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個人種,但為何今天只剩下我們這一種(智人,homosapiens)?十萬年前的智人只是非洲角落的一個毫不起眼的族群,對地球生態系統的影響力和螢火蟲、猩猩或是水母差不了多少。為何這個物種最終成為地球的主宰?智人究竟是如何導致其他人種和巨型哺乳動物的滅絕?
金錢和宗教從何而來,又為何產生?人類創建的敵國為何一個個衰亡復又興起,而且少數民族竟能統治遠比自己龐大的族群?為什么地球幾乎每個社會都有男尊女卑的觀念,為何一神教成為最廣為接受的宗教?科學和資本主義又是如何成為現代最重要的信條?我們真的了解自己嗎?我們過得更加快樂了嗎?
如果你對上述這些問題曾經好奇過,這也許就是你應該讀讀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寫的暢銷書《人類簡史》的原因。從這部書似曾相識的書名,你很難想象這部書會有多么有趣和生動,或者可以成為你與別人交談時的談資。
但事實上,它的確是本行銷全球的暢銷書。本書2012年以希伯來文出版,很快就被翻譯成近30種文字,不僅為全球學術界所矚目,而且引起了公眾的廣泛興趣。
普利策獎得主 《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戴蒙德這樣評價本書:為什么能夠在國際暢銷書榜上爆沖?原因很簡單,它處理的是歷史的大問題、現代世界的大問題,而且,它的寫作風格是刻骨銘心的生動。你會愛上它!
牛津大學歷史學院院長 斯蒂文·剛尼評價說,這是此類大歷史中最好的一本:規模宏大但絕非泛泛而談;具有時代性又不花哨,觀念驚世駭俗但絕不是個簡單的反對者。每個人都能在書里找到一部分和另外的人開始討論,但是弄清楚是哪部分、為什么,對我們都有好處。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高毅則在本書的序言中這樣寫道,我拿起這本書立刻“著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幾乎一口氣讀完。吸引力主要來自作者才思的曠達敏捷,還有譯者文筆的生動曉暢,而書中屢屢提及中國的相關史實,也能讓人感到一種說不出的親切,好像自己也被融入其中,讀來欲罷不能。
作者不僅寫出了一部宏大的人類簡史,更是不斷地見微知著,以小寫大,讓你厘清人類發展過程中的重大脈絡之下,重新審視人類自身。作者除了歷史學之外,在人類學、生態學、基因學等領域都展現難得的真知灼見,而寫作《人類簡史》一書時,赫拉利還只有36歲。
本書讓年輕的赫拉利一舉成名,成為以色列、乃至全球的超級暢銷書。而根據圖書改編的課程上傳油管之后,更是風靡全球,擁有大量年輕的擁躉。
此后,這位被稱為奇才的歷史學家又推出了《未來簡史》,和收官之作《今日簡史》。《人類簡史》2014年時就由中信出版社引進出版。為紀念《人類簡史》原版出版10周年,中信出版社近期推出了這套《人類簡史三部曲》十周年暢銷紀念版。
老牛精選
人類簡史三部曲
《人類簡史》《 近日簡史》《 未來簡史》
點擊下圖直接購買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
想象力成就人類
通過現代的科學理論,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人不過是自然界的一個物種而已。從根源上說,人類的生命特征與其他生物并無太大差異,
在作者的定義下,所謂生物不過是通過DNA整合成的具有活性的生命體。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人類(準確說應該是智人)能夠統治地球,處于地球生態鏈的金字塔頂端呢?
有人會說因為人類進化出了意識、感情、思維等等其他物種所不具備的“本領”。而現代科學表明:動物也有感情需要、心理波動,甚至植物也有疼痛感……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說,人與動物的區別其實并沒有那么大。
何獨獨智人脫穎而出?作者認為,用進化論來解釋太過牽強,畢竟,放到當時的環境下,其他任何人種都有足夠的理由淘汰智人。
有科學家提供了一種可能:有一種本領智人可能是獨有的,那就是他們可以想象不存在的事物。由于某個不為人知的原因改變了智人的大腦,讓他們有了新的思考方式和真正意義上的語言,于是他們可以將所見所聞添油加醋地進行傳播(本書譯之為“八卦”)。
經過不斷的交流溝通,產生了更廣泛的信任,就可以聚集起規模更加“龐大”的人群,進而可以進行大規模地合作。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有證據表明,智人在認知革命發生之前,與居住在中東和歐洲地區的尼安德特人初次交鋒以敗退收場。而在認知革命(可以表達虛構之物)之后,智人向其他人種的地盤擴張,帶來了他們的“迅速”滅亡(迅速到我們根本找不到其滅亡過程遺留下來的蛛絲馬跡)。
自此,智人踏上了征服全球的道路,似乎征服過程比之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更加血腥,與其他的人種同時滅亡的還有大型的動物,大概是因為肉比較多,獵殺一頭足夠一個族群吃很長時間。可以這么說,人類學會講八卦的那一天,則走上了一條康莊大道,讓其他人種/物種毫無抵抗之力。
就這樣,共同的想象把人類大規模地聚集起來了,共同的想象意味著強大的力量。人類很快為了自己的信仰,為了給自己的神有個遮風避雨的地方開始大興土木,這也是別的物種無法比擬的。
在《人類簡史》一書中,作者梳理了人類的發展脈絡——大約7萬年前,“智人”開始創造出更復雜的架構,稱為“文化”。文化繼續發展,就成了“歷史學”。在歷史的路上,有三大重要革命:大約7萬年前,“認知革命”,(即可以表達虛構之物),讓歷史正式啟動。
大約12000年前,“農業革命”讓歷史加速發展。但是,當人掌握了自己講故事的話語權之后,也同時開啟了瓦解自己力量的故事——科學。一場500年前,“科學革命”另創新局。
《未來簡史:從智能到智神》
機器將會代替人類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進入21世紀后,曾經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饑荒和戰爭已經被攻克,智人面臨著新的待辦議題:永生不老、幸福快樂和成為具有“神性”的人類。
在解決這些新問題的過程中,科學技術的發展將顛覆我們很多當下認為無需佐證的“常識”,比如人文主義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將面臨嚴峻挑戰,機器將會代替人類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更重要的,當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發展的日益成熟,人類將面臨著從進化到智人以來最大的一次改變,絕大部分人將淪為“無價值的群體”,只有少部分人能進化成特質發生改變的“神人”。
隨著算法將人類擠出就業市場,財富和權力可能會集中在擁有強大算法的極少數精英手中,造成前所未有的社會及政治不平等。
在《無用的階級》這一節中,作者是這樣描述這個全新而龐大的無價值群體的:這一群人沒有任何經濟、政治或藝術價值,對社會的繁榮、力量和榮耀也沒有任何貢獻。
傳統上,人生主要分為兩大時期:學習期,再加上之后的工作期。但這種傳統模式很快就會徹底過時,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條路:一輩子不斷學習,不斷打造全新的自己。只不過,許多人,甚至是大多數人,大概都做不到這一點。
最后,無用的階級靠藥物和虛擬世界獲得滿足感,了此一生。而這種對社會毫無用處、活在現實與虛擬之間的生物將是對人文主義的致命一擊。
作者認為,在科技的力量打敗人類共同想象力的那時候,我們要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把手中的權力交給科技,讓誰來掌管科技,才能確保我們的安全?這是當下我們面臨的最迫切的任務。
不過,赫拉利并沒有在《未來簡史》中并沒有回答這些問題,他的預測是,智人這個物種最終會消失,可能是幾十年,最多也就兩三百年的事兒。
換句話說,我們可能是最后幾代智人了。而毀滅智人的三種途徑:生物工程,半機械人或是無機生命。
這些現在聽起來像天方夜譚的議題,將成為我們將來不得不面對的。而用現在的“智人大腦”去想象未來的那個新物種,這種努力也注定是徒勞的。
《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
今天的我們該何去何從?
如果說,赫拉利的《人類簡史》顛覆了我們關于人類進化的認知。他的《未來簡史》刷新了我們對未來的想象,掀起了全球關于人工智能討論的新思潮。而在“簡史三部曲”收官之作《今日簡史》中,作者將目光聚焦到當下,探討關乎人類命運的21個宏大議題。
現在的人類,面對著排山倒海般的信息轟炸,讓人們真偽難辨、無所適從;環境日益惡化,而所有國家卻不能勠力同心;人類掌握著毀滅世界的終極殺手核武器,而民族主義卻在日益抬頭;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有可能讓普通人失去一切社會地位,變得無足輕重;自由主義逐漸衰亡,而人們還找不到未來發展的道路。
作者認為,相比于歷史上的人類,現在的人類,雖然不再需要擔憂基本的生存,但面對的是更加錯綜復雜的局面,看似前途一片光明,可一旦跌倒可能就會萬劫不復。和前兩本?人類簡史?或?未來簡史?偏學術性的系統論證不同,這本書也是作者演講和文章的合集,在其中,讀者可以看到赫拉利的各種各樣的觀點,哪怕這些觀點會受到外界猛烈的質疑。
未來雖然可怕,但畢竟距離我們還很遙遠。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是,當下所有問題正在復雜化的今天,我們應該怎么辦。在行動之前,我們應該先搞清楚,什么會發生,什么不會發生。
什么不會發生?
機器人不會跟人類開戰。智能是學習的能力,而心智才是人類獨有的東西。與其擔心人機大戰,倒不如擔心一下別有用心之人利用人工智能來控制人類,無論是老大哥似的監視,還是人人靠吃藥來維持快樂的“美麗新世界”,都比機器人開戰更可怕。
戰爭不會大規模地發生。因為這個世界正在變得越來越沒有辦法通過明目張膽的掠奪盈利。當寶貴的資源變成硅谷里的科技成果時,人類暫時失去了在戰爭中獲利的能力。除了想要作死的國家之外,已經沒有人敢隨意發動戰爭了。
什么一定會發生?
機器人一定會搶走我們的工作。機器人在體力上早就超越了人類,在腦力上的超越也只是遲早的。就學習能力而言,人類不是人工智能的對手。當人工智能在體力和腦力上可以雙重碾壓人類的時候,人類的失業將無法避免。更何況,人工智能還有那么多優點,他們不會要求漲薪,沒脾氣,還不用休息。
未來人類的工作領域會越來越縮小,如何安置大批的失業人員,在經濟上資助他們,在精神上撫慰他們,將是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巨大挑戰
人類的幸福感會越來越低。正如你所能感受到的一樣,我們的人生意義正在瓦解。失去了親密的社群和可以交流八卦的對象之后,我們每個人正在變成孤島。失去了可以依賴的小型社群,同樣,我們也正在失去和自身的聯系。我們跟這個世界“時保聯”,卻越來越忽視身體的需求。
權力中心將會向科技中心轉移。未來最有權力的地方,不是政府,而是硅谷、后廠村。谷歌、Facebook、百度、騰訊,他們掌握人類大數據,將會擁有最大的作惡或者行善能力。
我們要怎么辦?
《今日簡史》提出,當前人類社會面臨著科技顛覆、生態崩潰和核戰爭三大挑戰。“國家”這一身份認同已不足以應對今天的挑戰,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獨立解決全球性問題。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正在顛覆原有的社會結構和分配方式,數據成為最重要的資源。
當數據巨頭比我們更了解自己,當“在線”成為一種生存方式,如何規范數據的所有權?能否建立起一個維護人類自由和平等的全球社群?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已使人類掌握了重塑和重新設計生命的能力。我們該如何運用這種能力,上演另一出全新大戲?
關于人生,作者認為,我們需要減輕痛苦的辦法。為了減輕生命的痛苦,無論是個人,還是科研,都應該加大對心智的認識。而不是更相信各種講述的高尚的吸引人的“故事”,頗有些“多談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的意味。
雖然我們可以通過科技來改變喜樂,但卻沒辦法改變“我就是我”。在人工智能在學習能力上全面戰勝人類之前,認識自己,是人類的一線生機。
我們需要擁抱科學,相信大數據,建立足夠大的數據庫,讓人工智能來做判斷。交出自己的判斷力,讓科學來替我們做決定。
正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一步步交出了自己擅長的東西,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機器。但是除此之外,我們并沒有別的路可以選擇。
雖然尤瓦爾·赫拉利給我們描述了一個非常悲觀的世界,但是在這個悲觀的世界里,還是有人類勝出的機會。當然,這個機會只屬于少數人。
對于關乎人類命運的種種議題,赫拉利在《今日簡史》中并沒有簡單給出答案,而是拋出了不少自己的各種觀點,引發我們進一步思考。
老牛精選
《人類簡史》《 未來簡史》《 今日簡史》
中信出版社
點擊下圖直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