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造像記”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書法作品,是近現代書法史研究中的熱門話題,在經歷1400多年沉寂后,它是如何成為品鑒和學書取法的對象,又是如何被納入到書法史體系中,碑學興盛之后,在整個碑學活動中具有怎樣的地位,這些問題值得深思。近日,由中國書法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河南省文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洛陽市人民政府主辦的“黃河明珠——龍門石窟國際書法名家邀請展”“千年絕響——‘龍門書風’學術討論會”等系列活動開展。《中國書法報》借此契機,特遴選楚默、西中文、劉耀楨、劉燦輝、劉云鵬、李慧斌等專家,就龍門造像書法的平民性,康有為的“龍門”觀念,“龍門百品”與“龍門二十品”的異同,書法史重建與經典化及方筆書寫形態等方面展開探究,以饗讀者。
龍門造像與造像記風格
文丨楚 默
康有為的“龍門”觀念
文丨西中文 劉耀楨
“龍門百品”與“龍門二十品”之異同
文丨劉燦輝
《始平公造像記》中的方筆書寫形態探究
文丨劉云鵬
龍門造像題記的書法史重建與經典化
文丨李慧斌
“龍門二十品”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