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拙誠學堂
本文大約1800字,閱讀需要8分鐘
一個人的成就是否只能靠賺多少錢,做多大官來衡量?曾國藩曾教育子女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說明在曾國藩身上,他真正做到了將功名利祿視為身外之物,而只有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才是不可衡量的財富。
曾國藩的身上有著 “文學家”“軍事家”等諸多標簽,可他常說自己資質平庸,確實,他考了7次才勉強考上秀才,資質不算上乘。然而他還是成為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從曾國藩留世的家書、日記中不難看出,他之所以能成就一番大事業,正是因為經年累月的修習。
在他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的最大兩點,一曰自律,時刻規范自己的行為,有紀律、有計劃地進行學習;一曰有恒,絕不輕易改變已有的計劃,絕不輕易打破自己所定的紀律。為了激勵自己做到這兩點,曾國藩曾寫下一篇《五箴》,這五箴富含深刻的處事哲學與立身之道,我們在此節選三箴鞭策諸君。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茲。蓋古人學成之年,而吾碌碌尚如斯也,不其戚矣!繼是以往,人事日紛,德慧日損,下流之赴,抑又可知。夫疢(chèn)疾所以益智,逸豫所以亡身,仆以中材而履安順,將欲刻苦而自振拔,諒哉其難之與!作《五箴》以自創云。
我少年時不能夠發奮自立自強,時光荏苒,不覺就到了今朝。在這個古人早已學有所成、業有所精的年紀,我卻仍舊碌碌無為、一事無成,這不能不令我深感悲哀!為官后的生活不同以往那般清閑無憂了,人際交往之事越來越紛繁,而德行與智慧只會日益被瑣事磨損,自己的學識想來也會走下坡路,這是我已經意識到的。
一個人在疾病和憂患中可以增長智慧,而在閑適和安樂中只會體衰志散,我以一介中人之資今仕途平坦、家業順遂,在這種安順的生活條件下想要刻苦使自己振作起來,確實是比較難得!所以特意作了這篇《五箴》用來激勵自己!
煌煌先哲,彼不猶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聰明福祿,予我者厚哉!棄天而佚,是及兇災。積悔累千,其終也已。往者不可追,請從今始。荷道以躬,輿之以言。一息尚活,永矢弗諼。
成就昭彰的圣人先哲,不也只是一個普通的人?藐小微弱的我,同他們一樣都是父母所生。人生來并無不同,只區別于后天的努力而已。在聰明和福祿方面,上天給予我的已經非常豐厚了!如果我背棄天意只知道貪圖安逸享樂,只會遭受災難。
人這一生如果只是一味地積累悔恨而未有所奮發,其終生都將一事無成。已經過去了的事情無法改變,已經浪費了的時間也無法挽回,一切從今天重新開始。我會以我肩之力擔當起道義之任,將它傳播給蕓蕓大眾。只要我還有一息尚存,就不會忘記自己立下的誓言!
巧語悅人,自擾其身。閑言送日,亦攪女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聽途說,智笑愚駭。駭者終明,謂女實欺。笑者鄙女,雖矢猶疑。尤悔既叢,銘以自攻。銘而復蹈,嗟女既毛耄。
整日里想著該用什么樣的花言巧語去取悅他人,無非是給自己徒添煩惱;平日里通過閑聊來打發時間,也只是攪擾了自己的精神。有智慧的人不喜夸大炫耀什么,而喜歡夸耀的人必然不明智。道聽途說、不辨真假便到處傳播,智者聽了只會嘲笑你不辨是非,愚者聽了以獵奇之心繼續傳播。當愚者明白了事情遠非如此時,會認為你欺騙大眾,怨你恨你。嘲笑你的人更加鄙視你,這種時候你再去解釋或者發誓,別人也不會相信了。
禍從口出,君子處世,當謹言慎行,不逞口舌之快。認識到應該謹言慎行,所以立誓改過??扇绻懔⑹暮笠廊恢氐父厕H,可嘆你如同垂垂老矣之人那般昏亂罷。
自吾識字,百歷洎(jì)茲。二十有八載,則無一知。曩(nǎng)之所忻,閱時而鄙。故者既拋,新者旋徙。德業之不常,日為物牽。爾之再食,曾未聞或愆。黍黍之增,久乃盈斗。天君司命,敢告馬走。
我自識字伊始,經歷了許多事情。二十八年的時間過去了,卻沒有獲得一點真知灼見。以前所欣賞的東西,現在再閱時又覺得略有粗鄙。舊時的學業已經拋棄,新的愛好不久又會轉移。修德進業沒有做到持之以恒,卻借口說是外界環境的牽擾。那你一而再吃飯之時,怎么不見有自責自悔的表現。
無恒則無事可成,即便有千萬借口說服自己,結果也是顆粒無收。糧食一粒雖小,粒粒增加,時間長了亦能積滿一斗。我向天地神明發誓,今后要像駿馬一樣一日千里的馳騁。駿馬或許在一日間不見得須跑千里,但學習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摘自曾國藩道光二十四年所作《五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