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遇到過這樣的情形:
早上起來,頭暈腦脹,渾身乏力,干什么也提不起精神,這是沒睡好的典型表現。當睡眠不足時,我們會像喝醉酒一樣,神志不清,很難集中精神,并且容易生氣。
中午午睡一下子睡過頭,2、3個小時的睡眠并沒能讓你如愿恢復精力,反而像進入夢魘一般,頭腦昏昏沉沉,分不清是白天還是黑夜,這叫做過度睡眠。
沒睡好,怎么辦,硬抗,在規定時間內完不成任務,怎么辦?就拼命用加班的方式擠占休息時間,連中午飯也在辦公桌前草草解決。有更能對自己下狠手的人,干脆罰自己不吃飯,還美其名曰:正好減肥。這時只是你不自知,也許你已經陷入了精力損耗的惡性循環。
反之,如果你的睡眠問題處理得很好的話,當你能夠集中精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會進入到另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心流,我們也稱之為“巔峰狀態”。心理學家Csikszentmihalyi 于1960年代觀察藝術家、棋手、攀巖者及作曲家等,他觀察到當這些人在從事他們的工作的時候幾乎是全神貫注的投入工作,經常忘記時間以及對周圍環境的感知,這種由全神貫注所產生的心流體驗是一種最佳的體驗,它能帶來最出色的工作表現,最幸福的精神感受。
身體是一部精密的儀器,唯有尊重規律,對規律善加利用,才能讓身體這部儀器高效運轉,然而有太多的人“舍本逐末”,顛倒主次了:為了工作,晚上熬夜,拼命擠占睡眠時間,早上起來頭暈腦長,全天效率低下。 甚至有人中午都舍不得休息,午餐在辦公桌前吃,一刻不歇地加班,我們拋開所有我們應該做的事情,錯誤的認為只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就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搞定,結果是我們的效率越來越低下。
照顧好身體首先要尊重規律,在這一點上最慘痛然而也最有啟示意義的案例就是李開復了,李開復先生被稱為國民教父,他在專業領域取得過很大的成就:曾在蘋果、微軟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擔當要職,2009年9月從谷歌離職后創辦創新工場并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他在個人影響力方面特別關注年輕人的成長成才,李開復曾創辦我學網致力于幫助青年學生成長,2013年與任正非一起入選全球100大最具影響力人物,正當他沉浸于獲獎喜悅的時候,第二天,他被查出罹患淋巴癌,這些事情都在他的自傳《向死而生》里都有過詳細的描述。
所幸的是李開復先生在接受了一系列治療后,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健康狀況的得到恢復,現在又重新投入工作了。不過這場大病卻對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他重新審視和構建了生命的意義。在起死回生之后,醫生告訴他,你要保持身體健康必須注重:飲食、睡眠、運動、情緒這4個方面,只有這4方面做好了,人的身體才會健康,只有身體健康了才有其他可能性。
睡眠對保證身體擁有健康的免疫系統及自我修復能力非常關鍵。白天時,身體的細胞需要再生,到晚上睡覺時才有時間調動所有的器官對其進行修復,睡眠可以讓大腦的認知能力,如演講、記憶、思維的創新性和靈活性,保持正常的水平。
干擾高質量睡眠的主要因素是,當你上床準備睡覺時,要么你的身體沒有徹底放松。任何刺激神經活動的事情,如擔心、觀看激烈的電影或者上網,都可以讓你的大腦進入高度活躍的狀態,而這些都不利于晚上獲得充分休息。如果你一直在床上翻來覆去,一定是由于在你身體內禁錮的精力需要釋放,讓你無法正常養精蓄銳。而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或者瑜伽是釋放這種緊張精力的不錯方法。
睡眠好了頭腦清醒時表現最佳,生活就會達到巔峰狀態。我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行為里,忘記了時間已經悄然消失,我們變得專注、高效,為付出的時間感到自豪,也許這就是心流體驗吧。
我們一定詫異如王健林的日程,每天睡眠那么少,工作時間那么長,一天之內飛3個城市洽談業務,還為運動預留了時間,這怎么能行?直到在一次活動中我近距離的觀察了成功忙碌人士的表現才領悟到他們之所以精力充沛的原因。
某次機會我們邀請到了袁岳先生做演講,他是零點咨詢集團董事長同時也是飛馬旅創業管理服務機構的創始人、CEO; 零點青年公益創業發展中心理事長; 獨立媒體人,我們可以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他主持或參與的創業節目,不僅如此他還日更文章、寫書、攻讀國外大學的博士學位......
活動頭一天晚上11點接機,達到酒店已經快12點,1點半時他的新浪微博有更新,第二天早上5點左右他的新浪微博有動態,早7點在酒店準時用早餐,上午演講開始前的等待期,他坐在工作助理旁拉下帽子瞇了一會兒,時間到時助理提醒他上臺,他便神采奕奕的開始演講,下午演講時也是如此。我從他的助理處得知當天晚上他和重慶、四川周邊的企業家有聚會,同時也約著要看幾個項目,晚上的航班飛杭州。
看到了嗎?成功人士正式通過這種見縫插針休息的方法來恢復精力的,對于普通人來講,要是哪天你沒睡好,那么在疲倦出現之前就請先安排時間休息一會兒吧,千萬別以為這樣做是在浪費時間,磨刀不誤砍柴功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