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恒星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人類在短時間內是無法發展出這種技術的。
困難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恒星的體積和質量都非常巨大。以太陽為例,其直徑為139.0萬千米,是地球直徑的109倍,而太陽的質量就更大了,大約是2*10^30千克,是地球的33萬倍。其次,恒星溫度極高,仍然以太陽為例,太陽表面的溫度為6000攝氏度,而太陽內部的溫度則更是達到了1500萬攝氏度。在這種溫度下,金屬外殼的核武器根本就是不堪一擊。更何況,太陽本身也在進行核聚變,所以它也可以說是一顆核武器,因此,用核武器摧毀恒星的方案是行不通的。
那么到底可以通過什么方法摧毀一顆恒星呢?我們可以參考恒星的自然死亡過程。
實際上,恒星的一生都在和引力進行對抗,恒星通過內部熱核反應產生的向外的壓力來對抗向內的引力。在恒星的晚年階段,其內部的氫已經消耗殆盡,氫聚變結束,而氦聚變還因溫度不夠高而無法進行,這時恒星的壓力小于引力,恒星將收縮。收縮將導致恒星內部的溫度升高,當溫度達到足以引起氦聚變的溫度時,氦聚變開始進行,產生的壓力足以抵抗引力,恒星進入下一個穩定期。
這一循環可以一直進行下去,直到恒星內部只剩下鐵或者因恒星的質量太小而無法繼續引起新的熱核反應為止,這時,恒星就迎來了生命的終結。
所以,摧毀恒星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利用恒星的自然規律,干擾恒星的熱核反應,加速恒星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