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2018年高考語文考試大綱解讀
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
表達應用 E
作文考試的評價要求分為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
1.基礎等級
(1)符合題意
(2)符合文體要求
(3)感情真摯,思想健康
(4)內容充實,中心明確
(5)語言通順,結構完整
(6)標點正確,不寫錯別字
2.發展等級
(1)深刻
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內在關系,觀點具有啟發作用。
(2)豐富
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
(3)有文采
用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
(4)有創新
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
考向1
材料作文已經成為高考作文命題的一大趨勢。縱觀近幾年的高考材料作文題,從材料形式來看,包括單則材料和多則材料;從材料內容來看,包括時事類材料、現代詩歌類材料、寓言故事類材料、圖畫類材料、名言類材料等。
預計2018年高考作文命題會選取一些既貼近社會生活,又貼近自我實際,同時又注重文化傳承或理性思辨的材料,讓考生進行分析說理,闡明自己的看法。
一、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據夏明作品改動)
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例文】
客觀看待進步和退步
鼓勵優秀或進步,懲戒落后或退步,無論是對待學生的成績還是其他,都是無可厚非的,因為優秀或進步就需要鼓勵,落后或退步就需要懲戒。但是當我們鼓勵優秀或進步、懲戒落后或退步時往往會忽略兩個方面的問題:優秀和落后、進步和退步的標準是什么?如何懲戒落后或退步?
是不是從100分退步到98分就需要懲戒?而懲戒的方法就是給一記響亮的耳光?
100分到98分,確實是退步了,雖然只有2分,但因為在很多情況下,微小的差距也可能使結果有天壤之別,所以退步,的確需要懲戒。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進行懲戒前還是要思考這樣的問題:2分的差距產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客觀的還是主觀的?需要不需要用耳光來進行懲戒?有沒有其他更合適的辦法?
同樣的,從55分到61分,有著6分的進步,鼓勵是肯定要有的,但在鼓勵時我們是不是還要思考這樣的問題:使用什么樣的方式更有效?鼓勵后還需要做些什么?因為從結果看,98分和61分,還是有著明顯的差距的。學&科網
為何人們對分數的退和進如此敏感呢?究其原因,恐怕還是“唯分數論”在作怪。“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學生的命根兒。”流傳廣泛的這句話恰恰說明我們目前教育急功近利的特質。
分數很重要,但能力更重要,高分低能的現象也屢見不鮮。當然也有人持反對意見,他們會說:難道低分就高能嗎?事實上,分數和能力未必成正比,當然更不成反比。這就要求我們,要正確看待分數,更要正確看待進步和落后。
無論是學生、老師還是家長,面對分數由100到98的變化,都要客觀分析,要思考為何會失去這2分,絕對不能主觀臆斷,不問青紅皂白,奉行“退步就要挨打”的思想。
無論是學生、老師還是家長,面對分數由55到61的改變,同樣也要客觀分析提高6分的原因:是題目出得容易,還是學生在這一階段更加努力了?進步能不能延續?
所以,面對學生的分數,無論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都不要理所當然地先進行鼓勵或者懲戒,而要先想一下分數增加、降低的具體原因,客觀地看待學生的進步與退步。
當然,作為學生本人,更要認真分析進步或退步的原因,進步了,要想到“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能止步不前;退步了,要想到“手把青秧插野田”“退步原來是向前”的意境,整理行裝,再次跋涉
【立意分析】
本題為材料作文,材料為一幅漫畫。答題時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漫畫反映的問題其實并不新穎,左邊的孩子考了高分時,他的父母就喜上眉梢,并給與孩子鼓勵表揚——給他一個吻,孩子很高興;而當他成績下降時,他的父母便對他進行責罰——給他一個巴掌,孩子很傷心。而右邊的這個孩子,在父母的巴掌下,成績較差,后來有了一點進步,父母變給與孩子積極的鼓勵,孩子非常高興。通過孩子成績的變化,受到的待遇與他們的表情,可以看出主題是關于“家庭教育”與“分數”的思考。
本題是以漫畫為材料的作文。漫畫是一種諷刺性、批評性或幽默性的圖畫。畫家從生活現象中取材,通過夸張、比喻、象征等手法來諷刺、批評或表揚某些人和事。漫畫多取材于社會現實和熱點問題,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現實性。
題中漫畫由兩幅畫面組成。第一幅:畫面上左右各有一個學生,手里拿著帶有考試分數的試卷。左邊學生試卷上標明100分,面帶微笑,而且右臉上還有一個吻以示受到了表揚與肯定。而右邊學生試卷上的分數是55分,他神情沮喪,臉上挨了耳光,說明他受到了懲罰。第二幅:仍然是由兩幅畫面組成,可左邊學生手里的分數變成了98分,臉上印記隨之變成了耳光,學生神情落寞。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右邊的學生試卷上的分數變成了61分,臉上的印記換成了親吻,他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左邊學生學習成績盡管起點很高,但有了一點兒退步,就受到家長的懲罰;右邊學生成績盡管起點較低,但有了一點兒進步,便受到家長的獎賞。
題中漫畫意在說明,在家長或老師眼中,學生的優秀與否全看考試的分數,唯分數是論。這種看法實際上是非常片面的,它不能客觀真實地對學生給予準確的評價,也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利于他們的茁壯成長。可以說,這樣的作文具有很強的現實性,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寫起來有切身體會,有話可說,有真情實感,避免了假大空,無病呻吟。學生在寫作時可以由結果追溯原因,揭示事件的本質;由圖畫到生活,把握漫畫的寓意。闡明應試教肓過于看重分數給學生造成的種種傷害,分析其弊病,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寫作時還可以聯系現實,由此及彼,呼吁我們不要扭曲對孩子的教育,不以分數論英雄,不要把分數的高低當作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讓教育回到以人為本的軌道上來,樹立健全的成才觀,把素質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落到實處。
二、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
在閱讀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在寬廣無垠的網絡空間中汲取知識;你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悅讀”有形有色、有聲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繼續手捧傳統的紙質書本,享受在墨海書香中與古圣今賢對話的樂趣……
當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開闊,個性鮮明,在閱讀方式的選擇上不拘一格。請圍繞自己的閱讀方式,結合個人的體驗和思考,談談“我的青春閱讀”。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鮮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參考例文】
閱讀,讓我的青春飛揚
古人云:“外物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我生活的時代是最有利于閱讀的時代,傳統紙質書籍極其豐富,電子設備呈現的書籍更是“色、香、味”俱全,充分體現了“有圖有真相”的特征,沉浸在墨海書香之中,我能夠獲得精神的愉悅、思想的升華、知識的豐富……
閱讀古典作品,能讓我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從群星璀璨、異彩紛呈的諸子百家到流傳廣泛、家喻戶曉的四書五經;從總括思想、提供借鑒的《呂氏春秋》到君臣對話、相映生輝的《貞觀政要》;從探討禪趣、傳布佛理的《心經》《壇經》到提倡科學、促進發展的《水經注》《天工開物》等,無不顯示古人的先進思想和聰明才智。
閱讀中國現當代作品,能讓我感受到時代的精神:從魯迅解剖民族劣根性的雜文到郭沫若富有“狂飆突進精神”的詩歌,從巴金表現時代風云的小說“激流三部曲”到李佩甫體現現代農村變革的“平原三部曲”,從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蛙》到劉慈欣獲得雨果獎的長篇科幻小說《三體》,等等。閱讀它們,我能夠感受到歷史的積淀、時代的脈搏。
閱讀外國作品,能夠讓我的眼界更加開闊:閱讀《荷馬史詩》,能夠讓我感受到英雄的偉大;閱讀《哈姆雷特》,能夠讓我體驗到復仇的延宕;閱讀《老人與海》,能夠讓我懂得精神力量的重要。
閱讀,是青春的一場盛宴,沒有哪個人的青春中沒有閱讀,就如古人所說“人不讀書,其猶夜行”。可以想象,無論你的穿著多么華美,如果你不是走在明亮的陽光下,而是走在黑暗的夜色中,不正是人們所說的“錦衣夜行”嗎?
我喜歡閱讀,無論是利用電子設備還是手捧傳統紙質書籍,我享受著與古圣今賢對話的樂趣。清代著名詩人袁枚曾經說過:“書味在胸中,甘于飲陳酒。”青春的閱讀就如飲一杯陳年老酒,美妙無比。閱讀,讓我的青春飛揚。
【立意分析】
1.“閱讀方式多元化”:閱讀方式和閱讀內容的拓展,傳統閱讀方式隨著科技進步與文字載體的改變而發生變化,以前是紙質書,閱讀是“享受在墨海書香中與古圣今賢對話的樂趣”,那么現在運用新媒體閱讀,可以是光、聲、影,也可以是碎片閱讀,考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感受進行評判,但是一定要跟閱讀有關,結合自己的閱讀感受寫出觀點,進行拓展。
2.對閱讀方式發生變化的思考,探討其背后的本質,是時代的變化,還是生活心態的轉變,但是一定要注意,要結合自己的閱讀經歷,不能脫離自己的體驗,單純談現象,更需切合題目要求。
對于材料作文,首先要選擇立意的角度,明確立意;然后再進行構思。
材料作文的審題:第一步,讀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點:單則材料要從整體上把握其主旨;多則材料應弄清它們的異同,從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義;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三、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完成作文。
(1)沒有比理性更高的東西了。——康德
(2)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顧城
(3)人們往往把任性也叫作自由。但是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選擇和自決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動機以及這種動機對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賴。——黑格爾
要求:①選好角度,自擬題目;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參考例文】
感性,理性,孰輕孰重?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在這個紛繁復雜的社會里,感性與理性孰輕孰重的問題,成了人們爭相訴說的亮點,每個人對此問題都持有不同的看法。
誠然,對此問題,我是站在理性主義者這邊的。唯有思想,方能形成人的偉大。唯有理性,才能綻放人性之光。
有人同情蝴蝶破繭而出時掙扎的痛苦,從感性角度出發,懷著一顆憐憫之心,剪開了蛹的層層束縛,于是蝴蝶避免了痛苦的蛻變,輕松地來到了絢麗多彩的世界,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美好,然而,蝴蝶雖然未經受破繭之苦,卻也因此失去了振翅高飛的能力。它眼前的世界雖然美好,卻永遠不可能成為屬于它的天地,舍棄了痛苦的掙扎,也就舍去了飛翔的美麗。顯然,感性主義者的這一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它,就顯得尤為重要。
眼下,高樓林立的大都市一片繁華,我們不見了往日的紅墻綠瓦,只有妖艷的燈紅酒綠,那日益擴大的演藝圈也漸漸敞開大門,那些感性主義者從情感出發,帶著他們最終的夢想一頭扎進去,卻再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和最絢麗的那個夢想,擺脫了思想的他們,何處是歸宿?有些同學為此不顧自己的潛質,拼了命地學唱歌、跳舞,雖然聽上去樣樣不落,卻將自己訓練成一個高智商機器人了。人應該有自知之明,通過理性的思考,指導自己的行為。只適合畫畫的人,你就好好學畫,而不要夢想成為舞星,這不僅是對自己的摧殘,也是一種自我愚弄。因此,在實現自己的夢想時,我們要理性地思考這夢想是否適合自己。只有理性看待自己,方能成就自我。
當今社會,浮躁之風日盛,很多人渴望走捷徑,想輕松到達成功的彼岸,卻往往誤入歧途,南轅北轍,飲恨敗北。譬如很多富二代依靠父輩基業,坐吃山空,終日沉溺于享樂之中。最終落得“富不過三代”的結局。而香港富豪李嘉誠卻沒有用自己的財富為兩個兒子鋪出一條康莊大道,他從理性的角度出發,不讓兩個兒子接手自己的家族企業,而是讓他們自己去創業。終于在他們自己的辛苦磨礪比拼中,成就了屬于自己的事業。因此,要想自己有所成就,理性更為重要。
朋友們,理性、感性就在你我的一念之間,希望大家能成為一個理性的人。
【立意分析】
根據材料,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理性”與“感性”的意思。“理性”一般指我們形成概念,進行判斷、分析、綜合、比較,進行推理、計算等方面的能力;也指處理問題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自然進化原則來考慮的態度,考慮問題、處理事情不沖動,不憑感覺做事。“感性”一般被理解為:憑借感官等認知的、基本由個人的感情決定的、并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來做判斷的。
“理性”與“感性”哪個重要呢?那就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只要觀點鮮明即可。譬如可以認為:理性讓我們生活得更好;理性造就成功;理性重于感性;理性地感受生活;讓理性為愛開路;人生需感性,但更需要理性;讓人生插上理性的翅膀;感性之余勿忘理性;感性誠可貴,理性價更高;用感性去構建和諧社會;感性讓生活更精彩。這些立意均可看作是符合題意的。而讓思想與情感并存;讓生活充滿愛;讓思想大放光彩;愛滿人間;幸福源于情感等立意,應該看作是偏離題意的。
名言類材料作文中所選的材料多是與考生道德修養或學習生活的某一方面緊密相關的名言警句。命題者選擇名言警句作為材料的原因是其蘊涵深刻的哲理,具有很強的隱喻性或象征性。這類作文題多從思辨住不同名言警句的內蘊的共同點。
考向2
通過對高考命題作文的分析可知,如今的命題作文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一是內容逐漸多樣化,或從考生的實際生活出發,或讓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讓考生意識到要為社會承擔責任等;二是題目形式由單一向多元轉變。主要有下面兩種形式:一是“全命題+要求”,“要求”通常是給考生在立意和文體上做出引導,使考生有話可說;二是“提示語+全命題”,既有較大的開放性和自由度,又隱含一定的限制和要求。
預計2018年高考也將有一些地區可能會采用命題作文這一形式,考生需多加重視。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記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老腔”已超越其藝術形式本身,成為了一種象征。
請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從老腔的魅力說開去,不要局限于陳忠實散文的內容,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②書簽,與書相伴,形式多樣。設想你有這樣一枚神奇的書簽:它能與你交流,還能助你實現讀書的愿望……你與它之間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請展開想象,以“神奇的書簽”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表現愛讀書、讀好書的主題;有細節,有描寫。
【參考例文】
“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綿延八百里的秦川大地,天高地闊、風調雨順,是歷史上著名的糧倉,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延續兩千年的華陰老腔,豪放高亢、蒼涼悲壯,體現了渭河平原上生民的喜怒哀樂,傳承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秦川大地是養育老腔的一片熱土,在三秦大地上,一代代先民們用老腔訴說著他們對命運的抗爭、對生活的追求;老腔是秦川大地上的一面旗幟,在渭河平原上,一曲曲老腔用激越的腔調演繹著一代代彪悍犀利的秦人風貌,表現著他們對苦難的化解、對未來的憧憬、對生命的深刻理解。這就是華陰老腔震撼人心之所在。
八百里秦川和華陰老腔,就是卡帶的A、B兩面,就如傳說中的焦贊、孟良,誰也離不開誰。如果我們放眼遠眺就會發現,整個中華大地是離不開中華傳統文化的,就像秦川大地離不開傳統的老腔一樣,沒有了華陰老腔,八百里秦川也就失去了一大特色。
從話劇《白鹿原》中老腔的“橫空出世”,到央視春晚歌星譚維維的《華陰老腔一聲喊》中老腔的高調出鏡,老腔走進了絕大多數中國人的視線。
但也應該看到,像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老腔一樣體現著當地人文、歷史、傳統的福建南音、貴州侗族大歌等還沒有完全走進全國人民的視野,還沒有成為大家喜聞樂見的音樂。更可以想見,那些還沒有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些地方歌唱藝術更不為人所知,更需要傳承,因為它們代表著當地的文化,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文化。
當然,傳承中華文明的并不僅僅是音樂這一種載體,還有許許多多在細節中全面、立體體現中華文明的事物,這些事物需要很好的保護,需要更好的傳承,比如中國桑蠶絲織技藝、南京云錦、安徽宣紙、雕版印刷、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等等。
從古老的蠻荒時代到三皇五帝,從夏商周到現代,生活在中國大地的一輩輩人憑借果敢、勇毅的品格創造了并繼續創造著足以震古爍今的文化藝術,特別是那些人們曾經耳熟能詳但到了現代已經逐漸被人們遺忘的傳統,需要我們一代代人認真傳承。
文明,是一個偉大民族復興的關鍵,文化的復興是一個民族復興的終極指向。面對五千年歷史文明,我們每個人都是文化的傳承者,就像陳忠實推介華陰老腔,就像我們的父輩傳承傳統的地方戲劇……
【立意分析】
本題提供兩個作文題目,考生可任選其一,這更能使考生發揮自己的優勢,充分展示自己的寫作水平。
題目①要求寫議論文。“‘老腔’何以令人震撼”這一標題,提示了寫作的重點應該是“老腔”令人震撼背后的原因。材料中提到“‘老腔’已超越其藝術形式本身,成為了一種象征”,從中可以看出,寫作對象可以是作為曲藝藝術的“老腔”本身,還可以是“老腔”所代表的地域特色、歷史文化、民族精神等。“從老腔的魅力說開去,不要局限于陳忠實散文的內容”提示了寫作的切入點和展開方向。另外,雖然“老腔”所體現的是民族文化,但不可將民族文化中的其他事物作為議論的重點。這個題目既考查了考生對文學類文本理解的深度,也要求考生聯系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對相關文化現象的思考與見解。這使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學%科網
題目②要求寫記敘文。要求中的“表現愛讀書、讀好書的主題”提示了寫作的主題,“有細節,有描寫”提示了寫作的方向,這就要求在記敘文的寫作中緊扣主題,有細節描寫,否則很難得高分。同時,題目要求“展開想象”,可以看出寫作的內容可以是虛構的,考生可充分發揮想象力,想象“神奇的書簽”可以與你交流,它或許會和你交流讀書的心得,或許會和你交流書中的內容,或許會助你實現讀書的愿望……這些都可以作為寫作的方向。
這兩道作文題,對于北京的考生而言,難度不小,因為北京的考生無論是在生活環境還是在學習環境上,對“老腔”“神奇的書簽”比較陌生,雖然根據前面的閱讀題多少對“老腔”有些了解,但對于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