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我國目前發病率極高的一種消化系統癌癥疾病,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亡,我國是食管癌高發地區,每年平均病死約14萬人。男多于女,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由于它的危害性極大,所以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作者丨王大維
來源丨胃腸病
我國食管癌的現狀
食管癌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全世界每年約有30萬人死于食管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各國差異很大。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高發地區之一,每年平均死亡約14萬人。男多于女,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2017年11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食管癌死亡率在男性中位第四位,女性第八位。食管癌典型的癥狀為進行性吞咽困難,先是難咽干的食物,繼而是半流質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所以嚴重影響生存質量。
圖1.食管癌在惡性腫瘤中的排位
圖2.我國食管癌的現狀
食管癌的早期信號有哪些?
圖3.食管下段癌示意圖
1
感覺食管內有異物感
病人因某一次吃了粗糙的食物而將食管擦傷,類似細小的魚骨頭,或者疑為誤將異物吞下而存留在食管內,有類似如米粒或者蔬菜碎片貼附在食管上,吞咽不下,無疼痛,即使不作吞咽動作,也仍有異物存在的感覺。異物感的部位多與食道的病變位置相吻合。
2
咽喉部有干燥感和緊迫感
常感到下咽食物不順暢,并有輕微疼痛,有點干燥、發緊的感覺。特別是在吞咽干燥或粗糙食物時,這種干燥、發緊的感覺更為明顯。另外,這種早期癥狀的發生與情緒波動有關。脾氣暴躁的也會導致氣管道發緊,影響食欲,引發食道癌。
3
吞咽食物時有梗噎感
在此病的早期階段,由于病變常表現為局部小范圍食管粘膜充血、腫脹、糜爛、表淺層潰瘍和小斑塊病變,當食物通過時,就會出現吞咽不適或吞咽不順的感覺。如病情再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梗噎感,多半是因為吞服類似烙餅、干模或其他不易徹底嚼碎的食物時才能發現。
4
食物通過緩慢并有停留感
常有食管口變小,食物下咽困難并有停留的感覺。這些癥狀只出現在下咽食物時,進食之后即行消失,且與食物的性質沒有關系,甚至在飲水時也有燒灼的疼痛。
5
胸骨后有悶脹不適感
但這種只能隱約地感到胸部不適,既不能指出不適部位,也難以敘述不舒服的具體情況。只是感到肚下為燒灼樣刺痛,輕重不等,多出現在下咽食物時,食后減輕或消失,也有的為持續性隱痛。
6
胸骨后疼痛感
這種表現在早期食道癌病人中比較多見。常在咽下食物時胸骨后有輕微疼痛,并能感覺得到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質可為燒灼樣痛、針刺樣痛、牽拉摩擦樣痛。疼痛的輕重與食物的性質有關,吞咽粗糙、熱食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時,疼痛比較重;吞服流質、溫熱的食物時,疼痛比較輕。咽食物時疼痛,進食后又有所減輕甚至消失。這種癥狀大多可用藥物治療,暫時獲得緩解,但數日或數月后病情又會復發,且反復出現,存在較長時間。
食管癌的早期檢查
1
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
食管脫落細胞學檢查 是食管癌早期診斷的首選方法,經過實踐證明在食管癌高發區進行大面積普查切實可行,總的準確陽性率可達90%以上,該方法簡便,受檢查痛苦小,假陽性率低。
2
X線鋇餐造影
該方法能早期發現食管黏膜、結構及功能的變化,能夠幫助較早判斷食道癌前病變。且痛苦小,易耐受。
3
內窺鏡檢查
該方法已成為檢查上消化道疾病(食管癌、胃癌等)常規的臨床診斷、術后隨訪、療效觀察的可靠方法。在早期食管癌中,內窺鏡的檢出率可達85%以上。
4
胸部CT掃描
胸部CT掃描 對食管癌的分期、切除可能的判斷及預后的估計有幫助。
食管癌的預防
我國是食管癌最嚴重的國家,它的發生與很多的因素有關,比如:營養不良、食入有害物質等等,使健康受到威脅。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有效預防食管癌呢?
1
遠離亞硝胺與霉菌
亞硝胺與食管癌的關系密切,霉菌能增強亞硝胺的致癌作用。要禁食隔夜蔬菜、腐爛水果、發霉的糧食、市售的咸魚咸肉和腌菜,以及煎、炸、烤的食品。飲水要注意水源,自來水也要防被污染,否則也會致癌。
2
禁煙限酒
吸煙的致癌面廣,形成癌癥可引起消化、呼吸、泌尿系的癌癥。長期大量飲酒難免不食入致癌物。有的酒含亞硝胺、黃曲霉素等致癌物,還有醛醇等間接致癌物。
3
改善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與食管癌有關系。蛋白質缺乏會出現食管粘膜增生,容易惡變;脂肪缺乏時有礙必須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影響健康和降低免疫功能。要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前者不能代替后者,因烹調中常破壞大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要提倡飲茶。綠茶能防癌,并對心血管病等有利。但不主張豪飲,最好是品嘗,要少量多次有效的飲于體內。當妊娠、哺乳、發熱、出血和患胃腸病時則不或慎飲。
4
補充微量元素
患食管癌的病人常缺乏鐵、鉬、鋅、錳、硒等微量元素和維生素A、B2、C;阿司匹林能防此病,故高危人群可在醫師的指導下,補充相關的微量元素、維生素和藥物來預防。
5
忌吃粗、燙,細嚼慢咽
食物過燙、過于粗糙以及進餐太快會使食物不能進行充分的咀嚼,顆粒粗糙、溫度較高的飯菜,很容易損傷本身就很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使其破潰,進而發生形變而致癌。
6
積極診治一般食管疾病
患食管炎、白斑、息肉、憩室、賁門失弛緩癥等,由于組織學改變、功能變異、局部受刺激,容易惡化形成癌癥。一定要密切觀察、積極治療和采取有效措施預防。每年一次的胃鏡檢查,是發現早期食管癌至關重要的手段。
食管癌的預后
目前在我國,食管癌切除術后的遠期生存率在30%-40%之間。
影響預后的主要因素
1. 腫瘤部位:上中段手術術后5年生存率約為14%,下段術后5年生存率約為31%;
2. 腫瘤長度:小于3 cm者術后5年生存率約為27.1%,大于7 cm者術后5年生存率約為22.6%;
3. 局部淋巴結有無轉移:有者術后5年生存率約為13.6%,無者約為32.1%;
4. 食管癌侵犯的深度:腫瘤局限于外膜以內者,術后5年生存率約為28.9%,腫瘤累及食管外膜以外組織的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約為20.2%。
5. 術后生存期:食道癌患者的術后生存期有多長,主要取決于:食道癌的治療方法是否得當,以及病人的身體素質。此外,食道癌患者或家屬,應多了解食道癌晚期的治療知識,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再者,術后患者的恢復情況以及術后的治療對于患者的預后生存期也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