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是骨科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疾病特點是各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以及骨質增生,常常累及活動較多和/或負重較大的關節,比如說膝關節、髖關節、脊柱各關節等,此外手的各個關節也是好發的部位之一。隨著骨關節炎疾病發展到晚期,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畸形!而對于老年人常見的骨科疾病“骨關節炎”的癥狀,本回答主要分為膝關節、髖關節骨關節炎的癥狀來講述,其余各關節隨著年齡變化,都可能出現骨關節炎的表現,在此不贅述。
關節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礙幾乎是所有骨關節炎最顯著的臨床表現。
1、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疼痛
①、早期的軟骨退變本身可能不引起膝關節疼痛,骨關節炎疼痛主要有以下原因:
1)軟骨下面真正的骨頭的局部微小骨折導致;
2)軟骨下骨內部壓力增高,刺激到骨內膜從而引起疼痛;
3)膝關節周圍骨質增生,骨膜剝離刺激引起疼痛;
4)關節腔內有大量關節液可能引起關節疼痛;
5)后期關節畸形,對周圍肌腱或者滑囊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疼痛;
②、膝關節骨關節炎早期的時候,疼痛較輕,很多只表現為酸脹不適感,活動后不適感加劇,甚至有疼痛感覺,休息后可以緩解;
③、膝關節骨關節炎晚期的時候即使休息也會疼痛,尤其是夜間休息疼痛劇烈,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早期的癥狀主要有爬樓梯或者長期走路的時候膝蓋發軟癥狀,這個主要是由于膝關節的活動協調性變差導致,常常表現為“打軟腿”或者“關節錯位”。很多患者自訴早上起床或者坐久了長時間不活動膝關節的話會有關節僵硬感,活動后又可以減輕,走多了有開始不舒服。隨著膝關節骨關節炎病情的進展,會逐漸出現關節活動度下降,蹲不下去了或者伸不直腿。
查體:早期查體可以表現為多方面:膝關節的內外側關節間隙處壓痛、髕骨摩擦征(+)、關節活動以屈曲受限為主,到了晚期膝關節各個方向的關節活動度均受限。因為膝關節疼痛導致同側股四頭肌萎縮,關節腔內如果有積液時,浮髕試驗(+),同時可伴有關節畸形。
2、膝關節骨關節炎臨床變現---關節畸形與功能障礙
①、膝關節骨關節炎引起的關節功能障礙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關節活動協調性變差以及關節活動受限;
②、早期的關節活動協調性變差表現為上述的關節“打軟腿”以及“關節錯位感”;
③、早期的關節活動功能受限主要是由于膝關節周圍肌肉痙攣導致的,表現為晨起或者長時間坐位不活動關節時的關節僵硬,活動后就跟正常人一般,膝關節骨關節炎引起的這種關節僵硬時間一般不超過30分鐘,如果晨起僵硬超過30分鐘,那么就要考慮有無類風濕關節炎的可能;
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展到了晚期后,周圍肌肉痙攣持續時間延長,從而可以導致周圍肌肉的機構性攣縮,進而導致關節出現屈曲或者是內翻畸形,結構性的攣縮非手術治療無法改善,此時關節活動在主動或是被動活動膝關節時即受到限制。
正常人體髖關節主要由圓形的股骨頭和球窩狀的髖臼結構構成,周圍有緊密的關節囊及各肌肉群保護,與膝關節一樣,活動多、負重大,行走時承擔著人體的整個上半身重量,因此也是骨性關節炎好發的關節之一。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主要癥狀可以分為髖關節疼痛、僵硬和活動受限。
1、髖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疼痛
①、早期多表現為活動后酸軟隱痛不適,癥狀不重,間斷發作,后疼痛進行性加重,間歇期逐漸縮短,慢慢慢慢疼痛就變為持續性的了;
②、髖關節骨關節炎疼痛的部位主要在臀部以及前方腹股溝區,可以出現大腿內側及膝關節前內側放射痛,有時病人也可出現大腿后外側疼痛,癥狀類似腰椎間盤突出;
③、早期骨性關節炎時,活動后出現上述部位疼痛,晚期不動都痛。
查體:最常見的查體體征是股骨內旋誘發疼痛,髖關節活動范圍減小(髖關節囊硬化、骨刺形成、軟骨磨損等可引起)、“4”字試驗陽性。
2、髖關節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關節僵硬和活動受限
早期髖關節活動尚可,除了髖關節稍微酸脹酸軟不適外無特殊;中晚期爬樓梯、下蹲均困難;最嚴重時存在髖關節屈曲位強直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