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蘇軾對其境況的慨嘆,可人生的感情何嘗不是如此?漂泊不定的心靈,
就像飛鴻偶然飛倦踏足在積雪的泥地上,當(dāng)飛鴻遠去,除了在雪泥上留下幾個爪
印外,便杳無蹤影了。
用這首小詩形容我與她最適當(dāng)不過了。
午夜的時候,我沮喪地趴在床上,廳里的大鐘沙啞地敲過了十二下。凌亂的
房間,局促的空氣,嗡嗡作響的蚊子,我的心情也低落到極點。問世間情為何
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一次,我覺得已經(jīng)用盡了一生的愛,我的心都被掏空
了!我還要那么努力、那么認真干什么!……我這樣孤零零地生活著,又有什么
意思?
多情自古空余恨。漫漫長夜,何時到黎明?究竟是一生短還是一夜長?
忽然想起了張國榮。有的人以為張國榮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價值。只是,我后
來想深一層,對于張的死更多的是同情,多于疑問。如果可以生存,有誰會輕易
放棄生命?或許,他的死并不是對生命的放棄與不負責(zé)任,恰恰是因為他太過于
珍視生命了,他用死去捍衛(wèi)他生命的價值、尊嚴、信仰。與其行尸走肉,倒不如
“生如春花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我本潔來還潔去”。張國榮的離去,何嘗不是凄美絕侖,何嘗不值得另一
個角度的尊敬?
不知道為什么在這個時候有了這樣的想法,是不是我的潛意識里也有著這樣
的悲劇情結(jié)呢?
在渺茫時,我常在想,也許我已經(jīng)不再有愛情了。為什么結(jié)局總是黯然神
傷?有時真的好想靜靜地隱去。
在迷迷糊糊之中,我的手觸到了枕邊的硬物。我的神經(jīng)不期然地被撩起。那
是厚厚的一大摞書,我的床頭365天都擺放著的。只是,在忙亂的生活中,我已
經(jīng)越來越少翻開它們了。總是希望能夠抓緊一分一秒地讀完這些書,可日子總在
匆匆忙忙中過去。
記得從前跟別人說:“我沒有老婆,妾氏倒有不少,所謂妾氏——書籍
也。”于是,有種渴望再次端祥起這些朝夕相伴的朋友。我擰開了床頭的臺燈,
在溫暖的燈光下,一本本的書籍就像含苞待放的野玫瑰。我輕輕地撫摸著堅實的
書本,有種踏實的感覺傳來。
最上面的一本是《宋詞三百首》,最喜歡的是李清照的詞,清新、婉約、凄
美,當(dāng)然最打動人的還是她與丈夫趙明誠之間至死不渝的那份深情厚意。下一本
是《唐詩三百首》。這本書則更為久遠了。七年前讀高二的時候,我不知從哪個
角落把它撿回來的。那時它已經(jīng)沒有了封面,紙張泛黃。我小心翼翼地用精美的
畫紙把它重新包裝,就一直珍藏在身邊。第一次讀陳子昂的名句“念天地之悠
悠,獨滄然而涕下”就是在這本書里。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那種凄美的
江景,那份濃濃的離愁別緒,似乎在許多年里還糾纏在我的夢里。
《重讀莊子》是五年前在大學(xué)里買下的。依稀還記得當(dāng)中的名篇《逍遙
游》,在一個偉大的寓言中,表述了超塵脫俗,返璞還純,自然無為的哲學(xué)觀。
而莊周夢蝶與蝶夢莊周更是人生茫然的最好闡述。當(dāng)然,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經(jīng)
典的笑話。惠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
之樂?”莊子的聰慧與詭辯可見一斑。
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一本薄薄的小書,卻充滿哲理。
常在空虛、無聊之時就想起了這個書名和這句話。“也許最沉重的負擔(dān)同時也是
一種生活最為充實的象征,負擔(dān)越沉,我們的生活也就越貼近大地,越趨近真切
和實在。相反,完全沒有負擔(dān),人變得比大氣還輕,會高高地飛起,離別大地亦
即離別真實的生活。他將變得似真非真,運動自由而毫無意義。” 所以單憑這
句話,讓我對于生命有了另一種認識,重壓固然是難受,但在毫無壓力之下,何
嘗不是另一種痛苦。
基于這種認識,對于史鐵生的書籍就不難理解了。史鐵生是我最敬重的作家
之一,我這里就有一本他的《我與地壇》。史鐵生在活蹦亂跳生機蓬勃的21歲,
不幸遭遇了截癱,經(jīng)歷過求死而不得的練獄之后,他選擇了寫作來拯救自己。史
鐵生由個人深重的災(zāi)難開始了人生的哲學(xué)思考,關(guān)注生命與存在的主題。他認
為:處于人生的困境中,首先不要怨天尤人,而是承認它,隨后超越它,戰(zhàn)勝
它,從個人的苦難中獲得人生真諦,領(lǐng)略人類豐富的精神歷程,從而獲得生命的
意義。他的書中始終貫穿著對于人生的煩惱、痛苦和苦難的思考,當(dāng)然他采取的
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自古文章憎命達。也許沒有驟然降臨的苦難,史鐵生很
難比同時代的人跨得更遠。因而,當(dāng)我們身處苦難中時,不妨去認識和肯定苦難
的價值,也就從心理上有了超脫。
在所有的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周國平散文》。他的散文和隨筆充滿著哲
思,深刻而動人,字字珠譏。“比成功和幸福都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必須有一個
真實的自我,一顆飽滿的靈魂,它決定了一個人爭取成功和體驗幸福的能力。”
“記住回家的路就是:記住從社會回到自我的路,記住從世界回到上帝的路。人
當(dāng)然不能不活在社會上和世界中,但是,時時記起回家的路,便可以保持清醒,
不在社會的紛爭和世界的喧囂中沉淪。”“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
己的特色和滋味來。你的人生是否有意義,衡量的標準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
對人生意義的獨特領(lǐng)悟和堅守,從而使你的自我閃放個性的光華。”這樣人生的
箴言,周國平通過平常的語言汩汩流出。在迷茫的青年時代,周國平點亮了我人
生的心燈。他的書或即或離陪伴了我五年的歲月,在沸沸揚揚的社會中,我靜靜
的回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始終保留著一分淡泊和寧靜。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周
國平是影響我一生的最重要的作家。是周國平讓我深切體會到,在浮躁的世界之
外,還有一個更廣闊更值得追求的心靈世界,他堅定了我一生的追求,執(zhí)著地追
求智慧,尋找屬于自己的信仰和精神家園。他又給了我一個廣闊的胸懷,無論在
怎樣的境遇下,開心或是不開心,都有了一種超脫的底蘊去承受生命中的一切。
也是從他的書開始,我喜歡了寫日記,喜歡用自己笨拙的筆端記錄著生命中的喜
怒哀樂,堅持著用一顆細膩的心靈去感受世界。我相信,周國平對我生命的啟迪
是一生一世的,開啟了我生命的思考與智慧,讓我從外在世界回到心靈的世界
上,不致于迷失于外物之中。
還有一本是心理學(xué)家安東尼?斯托爾著的《孤獨》。可惜買回來很久了,我
還沒有去看這本書。只是因為周國平喜歡這本書,所以我也把它收藏起來。
有一本嶄新的書是《人生格言錄》。古今中外關(guān)于人生的理想、品格、處
世、愛情、友誼種種的名言哲語匯萃一堂,精彩紛呈。記得以前求學(xué)的時候,很
喜歡背誦一些名言警句,也喜歡抄書,我就曾抄下了兩大本筆記本。而工作了幾
年之后,現(xiàn)在就很少有這樣的雅興了。這本書買回來之后,我說要抽時間仔細來
看,可只是翻過幾次,就一直扔在枕邊了。
還有一本小書是《只想多愛你一點》,是關(guān)于劉墉與畢薇薇的美滿婚姻的。
當(dāng)時買下這本書,是因為心里很艷羨,原來相濡而沫,兩情相悅的婚姻可以這樣
美麗的。對于當(dāng)時對愛情和婚姻有著美好憧憬的我來說,這本書就最適宜不過
了。而這摞書中最下面的是《投資學(xué)》和《邱永漢經(jīng)商謀略》。雖然財經(jīng)系是我
的專業(yè),也代表著我曾經(jīng)的雄心壯志,可現(xiàn)在這類書籍只能算是墊底。這一大摞
書的旁邊,還散落了一本林清玄的《淡品人生》。他的書寫得細膩動人、情意無
限,常常看完他的散文后,有種澄明、溫馨的感覺。
除了床頭的書外,床的對面我還有一個書架的書籍。當(dāng)年在外讀完書回來
時,最自豪的就是托了兩大袋的書回來。當(dāng)時在學(xué)校手上有錢就去買書,被同學(xué)
們認為“有點不正常”。可那個時候是我讀書最認真和感受最深的幸福時光。只
是許多書帶回來之后,就一直束之一閣。幾年過去,隨著忙碌的生活與情感的跌
宕,后來還散失了不少書籍。
在這個凄清孤寂的秋夜,青燈黃卷,當(dāng)我翻過一本本凝重的書籍時,感受著
時光荏苒,感慨萬千。這里有不少書已經(jīng)伴隨我五年多了,陪伴我走過了迷茫、
躁動的青年早期,在潛移默化中,讓我學(xué)會了思考,懂得了感悟人生,培養(yǎng)了真
摯純樸的情感。我由迷茫走向清晰,由膚淺變得細膩,由輕狂轉(zhuǎn)為純粹。無數(shù)個
開心或失意的日子來,書籍就像是我最親密的朋友,陪我走過了許許多多平平淡
淡的日子。那些當(dāng)年在寒冷的冬夜里躲在小樓里,在昏黃的燈光下,挑燈夜讀的
日子至今還歷歷在目。
雖然后來因為種種的原因,我漸漸疏遠了它們。然而,書籍就有如戀人。離
開之后,總會平添許多的思念,我總是渴望,什么時候我能夠重回它們的懷抱
里。而且離開的日子越久就越是想念。是的,人的一生中讀兩次書:一次是在學(xué)
生時代,另一次是在成年時代。生活的閱歷、經(jīng)驗、實踐、憂患和感受,使人對
青年時代讀過的書,更加深了理解。久別重逢后,所嘗不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
頭?
也許,這幾年里,我一直追求著現(xiàn)實中的一切,以為事業(yè)和愛情就是我生活
的全部,我已經(jīng)漸漸地離開了當(dāng)年純粹的理想。沒有事業(yè),沒有愛情,可我還有
書籍呀!還有曾經(jīng)不離不棄的心靈密友!原來我還有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只是
后來我淡忘了。
“人力窮而天心見,徑路絕而風(fēng)云通”。人生的坎坷,情感的漂泊,在一次
次的歷練后才懂得了,原來生命中本來有著更深刻更本質(zhì)的追求,生命本來可以
飛翔得更廣闊。也許我曾經(jīng)深愛過的人,已經(jīng)永遠地離開了我,可我為什么一定
要局限于某一人某一事、某一個角落呢?那些在午夜夢回里苦苦的思念與等待,
那些我曾經(jīng)奄奄一息的疼痛,我都漸漸有了新的感悟與超脫。我依然認真,依然
執(zhí)著。可是在有了更廣闊的精神空間之后,對于世事,我更學(xué)會了忍耐與化解,
有了更大的寬容。
感謝經(jīng)歷,讓我重回精神的世界。感謝書籍,再一次拯救了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