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7 11:57:26
能源到底有多重要,看看當下的歐洲就清楚了,失去俄羅斯天然氣的歐洲各國,物價飛漲,尤其是天然氣價格甚至暴漲了10倍,不僅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就連工業生產也面臨停擺的局面,或許能源危機繼續不得到解決,歐洲工業將會徹底陷入崩潰。
能源的種類有很多,除了傳統的化石能源以外,核能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極佳的能源解決方案,但其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安全性。畢竟核電站出事兒,可不是鬧著玩的,例如當年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導致15年內有6-8萬人死亡,超過13萬人飽受輻射疾病的折磨。
那么核聚變就變成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方向,核聚變又叫熱核反應。
上面說的核,指的是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一定條件下,例如超高溫和高壓,讓核外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例如如氦。
中子雖然質量比較大,但是由于中子不帶電,因此也能夠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逃離原子核的束縛而釋放出來,大量電子和中子的釋放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釋放。
簡單地說,就是一種原子核變化為另一種原子核的過程中,會釋放巨大的能量。
那么核聚變是核裂變相反的核反應形式,核裂變是重核被中子轟擊后,裂變為兩個較輕的原子核。例如原子彈就是核裂變,所以破壞力非常大,而現在我們所說的核電站,也都是核裂變的方式。
其實人類已經掌握了核聚變技術,例如氫彈,但它是不可控的,所以也有著十足的破壞力。但如果能夠實現可控制的核聚變,那么將會產生無窮無盡的能源,因為核聚變可以使用海水作為燃料。
當然,更重要的是核聚變非常清潔,沒有核廢料等污染物,同時釋放的能源比核裂變更有效率,所以當下世界各國都在研究可控核聚變技術。
那么又有好消息了,近日,我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士彭先覺表示,中國正在計劃建造全球最大的熱核生產裝置。
目前,我國已經具備了大規模生產熱核能的潛力,可以將其轉化到實用階段,預計在2025年該裝置就會完成所有的建造工作,到了2028年就會正式開始生產熱核能,產出強度為5000萬安培的電流,這個強度是美國“Z機”的2.5倍。
Z機是美國的一熱核研究大裝置,開動后可產生35億度高溫或290太瓦的電量——相當于全球發電總量的80倍,但可惜的是,這股電力僅能在持續七百億分之一秒的脈沖中釋放,沒有實際的利用價值。
但是,我國計劃建造的是一臺完整的可產出熱核能量的裝置,可以用來商業化發電的,具體來說它是一種包含了聚變和裂變反應堆結構的混合核能反應堆,叫做Z-FFR聚變堆,它是我國獨創的一種混合堆技術,因為其聚變需求功率比較低,所以更易于實現。用聚變為裂變提供中子增值,聚變只占整個反應堆能量的5%,裂變占95%。另外這個混合堆可以使用核廢料作為原料,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另外,Z-FFR聚變堆也十分安全,想要關閉它,只需要停止激光脈沖即可,整個裝置的核反應會很快停下來。因為激光脈沖停止,核聚變反應將不能進行,也就無法產生高能中子,核裂變反應堆也會因為缺少中子的轟擊而停止運行。
總之,在核技術領域,原本我們是落后者,而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當下的核能技術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不論是在傳統核電站領域,還是可控核聚變領域,中國都已經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東西。例如,陜西將建成首個商用可控聚變堆。目前,星環聚能旗下的可控聚變堆項目的設備已經全部進廠安裝,預計9月份安裝完成,明年將制造1700萬攝氏度的高溫。
不過,該項目目前還只是一個“零號機”,現階段并不會產生實際的聚變效果,先驗證整個方案的科學可行性。但這也意味著商用可控聚變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當然,前面提到的Z-FFR聚變堆離離真正的商業化也還有很大的距離,到2028年先是技術驗證堆運行,不是工業堆。但中國已經在這條路上走了出去,只要能夠把第一步走通,按照中國人的習慣,將其實現商業化也就不遠了,并且這也將是改變人類歷史的重大突破,所以讓我們一起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好了,今天咱們就聊到這兒,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一起參與討論。記得關注我,我是老萬,謝謝大家,明天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