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歐洲這邊大動作的同時,還有我們的A00級風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去年發布的幾款車都引起了很大的變化。在日本累計的銷量到了54930臺日產e-POWER動力系統應用了聆風的純電驅動的技術,e-POWER動力系統添加了一臺小型燃油發動機,為高功率電池充電,這車以EV形式純在的混動車(免去對外部充電的需求)
1)Note e-Power
這是在日本的混動的版本的銷售數據,目前這車還沒有在日本以外銷售。從銷售數據來看,已經處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態勢。
從這個數據來看,已經接近了豐田幾款HEV車輛在日本的戰略優勢局面,用低成本的純電驅動的特性接近了豐田原有的壟斷
這個架構是建立在LEAF的原有基礎上的
與傳統的HEV演進相比,這個差異化還是出效果了
使用車型 | Q70/Q50 | QX60/新樓蘭 | 新奇駿 |
發動機 | VQ35HR | QR25DER | MR20DD |
自然吸氣 | 機械增壓 | 缸內直噴 | |
電動機功率 | 50kW(67馬力) | 15kW(20馬力) | 30kW(40馬力) |
電池組數量 | 96塊鋰離子電池 | 40塊鋰離子電池 | 56塊鋰離子電池 |
電池組容量 | 1.3kWh | 0.6kWh | 0.9kWh |
按照JC08工況達到了37.2km/L,相當于油耗為2.69 L/100km,人民幣10-14萬之間
基本特性核心賣點是用HEV的價格和使用特性給出EV的駕駛特性
1)加速特性:這個基本和P3的效果一樣,拿著EV的加速效果來沖擊HEV的原有特性
2)減速特性:這里就比LEAF的余地還要大一些,功率型電池能收能放,比能量型電池在能量回收的時候更強一些
系統:復用了LEAF之前的逆變器和電機兩項,增加了發電機和三缸發動機
基本布置有點類似2013年分離式的LEAF
類似較早之前非集成的逆變器
下面增加了發電機
備注:這里發動機的噪音問題其實需要做這個領域的工程師們仔細探討,I3增程版本對發動機的噪音這塊估計不足,使得從EV到HEV模式下反差有點大
2)電池
1.5kWh的電池,按照這個形狀對高度的限制挺大的
和這個倒是可以做一些對應,不過關于電池信息非常有限
小結:看銷量和整體的接受度,在電氣化的情況下,加大電池(10kwh)的配置和加個充電機,從成本上增加一些從積分抵消的情況來看,未必不能收到一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