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海峽知不知名,通常和通過海峽的貿易線路以及海峽兩側的國家有關。
馬六甲連接的貿易線路,西邊是印度,再往西能通到中東的阿拉伯國家,再往西能到東非。往東,是東南亞的富庶古國和王朝,在此中轉,便可抵達中國南方的海港。所謂海上絲綢之路,便是這一條東起中國,中接東南亞,西連印度、中東、非洲的航線。
這樣的航路,有許多證據證明其存在。中國的證據大家應該都熟。在印尼爪哇島的大佛塔婆羅浮屠上,就有大型海船的浮雕,這些浮雕溝通印度和東南亞,帶來了貿易,佛教、印度教甚至伊斯蘭教也是通過這條路線傳播過來的。大約20年前,國外一批人復原了這艘船,利用古代的航海技術駕著它從印尼一路航向印度、東非,繞過了好望角。沒有證據表明古代東南亞的商人也會走這么遠,但他們的船應該是足夠航這么遠的,更別說到印度到個中東了。
我們再來看看東南亞的地圖。這個區域西側是印度洋,東邊是太平洋。中間是許多島嶼和半島。在古代,東南亞南方的區域主要是馬來人的地盤,馬來半島、巽他群島、菲律賓部分、幾內亞島部分還有一些附屬地區被稱為馬來世界。馬來世界最富庶的是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和馬來半島的部分。這些區域也是海上絲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從這三個最富庶的區域的東方航向西方的印度洋,主要有三個通道:
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和題主問的龍目海峽。我們看下上面兩張地圖就知道,溝通印度和馬來世界、中國的最短的路線,就是馬六甲海峽,而不是后面兩個,畢竟出了馬六甲海峽馬上就到印度區域了。商人們選擇最短的路線去追逐利潤,是很自然的事情。尤其龍目海峽,真的離核心貿易路線比較遠。
再看國家。
在歷史上,馬六甲海峽兩側,出現過三佛齊帝國、馬六甲帝國,而龍目海峽旁邊只有一個滿者伯夷帝國能和前面兩個相提并論。而且滿者伯夷強的時候,馬六甲也是他們的,他們也可以選擇那里去往西貿易。
這三個國家里最重要的一個是馬六甲帝國。歐洲人首次染指東南亞,就是殖民印度的葡萄牙人借著古代商道強行攻破了馬六甲城,占領了馬六甲海峽。在隨后的日子里,歐洲人也利用這條通道,溝通東西進行貿易。而到了現在,這里又是中東油氣往東亞運輸的重要通道。
而現在的龍目海峽,溝通貿易線路的作用就小多了。大部分人看到“龍目”兩個字,首先想到的會是旅游而不是別的。
綜合這些原因,馬六甲海峽自然比龍目海峽知名就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知名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