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SSD價格的不斷下降以及SSD性能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考慮給自己的電腦升級SSD固態硬盤。但是市面上現在SSD的根據不同的大小與尺寸,有多種多樣的接口的SSD。目前常見的SSD接口有:SATA,mSATA,M.2,SATA Express, PCI-E以及U.2。
【SATA 6Gbps接口】
【mSATA接口】
【M.2接口】
【PCI-E接口】
在SATA接口的SSD發展開始時,就已經出現了PCI-E接口的SSD,后者優勢可以說非常明顯。至于其他SSD,無論使用的是何種接口,都是從SATA 向原生PCI-E走進,而PCI-E接口的SSD直接是一步到位,沒有了中間過程。不過,PCI-E硬盤最開始主要是在企業級市場使用,因為它需要不同主控,所以,在性能提升的基礎上,成本也高了不少。至于消費級市場,對該產品并沒有太大需求,只是在這兩年,PCI-E硬盤才開始在高端消費市場流行起來。
【SATA Express接口】
在SATA 6Gbps速度之后,SATA接口再想提升速度就比較困難了。SAS接口雖然說能達到12Gbps的速度,不過這也只是針對企業級市場,并且對原接口做了很大變動,而且后者對成本并不敏感。但是,面對消費級市場時就不能這樣了,必須考慮到現實問題,SATA-IO最終拿出了SATA Express接口的解決方案。其實,它的物理接口是由SATA 6Gbps接口改造而來,已經在市場上推出了好幾年。不過,從目前市場占有率來看,該產品還有很長一段普及之路。該產品做得唯一比較明智的地方就是向下兼容了SATA 6Gbps接口。
【U.2接口】
U.2接口到底是什么東西?相信大家都沒有聽說過!它的別稱是SFF-8639,是由固態硬盤形態工作組織(SSD Form Factor Work Group)推出的接口規范。U.2不但能支持SATA-Express規范,還能兼容SAS、SATA等規范。因此大家可以把它當做是四通道版本 的SATA-Express接口,它的理論帶寬已經達到了32Gbps,與M.2接口毫無差別。不過目前在市場上已經正式售賣的也只有Intel的750系列。
【結語】
盡管現在市面上固態硬盤接口確實特別雜亂,不過歸根結底也就是一以SATA、mSATA、M.2以及PCI-E為主。從性價比以及技術上的成熟度來說,SATA3.0接口占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絕大多數臺式電腦與主流筆記本都直接采用SATA接口,兼容傳統的機械硬盤與新的固態硬盤,該接口也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是主流。而對于一些高端玩家來說,可以考慮選用M.2接口固態硬盤,不過需要主板支持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