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畫家藝術研究院
品味中國傳統書畫藝術話題,傳播正能量,發(fā)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霍克森胡椒瓶(銀鎏金)
尤斯塔斯圣物匣
索福克勒斯頭像
阿拉伯銅手
康侯簋
柿右衛(wèi)門瓷象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目前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大英博物館交流合作的新里程碑,也是近年來中英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展覽得到英國政府贊助支持。展覽將持續(xù)到5月31日。
該展覽緣起于2010年大英博物館與英國BBC廣播公司的合作項目——用100件館藏文物講述世界歷史。由于廣播節(jié)目在英國廣受好評,創(chuàng)下1100萬人同時收聽的紀錄,大英博物館又與企鵝出版公司出版了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中文版《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一書。在此書基礎上,大英博物館經過對文物進行調整后,推出了同名的展覽項目,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巡展。這一展覽已經在日本、阿聯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中國臺灣等地區(qū)的多家博物館展出,成為近年來國際博物館界的熱門話題。中國大陸是世界巡回展覽的重要一站。除了今年3月至5月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外,6月至9月該展覽將移師上海博物館。
展覽從大英博物館800多萬件藏品中精選出100件(組)展品,從奧杜威峽谷出土的石質砍砸器,到當代人工制品,縱橫200萬年,橫跨五大洲,向世界觀眾講述人類文明的歷程。與觀眾們熟知的世界史敘事模式不同,并非旨在展現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或者文明自身的獨特性,而是通過兩條線索突出其共性以及文明之間相互交融、彼此影響的事實。其一,資源、技術、思想、文化的傳播與共享,造就人類文明本身,自古以來這種交流與融合就從未中斷,并不斷塑造著文明的軌跡;其二,盡管不同文明擁有風格各異的面貌,但其共同關心、嘗試解決的問題卻是一致的,因此文明的差異并不是產生分歧的理由,而是可供互相借鑒的契機。雖然展覽的主線仍然是縱向的時間線索,但是在每一部分的闡釋中,上述兩條線索都隱含其中,并帶領觀眾通過解讀每一件展品去感受一部別樣的世界歷史。
在這部包羅萬象的展覽中,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引人入勝的故事,而這100件(組)展品的組合,則構成了一部絢爛多彩的世界歷史。這個展覽并非只是回顧歷史,而是肩負著通過解讀過去而創(chuàng)造未來的使命。
據了解,此次展覽的門票為50元,且展覽對公眾開放時,不允許拍照。
將中國國畫家藝術研究院置頂后,您可以第一時間獲取每日最新更新
「版權聲明」版權來自網絡,轉載需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