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數博會是BAT首次聚齊的一屆,期間就“未來的時代什么最重要”這一話題,馬云、李彥宏和馬化騰一人給了一個答案,頗有互懟架勢,引發了業界熱議。
馬云認為,數據是原料,未來一切產品數據化,數據是最重要的,“如果離開了數據,任何組織的創新都基本上是空殼”;李彥宏卻認為數據不是根本,真正推動時代進步的是技術創新;馬化騰則隔空“勸了個架”,提出“場景”是更重要的要素,“有了應用場景,有了市場,數據自然會產生,也會驅動技術發展。”
一、如何看待三位大佬的大數據世界觀呢?
看似三人各執一詞,但本質是殊途同歸的,只是著眼的階段不同。
李彥宏干的一直是技術開拓創新的事,所以他關注的是從無到有的階段,這個階段需要技術創新,技術最重要沒問題,而且技術是核心壁壘;
馬云關注的是技術的成熟化和可持續發展,也就是從1到N的階段,這個階段確實需要大量數據作為能源去推動技術創新的進程;
而一項新技術最終還要落地到為用戶創造價值,這就是馬化騰說的“場景”,在應用和變現的階段它是更關鍵的。而從投資人的視角來看,最關心的是技術最終為消費者創造什么價值,盈利模式在哪,因此自然最關注的也是場景。
仔細琢磨三位大佬回答的角度,會發現這與他們對待人工智能的態度是相似的。
業界普遍將人工智能產業鏈分為三層,基礎層是構建生態的基礎,價值最高,也需要長期的投入進行戰略布局;然后是通用技術層,用于構建技術護城河的基礎,需要中長期布局,投入也不少;最后是解決方案的應用層,這是直接針對用戶痛點的,變現能力最強。
而目前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多停留在解決方案層和通用技術層。比如,阿里目前主要將人工智能嵌入主業務阿里云,要構建技術壁壘,聚焦第二層;手握“場景”的騰訊則看準了解決方案應用層,直接投資并購“廣撒網”,一旦技術有所突破,就可以坐享其成。
阿里騰訊主要布局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后兩層,屬于穩中求進的戰略,相比之下百度顯然最為激進的。
李彥宏在最近的3次發聲中都強調了“人工智能為先”的理念,在產業鏈的三層布局中都有涉獵,甚至還開放其深度學習開源平臺PaddlePaddle,這也是繼Google、Facebook、IBM后又一家將人工智能技術開源的公司。
百度如此All in AI,一方面是非常看好AI前景,也能打動華爾街,另一方面,也與它以搜索為核心主業的技術導向基因密不可分。
二、AI的真正價值在哪?BAT又是如何具體應用的?
高盛年度報告和諸多政府報告都將AI放到了變革人類文明與發展的重要高度,不少人堅信AI是顛覆性的變革力量。
比如,AlphaGo2.0跳出了兩千年來人類圍棋的經驗,僅憑兩臺機器自我對弈中學習和進化,最終以超越人類的速度發展出一套截然不同的下棋方法,重演了一部圍棋的進化史,完爆人類。
從這個角度而言,或許人工智能也打開了人類新進化史的篇章,重新認知智慧的邊界,去挖掘人類未知文明的新高度。李開復也曾直言,人工智能對人類所帶來的改變,會超過互聯網、電或是工業革命。因為它會滲透到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工作,它會在十年之內改變、顛覆、取代50%的人,它會把我們老一套做事的方法統統換個樣子。
這幾年人工智能的技術進步非常明顯,BAT均落地了有價值的產品。
騰訊云的優圖天眼系統基于人臉識別,通過人臉檢索技術和公安的大數據建模,能夠迅速完成人臉和逃犯照片庫的匹配,實時返回可疑人臉數據、報警通知,幫助公安建立智能追捕逃犯體系。
在阿里,AI被應用于職能服務的典型產品“阿里小蜜”,具備語音識別、圖像識別以及深度學習能力,通過語義分析與聯想為用戶提供服務,以平均響應不到一秒的效率,應對淘寶、天貓每天上百萬級別的交易。相當程度上解決了客服成本高企的壓力,極大提升淘寶“小二們”的工作效率。
百度不久前也推出了DuerOS智慧芯片,搭載對話式AI操作系統DuerOS,讓輕量級設備能夠對話,可用于智能玩具、藍牙音箱、智能家居等。在電視中植入DuerOS操作系統,電視就可以“聽懂”自然語言,實現語音操控切換衛視、與人對話,回答演員信息等。
總而言之,目前BAT都在圍繞自身的主要業務,用AI升級各自的“獨門絕技”,包括百度的搜索信息流、阿里的電商個性化推薦、騰訊的游戲分發、信息流廣告等等。當大佬們都選擇擁抱AI,對行業發展的推動是不言而喻的。隨著百度開放深度學習平臺給開發者和企業,馬化騰也表示要對外提供和云計算能力;各垂直領域不斷加入,未來AI產生的影響有著無限的想象空間。
三、未來展望與思考
AI是趨勢,但是作為底層技術,核心是定義好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最終本質要回歸到創造用戶價值。
用馬化騰的話說,“場景也就是市場、戰場,有了這樣的戰場,未來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就可以借助新技術,從而把握先機。”可以猜測,未來只要AI技術有突破性進展,騰訊也許就直接通過投資和并購拿來用了。
根據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AI可能正經歷著第一波上升期,處于接近峰值的位置,未來還將經歷泡沫化的低谷期,才能到達穩步爬升的光明期和實質生產的高峰期,過程中尚有許多不明朗的地方。百度在曲線上的這個位置ALL in AI,意味著要承擔大風險;不過正所謂“無風險,不投資”,其中機會與挑戰是并存的。
一方面,目前百度在AI的布局上是BAT中最完善、成體系的,呈現了很強的規劃性。如果百度堅持到了全面AI時代,將是技術紅利最大的受益者,很可能成為整個A生態的主導者。在人工智能這個大引擎的推動下,百度的云、金融服務、DuerOS、自動駕駛等業務是否會全面開花也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百度面臨的挑戰也顯而易見。這是一場持久戰,人工智能需要長期堅持投入,對現金流和利潤產生巨大壓力。百度目前距離收獲果實還有一段時間,短期的業績表現不會太理想;可以預見的是,當AI走到Gartener曲線的低谷時,會經歷一輪泡沫破碎,過程中百度可能會面臨各種質疑和指責。
百度想制勝AI時代,需要思考AI如何落地,更需要堅持方向不動搖。
目前百度在技術和布局上占據先機,但與騰訊掌握社交場景、阿里掌握消費場景不同,以搜索作為入口的百度,更需要思考通過什么獨特的應用場景為用戶創造價值,這需要耐心。
如果百度確信AI的大方向是正確的,那么短期的利益和質疑都不是最重要的。但這個承受壓力、引而不發的過程注定是痛苦的,百度能否如現在所言,一直堅持到底,這是一場對決心的考驗。總而言之,百度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決心來實現漂亮翻身,鳳凰唯有浴火,才能涅槃重生。
更多原創精品,點擊關鍵詞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