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云騫,心理社工師,心理與社會學院研究生。
考拉讀書會發起人,我將余生獻給中國的心理社工、心理治療事業。
本文是從心理學入門六部曲 第二部分《心理學的故事》的內容。
卡耐基說過,盡量在舒適的情況下工作。身體的緊張會制造肩痛和精神疲勞。今天我們要講的心理學的概念叫神經衰弱癥,屬于神經癥的診斷之一。目前神經癥這個詞醫院已經漸漸廢棄不用,神經衰弱的概念也經歷了一系列變遷,神經衰弱的診斷也明顯減少,但是因為這個詞耳熟能詳,神經衰弱比神經癥更常提到,因為它經常和抑郁癥發生誤診。所以需要做一些了解。
神經衰弱癥是由于長期處于緊張和壓力下,出現精神易興奮和腦力易疲乏現象,常伴有情緒煩惱、易激惹、睡眠障礙、肌肉緊張性疼痛等;注意力難于集中,失眠,記憶不佳,常忘事,不論進行腦力或體力活動,稍久即感疲乏。對刺激過度敏感,如對聲,光刺激或細微的軀體不適特別敏感。這些癥狀不能歸于腦、軀體疾病及其他精神疾病。癥狀時輕時重,波動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病程多遷延。符合癥狀標準至少已3個月,應該可以診斷是神經衰弱。為了排除可能的器質性病變,需作心電圖、腦電圖、腦電地形圖、經顱多普勒超聲、頭顱CT等檢查。
故事一:
一個18歲的大男孩,由于高三學習緊張,很疲勞,一度出現了頭昏的情況,并且有時想嘔吐,在學習上也不能繼續了,頭腦昏昏沉沉的,晚上也睡不著。因為這一年是復讀,心理壓力很大,家里也老是說他。他自己說心情好的時候很少,越來越憂郁。
故事二:
一個26歲的小伙子是某文化公司策劃部門主管,長得英俊瀟灑,深受女孩子喜愛。可是最近他老說自己工作緊張,而且頭部特別容易出汗,汗量還很大,容易疲勞,情緒極不穩定,還經常掉頭發。
上述兩則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患有神經衰弱癥。神經衰弱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病癥, 患者常感腦力和體力不足,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低下,常有頭痛等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但無器質性病變存在。
神經衰弱癥易發生在性格不開朗、心胸狹窄、敏感、多疑、急躁和過分主觀的人中。
也許你根本就沒有得抑郁癥,你得的是神經衰弱癥!
神經衰弱和抑郁癥的鑒別診斷常很困難,特別是輕度抑郁癥患者,常被誤診為神經衰弱。因為抑郁癥患者常有失眠、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缺乏和各種軀體不適感。兩類癥狀類似,軀體檢查均無相應陽性體征,如忽視檢查患者抑郁情緒往往導致誤診。因此臨床上診斷神經衰弱時必須排除抑郁癥。抑郁癥患者表現為情緒低落,愉快感喪失,對日常生活興趣喪失,自責,自罪,常萌生消極自殺的意念。患者的癥狀可呈現晨重夜輕的節律性波動。早醒是抑郁癥睡眠障礙的特點。
針對神經衰弱癥患者的病癥,心理醫生提出了下述治療方法:
1、放松心情,面對壓力要從容,要認識到癥狀是一種信號,應該先冷靜地分析 一下,這種情緒緊張和心理壓力來自何方。旅游療養,調整不合理的學習、工作方式等也不失為一種擺脫煩惱處境、改善緊張狀態、緩解精神壓力的一些好方法。
2、不要為腦力下降而焦慮,必要時也需要降低自己的奮斗目標,要量力而行, 要把目標確定在自己能充分發揮潛能,而又不至精神崩潰的限度。前段時間有一位健身教練問我,工作壓力很大,每天工作時間很長,身體吃不消,該不該辭職,我給他的建議是,如果還是繼續從事教練的工作,可以繼續做一份相對寬松的教練工作,可以在網上接一些單子,為他人制定健身方案,做健身咨詢,或者做做健身自媒體。這樣雖然工資沒有增加多少,或者略有減少,但是你獲得了個人創業的基礎,也獲得了時間上的相對自由。這樣不至于把身體搞垮。
3、在情緒較差、精神萎靡不振的時候進行一些提高情緒的游戲或運動,如乒乓 球、籃球、劃船、跳繩、踢毽子等。
4、很多神經衰弱癥患者往往會給自己設置許多的心理障礙,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常常在臨陣退卻、坐失良機后陷人深深的自責、責人的沖突之中。他們還認為自己必須服從某些條條框框,否則就會產生緊張、焦慮、自責等負面情緒。他 們否定了生活的多變性、豐富性以及人們之間的差異性等基本事實,作繭自縛。因此, 要解決問題,最好是在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或者治療師的幫助下,認識自己內心的種種矛盾沖突,并且逐漸化解它們。支持性和解釋性的心理治療可幫助患者認識疾病的性質和消除繼發焦慮。
5、還要注意合理安排生活,改變不良習慣,起居定時,生活有序,勞逸結合, 加強體育鍛煉和工作學習的計劃性。做較長距離的散步,有助于調整大腦的興奮和抑制過程,使精神振作、心情舒暢。
6、 詳細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后,應用心理治療、行為療法、配合藥物及物理治療,可以獲得較好的療效。抗焦慮、抗抑郁藥物可改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也可使肌肉放松,消除一些軀體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