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發生起落架收放故障時,有什么緊急處置辦法呢?
辦法主要就這么一招:使勁甩!
2017年10月,一架波音757飛機在廈門地區遭遇起落架故障,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
這架波音757客機,屬于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航空(上圖),今天早上完成大修試飛,起飛后發現起落架異常。據報道機上沒有乘客。據稱該機右主起落架出現了故障,但下午14點20分左右,該機成功實現安全著陸。從航班飛行軌跡實時信息來看,這架波音757一度在廈門邊緣地區長時間盤旋(下圖),以盡量減低攜帶的燃油,減小可能的起火爆炸危險。
幸虧機組人員處置得當,最終排除故障,否則少了一個起落架正確到位的巨大波音客機,迫降的風險可想而知!
當客機遭遇起落架無法正確放下到位的險情時,常見的一招是“重力拋甩”(Gravity drop)。這是指在民航機發生飛行期間液壓系統問題,導致起落架無法放下,在降落前嘗試通過特定飛行動作,迫使起落架落下并鎖定在降落位置上。
這一動作,一般就是大幅度的俯沖,然后拉起(很像過山車的動作),令沒有釋放到位的起落架在慣性力作用下,甩到正常位置。只要起落架被甩到成功完成自動鎖定的放下位置,通常就能正常降落。如果沒能甩出來,很可能需要進行緊急迫降,風險就會大很多倍。可以想象,如果飛機上有乘客,這一動作的“驚恐”程度將非常高。
但是,這一動作其實非常危險,因為需要民航飛機做出平時一般不做的猛烈機動,在迅速拉起時(“甩”的關鍵動作)速度會劇烈下降,容易導致飛機失速,失去足夠的升力,導致失控墜毀。因此,要求機組人員有精準的操作技術和出色的膽識,在飛機可能已經受創、存在墜毀危險的危急情況之中,用盡可能猛烈的“重力拋甩”動作甩出起落架,而又不至于令飛機失控墜毀。
波音757的主起落架之一
歷史上發生過一些“重力拋甩”的經典案例:
一個未能甩出起落架的中國案例 —— 1998年9月10日,中國發生過一起類似事故:中國東方航空一架編號B-2173的麥道MD-11客機,搭載137名乘客及機組人員,前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飛機升到900米時,機長倪介祥發現前起落架故障,不得不使用急上升、側滑、大坡度盤旋等動作來甩出起落架。
但這些動作都沒有成功,最后不得不派出一名機務人員:趙永亮,冒著極大的風險從前起落架艙門口伸出部分身體,用斧頭猛烈敲打起落架,但也沒有奏效。接著,機長用后起落架接觸跑道,試圖用接觸時的沖擊,“撞”出前起落架,但還是沒有成功,最后只好實施迫降。最終,飛機在機長駕駛下,后起落架觸地,然后機頭腹部著地,滑行380米后停下。事后統計,只有9人因為逃生滑梯漏氣而跌傷,沒有更為嚴重的傷亡。
一個成功甩出起落架的外國案例 —— 2003年11月22日,一架歐洲航空運輸公司(DHL快遞的外包商)的空中客車A300B4-203F型雙發貨機,由機長艾瑞克·甘諾特等三人駕駛,自巴格達國際機場起飛。結果這架貨機,被地面武裝組織的一枚俄制SA-14肩射式地對空導彈擊中。貨機左翼撕裂了5米左右,破壞了機翼內全部三條液壓管線(下圖)。
這架貨機的機組人員,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戰勝了液壓油泄漏、起火的險情,恢復了基本正常的飛行姿態。但這時他們發現,起落架沒法正常放下。于是貨機機組在降落前,進行了一次“重力拋甩”,將失去液壓動力而不能正常放下的起落架,甩到了鎖定位置。這時,貨機幾乎進入失速范圍,幸好機組成員成功控制了飛機,最終將受傷的貨機飛回機場降落。
這次波音757最終安全降落,化險為夷,讓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 —— 航空事業存在著固有的風險,但經過無數航空行業從業者的努力付出,民航飛行安全程度依然相當的高,我們不應對此有太多的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