有些患者一看到醫生給別人開胰島素而不給自己開,心理就很不平衡。其實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注射胰島素,搞清了胰島素的作用原理,這點也就很好理解。
對于那些由于“胰島β細胞破壞”胰島素缺乏的1型糖尿病患者,疾病早期就要額外地補充胰島素。同樣的,這種情況也會發生在后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
此外,如果患者出現急性或慢性并發癥,需要手術、妊娠或分娩,或者剛確診時血糖就飆得超高,這些情況都需要使用胰島素。
至于到底使用與否,最終還需要由醫生定奪。
17. 誰適合用無胰島素型注射藥?
對于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新型的無胰島素注射劑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這種藥物不是單純地補充胰島素,而是刺激機體產生胰島素。
當然了,想要這種治療方法奏效,首先得保證你胰腺中的β細胞能夠正常工作。
18. 為什么監測血糖很重要?
糖尿病是個需要長期控制的慢性病,測血糖不只用于一開始的診斷,更多時候還用來觀察血糖的控制水平。因此,使用血糖儀來測血糖也是很多老糖友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
至于測量的頻率,需要視糖尿病病情、所用療法和血糖的穩定水平而定。
一般的測量時間集中在早晨醒來時、餐后、運動后及睡前。
19. 關于并發癥
如果糖尿病患者確診后既不改善飲食,也不運動,藥也不堅持吃,那么嚴重的并發癥就會離他越來越近。
心血管問題
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發生動脈狹窄的概率很大。
血中的黏性物質會減慢血流,增加血栓的風險,還會導致動脈僵化,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動脈粥樣硬化。由于糖一直在血管里隨意流動,所以動脈硬化能侵犯到的血管可以大大小小說上一串。一旦血管堵住了,那么發生心梗和中風的發生概率自然就更高了。
據統計,2/3的糖尿病患者都有或多或少有心臟的問題。
糖尿病腎病
患病的時間越長,患者發生慢性腎病的概率就越大。而且,糖尿病腎病是目前腎衰的最主要原因,也是1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主要死因。目前大約1/2的腎衰都是由糖尿病引起。
積極控制血糖、血壓及血脂就能降低這種并發癥的發生。此外,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年檢查一次腎功能,并嚴格按醫囑治療。
視網膜病變
剛剛說到高血糖會損傷血管,除了各大血管外,一些細小的動脈出了問題也非常棘手,比如說眼底動脈。平時,這些細小的動脈小心翼翼地滋養著視網膜,不同于一些大的器官常由多根動脈共同滋養,這些小血管一旦出現問題,對應的供養部位就會直接缺血壞死,到了視網膜這兒就是直接導致失明。
它是目前20-74歲的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首要原因,上圖所示的就是一位糖尿病患者的視網膜出血。
糖尿病性神經痛
和血管一樣,糖尿病對神經的侵害也能累及到神經系統的任何部位。最常出現的癥狀就是刺痛、麻木、疼痛、針刺感,常常在在手指、手面、腳趾或足面部。
而且一旦這些神經損傷,就是不可逆的。雖然還有得治,但控制血糖還是避免神經進一步損傷的根本措施。
糖尿病足
對于嚴重的糖尿病患者來說,有時一個腳上不慎劃破的小傷口,都會是最終截肢的源頭。
神經的麻木常會讓這些患者忽略腳上傷口所帶來的疼痛,再加上終末動脈硬化讓這些肢端部位的供血受阻,不但影響傷口的愈合,還會導致足部的潰爛和壞疽。嚴重者甚至還會因為嚴重感染而截肢。
牙齒和牙齦
要知道,細菌也是很喜歡吃糖的,所以高血糖還會引來更多的細菌在體內常駐。
其中,口腔就是它們很喜歡的一個地方,吃飽喝足的它們在牙上拼命繁殖,形成噬斑,導致蛀牙、牙齦炎、牙周病等一系列口腔問題。有些牙齦炎會損傷牙齦和骨骼,讓牙齒松動掉落,從而進一步加重感染。
20. 糖尿病能預防嗎?
說了這么多,想必你已經明白了,如果不加以控糖,糖尿病是足以致命的。但好消息是,只要及時改善飲食習慣,管住嘴、邁開腿,并堅持治療,后續的這些麻煩的并發生都能夠有效避免。
對于那些還沒中招的“前糖尿病”人群來說,試試做到這5點,能讓你的糖尿病患病概率減小大半:
飲食健康
每周堅持鍛煉5次,每次30分鐘
保持健康的體重(參考BMI值)
每年定期體檢
此文為轉載,僅作學習分享
來源:青年健康新視點 作者:妥西八
原標題:連性功能都影響的糖尿病,從防到治2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