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蕭百佑曾就讀于暨南大學國際金融系,曾在廣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任職,該公司關閉后,他開始下海創業,三十年來,在金融、地產領域成績斐然。但最讓他驕傲的不是自己在事業上取得的成績,而是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他的四個孩子非但品學兼優、才藝雙佳,琴棋書畫各有所長,而且知書達理、謙和恭讓。最讓狼爸感到欣慰的是,兒子蕭堯、女兒蕭君曾同時考上北大,創造了北大歷史上的第一次。2011年,老三蕭簫也被北大錄取,創造了“一門三北大”的奇跡。
狼爸將中國傳統教育方式結合自己的理解,創造出一套別具一格的“蕭氏教育理論”。他在倡導“快樂教育”的今天,常備藤條和雞毛撣子,用最傳統的方法來教育孩子。他始終相信,在中國長大,在中國發展的孩子必須用傳統的教育方式進行教育。
1964年,蕭百佑出生于廣州的一個傳統家庭。蕭母沒讀過書,只認一條古訓:不好好讀書,打。所以,從小學到中學,蕭百佑都是在母親的棍棒之下度過的。母親的棍棒極為“駭人”:拿不到滿分,差1分打10下;罰留堂,留1分鐘打1下:遲歸家,遲1分鐘打1下;打架,不管對錯都打20下;說謊,打到嘴巴出血為止……凡是被打的當天,不能吃晚飯;無論被打成什么樣子,不許哭。而且,凡是挨打,要自己畫好圈,主動遞上棍子給母親,被打時不能移位。
在母親的棍棒下,蕭百佑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好學生、大孝子。高考時,他以廣東省文科第8名的優異成績考入了暨南大學。1987年大學畢業后,他被分配到當時盛極一時的廣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他對母親更是孝順,母親喜歡吃云吞面,他工作后便經常用工資給母親買云吞面……當自己的孩子出生后,蕭百佑便決心像母親一樣,用嚴苛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因為妻子黃天淑是香港人,蕭百佑和妻子養育了4個孩子。崇尚國學傳統的蕭百佑,給四個孩子分別取名為:堯、君、簫、冰。在他們身上,寄托著蕭百佑巨大的成才希望和教育夢想。
1992年,3歲的長子蕭堯剛剛懂事,蕭百佑就把他送進幼兒園,并在家里準備“家教”用的藤條和雞毛撣子。他認為,“三歲定八十”,孩子幼兒時期的性情習慣,決定了他此后的一生,而此時幼兒園的老師只能教他們游戲玩樂和一些基本知識,因此需要通過家教,對孩子進行嚴格引導,給他們定品格,定性情,定規范,定禮儀,定敬畏,定善惡,定美丑,定是非。
蕭百佑找來古時的啟蒙書籍《三字經》,標注拼音,帶著蕭堯念。蕭堯如果鬧脾氣,不用心背,蕭百佑便拿起藤條抽打他的手心。黃天淑搶過丈夫的藤條,說,“他還這么小,怎么能這樣打?!笔挵儆訁s說:“就是因為他還小,才要好好管教!如果現在放任自流,最后我們只能打自己?!闭f完又逼著孩子繼續背書。
黃天淑說服不了丈夫,只好提出跟蕭百佑“打賭”,讓他用他的方式管教孩子一個月,如果有效,以后就無條件支持并且配合他;否則,蕭百佑以后不能隨便打孩子。蕭百佑一聽,立即信心滿滿地答應了。“打賭”開始時,蕭堯背書時不努力、不認真、不斷哭鬧。每次挨打,他都故意大聲地哭著去找媽媽。然而,黃天淑因為與丈夫有約在先,雖然心疼,也決不肯流露出來。后來,蕭堯知道向媽媽求救起不了作用,只得認真念書。半個月之后,他背誦課文越來越流暢。
黃天淑本是受傳統文化熏陶出來的賢惠女子,見兒子如此長進,非常高興,便同意了丈夫的教育方式。因為丈夫工作較忙,加上孩子小,她辭去了心愛的翻譯工作,當起了全職家庭主婦。而蕭百佑得到妻子的配合之后,開始大張旗鼓地執行他的“棍棒教育法”來。在狼爸看來,體罰不是傳統家教的全部、更不是傳統家教的目的,體罰是師長、尤其是家長的權利,是孩子的福祉。
“蕭式民主”倡導的是孩子們是民,家長是主。在狼爸的家庭里,他就是皇帝,是天,只要他提出的要求,孩子們必須無條件服從、遵守。他無論在家還是在外工作,都會給孩子布置任務,隨時監控孩子的行蹤,而妻子則是他最大的督導師。每當他出差的時候,妻子便會隨時電話聯系匯報家里的一切狀況,并依照他的指示對孩子進行教育。
為防止孩子學壞,蕭百佑對他們進行了“社交管制”。如果誰要去同學家串門,必須經過繁瑣的申請審批程序,申請書上必須寫明去哪個同學家,去他家做什么事,待多久,同學家長的姓名和電話號碼,寫完之后由他決定是否批準。
為了培養孩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蕭百佑規定,不許喝可樂,不能吹空調,不能隨便打開冰箱門。至于零用錢更是沒有,因為不能私自購買任何東西。即使拿到壓歲錢也得悉數上交,待到念大學時再由父母返還……這一切在旁人看來幾乎不近人情的要求,卻是狼爸最基本的“家規”。狼爸直言,他相信這些“家規”是別人家孩子無法做到的,正因為這些家規,孩子們雖然沒有了自由,卻有了豐富的學識。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他們也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反抗父親:“什么都要聽你的,太不民主了?!比欢挵儆诱裾裼性~,高舉他的“蕭式民主”大旗:“什么是民主?你們是民,我是主,這就是民主!”
狼爸-網友泙淪:打是一種文化
在朋友圈中,狼爸的四個孩子是出了名的優秀,每當別人問起他是怎樣教導孩子時,狼爸的回答總是讓人大跌眼鏡,“他們全都是打出來的!是硬生生打出來的!”從孩子們三歲起,狼爸就會和他們溝通好家規,一旦孩子們犯了家規,他們就清楚地知道,爸爸會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用什么方式打哪個部位、打多少下、打的力量有多重……在狼爸的概念中,‘打’是一種威嚴、一種法度、是一種記憶、是一種宣言、是一種宗教、是一種文化!
業界教育專家表示,“狼爸”和“虎媽”的做法如出一轍,是對孩子一種強悍的管制,如果說按他們書中所寫的方法來管孩子就能成功,那么真是簡單,天下父母都可以是“成功父母”了。“所以,假如“狼爸”的孩子真的很優秀,那敢肯定他在生活中絕不是像書中所寫那樣對待孩子,他是只寫其一不寫其二;假如他真是像書中所寫那樣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那他的孩子一定是有問題的,即使學習成績好,心理也不會健康?!?nbsp;
專家表示,有些教育傷害不會一下子顯現,但傷害就是傷害,它一定會隱伏在生命中,以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比如北大也有跳樓自殺的,還比如一些人身上發生的偏執人格(書中呈現的虎媽和狼爸自身即表現出此類人格)、抑郁癥、癌癥等,很多都和童年所受的強權教育有關。
此外,有專家也認為,孩子倘若沒有幸福的童年,就難有幸福的人生。自己是主,孩子是民———有這樣的爸爸,注定沒有幸福的童年。沒有幸福的童年,很難有一個幸福的人生———因為童年的經歷影響人的一生。其可怕之處在于:孩子們可能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去除頭腦里的“臣民”意識,認同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觀,明白民主、自由這樣基本的現代價值的重要性并維護它,具備公民意識和品格,成為國家公民。
而且,“狼爸”完全以成敗論英雄,而他的成敗又界定得那么狹窄:考上好的學校。這種典型的實用主義是非常低級的人生幸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