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導低年級學生學習看圖作文的點滴作法
看圖作文是通過畫面上的“人”或“物”的形象,在觀察的基礎上加以合理想象進行描述的一種作文形式。它不僅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也為書面表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長期從事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 ,更是覺得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看圖作文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一條良好途徑。
以下是我的幾點作法。
一、仔細觀察,領會圖意
仔細細地看圖,把圖看明白,看懂,那怎么才能看懂圖意呢?我先從單幅圖入手,教會學生看懂圖意的方法,語文一課一練中有不少看圖說話的素材,有表現(xiàn)人物的,也有表現(xiàn)景物的,看圖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圖中哪部分最顯眼?什么東西首先映入了你的眼簾?再仔細看看圖的其他部分畫的是什么?整幅圖上的事物都觀察完了,最后把圖中最顯眼的部分和其他部分聯(lián)系起來再看看想想,經(jīng)過反復練習,學生們再觀察單幅圖理解圖意時便不感到困難了。學生們掌握了看單幅圖的方法,只是進入了看圖作文的起步階段,要想清楚明白地敘述一件事,為以后的書面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就必須要進行多幅圖的訓練。在觀察單幅圖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本著從整體到部分再回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去弄懂圖意,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知道了要敘述清楚一件事,除了要看清每幅圖的意思,還要弄清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誰在干什么?最后把幾幅圖連起來看,通過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想象圖中的人物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作些什么?知道多幅圖的看圖作文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把一件事情說明白,說具體的。
二、結合圖意,合理想象
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想象,不論是再造想象或創(chuàng)造想象,最初都有很大的具體性、直觀性,以后概括性、邏輯性才會發(fā)展起來。所以,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在朗讀或講述時,經(jīng)常需要圖畫或具體形象為支柱,否則描述或想象人物情景就感到困難??磮D作文的生命力就在于作者豐富的想象。畫面是靜止的,它顯現(xiàn)的只是靜止的“一瞬間”。要想把事情完整、具體、生動地敘述出來,就要圍繞主題,依據(jù)畫面提供的情節(jié),調動我們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jīng)驗進行大膽地想象,使“靜止”的圖畫活動起來。讓圖中的人物能看、能聽、會說、會做。還要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合理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體現(xiàn)文章主題。
看圖說話《長大了》一課共有四幅圖,講的是明明放學回家正在寫作業(yè),突然天變了,明明想到媽媽沒有帶傘,回家時可能淋雨,于是連雨衣都顧不上穿,拿起雨傘沖出家門給媽媽送傘的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風聲、雨聲、雷聲引導學生感知第二幅圖中天氣的變化,然后設問:下雨了,明明想到了什么?鼓勵學生多想幾種情況,爭取想出新意。
第三幅圖是文章的重點,講的是明明連雨衣都顧不上穿,拿起傘,沖出家門給媽媽送傘。我在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合理想象中,給學生以下想象提示:
1、細致看圖,解疑質疑。學生們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圖畫上要表達的的內容,提出問題,如果自己知道答案,就聽聽同學和你想的有什么不同,如果自己不知道答案,同學會幫你解答。學生們紛紛舉手提問,有的學生問下雨了,明明為什么沒穿雨衣?為什么不把傘打開?有的學生問明明為什么大口喘氣?還有的學生問明明身后的橫道是什么意思?等等。學生們通過質疑解疑,互相啟發(fā),達到了圍繞圖畫從不同角度用不同語言表達圖意的目的。
2、想到畫外,豐富內容。每一幅圖中以及圖與圖之間都有許多空白,利用空白,大膽合理想象,可以使畫面內容更豐富。我讓學生回憶雨天經(jīng)歷,把自己當成圖中的明明,想想在送傘途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再結合生活經(jīng)驗,選擇一個困難,說說是怎么克服的?把克服困難的過程說具體。
3、再現(xiàn)情景,語言生動。第四幅圖的內容是明明把傘送到媽媽手里,媽媽夸明明長大了。我引導學生觀察圖中媽媽和明明的表情后提問,如果你是明明,見到媽媽會怎么做?怎么說?采用分組表演圖上的內容,再進行全班展示的形式再現(xiàn)圖中內容,體現(xiàn)子女對父母的關心。家長展示課上,我還邀請家長扮演圖中的媽媽,和學生一同表演,受到了家長的好評。
三、動筆寫作,表達圖意
看圖作文是低年級作文訓練最常見的一種形式,不少學生從懂事開始就喜歡看連環(huán)畫,喜歡看圖講故事,為看圖作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所以,入學后,經(jīng)過老師的指導,便能夠知道如何去看,如何去說,但如何去寫對低年級學生來講是一個困難。主要表現(xiàn)在識字量有限,語言組織能力差兩方面。我還是從單幅圖入手,告訴學生“寫”就是用筆說話,把在圖上看到的、想到的都寫下來。像說話一樣,一句一句地說,別人才能聽得清楚;寫的時候也別著急,要一句一句地寫。寫完以后還要多讀幾遍,看看是不是把圖意寫清楚了,句子是不是通順,不會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為了鼓勵學生的寫作興趣,批閱時,句子通順完整的我便在旁邊打上一個小五角星,句子不但通順完還用詞準確生動的,五角星后面再打上一個感嘆號,表示老師非常欣賞這句話,每當看到這樣的“批語”時,學生們都非常高興。
總之,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攝取學生生活、學習中的鏡頭作為看圖作文的素材,使學生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在提高中領悟寫作技巧,并通過看圖作文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