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我是騰騰爸: 周末長談:價值投資者眼中的企業成長性
股票的估值及選擇標準,歷來是股市交易者非常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
在專家、學者、證券分析師、網上網下各色大V、小V、甚或參與證券交易的平民百姓、販夫走卒那里,始終見仁見智、爭論不定而熱度不減、經久不衰。
任何一個成功的交易者,都必然有一套相對穩定、優越、成熟、自成體系、別具一格、既符合資本市場基本規律同時又適合個人稟賦、甚至性格特點的投資交易體系。
而任何一種投資交易體系,尤其是信奉和堅持價值投資理論的交易者,都需要重點解決一個基本問題,就是如何給股票估值。
股票的估值,也就是給股票背后的那個企業的估值,是價值投資者進行市場交易的基礎。貴的要適時賣掉,賤的要擇機買入。低買高賣永遠是賺取超額收益的不二法門。
這些理論說起來簡單明了,并不高深。但一旦進入實戰,常常是知易行難。
根本原因就是給企業估值殊為不易。
正因為不易,這才是這個話題成為話題,并持續爭論、經久不息的原因。
TTB自從擺脫初入股市時的懵懂狀態,投入價值投資理論門下的那一天起,也無時無刻地不在思考和探討這個問題。
思考和實踐的結果,就是形成了自己“兩低一高一輕”的整體擇股標準,即:低市盈率、低市凈率、高分紅率,外加一個輕資產。只有這樣的企業、這樣的股票,才能進入我的視野,千挑萬選精心介入后,才能放心地持有。無論大市好壞,無論大盤漲跌,無論賬戶盈虧,我才能做到心安人靜,達到一種手中有股而心中無股的入定狀態。
擇對于這套擇股標準,我在以前的雪球帖子《我是如何投資的——談談我的投資交易系統》中,有著較為詳盡的闡述。
之后,又在朋友不斷的質疑和征詢下,對如何給具體的一家企業或一只股票估值,進行了思考和總結,最終完成了新帖《我是如何給股市、股票定價與估值的》。
 最近的這張新帖《我是如何給股市、股票定價與估值的》,在毛遂自薦下還上了雪球@今日話題 。上話題榜的結果之一就是粉絲激增,而粉絲激增的結果之一就是引起了更多朋友的關注,在得到一些股友的肯定和贊賞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質疑和征詢。
本來是想平息話題的,沒想到引來更多的話題。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這是讓我萬萬沒有想到的。
但同時,這也是讓我激動的。
很多理論就是在這樣的質疑和爭論中建立和成熟起來的。
這讓我對網友提出的一些問題不得不進一步深入地進行思考。
這對我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自此輪牛市啟動以來,因為證券賬戶上的財富數字在短時間內得到一定的增長,又在雪球上發表了十幾萬字長帖混了一定數量的粉兒,TTB窮人乍富,有些燒包。這種心態的變化對一個交易者而言,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擾亂,與盡量客觀、公正的交易規則完全背道而馳。這樣的南轅北轍、背道而馳,從某種角度上講,堪稱損害。
在網友的征詢,和一些相當專業的質疑面前,我現出了保守謹慎的原形。
這讓我重新回到了多年來一直堅持不懈的道德原點:謙虛謹慎永遠是一種美德。
一句話概括之:燒包是丑行,謙虛是美德。
 
下面,正式切入今天的話題——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談談我對企業成長性在企業估值中的位置、作用的基本態度,一個是談談對我個人的投資交易系統中擇股標準的一點補充性思考。
前者談的是一個基本態度,是一種方向的問題。后者是對過往既成體系的一種補充,有完善修正之意。兩者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既有區別,又有緊密聯系。
且待我慢慢道來。
這張帖子會不會寫得很長,我不知道。我的特點就是想到哪寫到哪。沒有提綱,沒有草稿,說是信馬由韁也好,信口開河也罷,都無關緊要。緊要的是,你得允許我胡扯八道,允許我率性亂來——不自由,毋寧死。只有自由的寫作才能汪洋恣肆,才能天馬行空,才能熱情奔放,在我這兒,才能風雅有趣(有時候是風騷有趣
)。
還是那句話,TTB是話癆,有興趣有耐心的留下,沒興趣沒耐心的,趕快離開。
大道朝天,各走一邊。
丑話說在前頭,我很有民主意識的!

 
股友對我的質疑和征詢,主要聚焦于兩處:
一是有股友留言稱:按你TTB的擇股標準,那些市盈率高到幾百倍的股票就沒有投資價值嘍?那為什么一兩千倍市盈率的股票蹭蹭瘋漲,而你千挑萬選出的大藍籌卻不見得有這樣好的表現呢?
二是還有一部分股友留言或者私信:TTB,那些成長性高的企業在成立之初,盈利不大,甚至是很難盈利的,按你的擇股標準,豈不是也要把它們統統排除在外嗎?因此,不掙錢的阿里巴巴如何定價估值?虧損的京東商城又如何定價估值?
 
先回答簡單的,也就是第一個問題。
那些市盈率高的,小則上百倍,多則幾百倍,再則幾千倍的股票,有沒有投資價值我不知道,但因為它們不在我的擇股之列,所以它們是漲是跌,跟我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這就跟找老婆似的,那姑娘你看著再好,我看著不好,我不要。你看著好,你要。你別自己不要,還來我這里,不停地勸我,說她如何如何好,讓我要。這是不人道的。我二大爺兩千年前就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要,憑什么讓我要呢,對不對?
既然我已經決定不要了,她將來嫁人生子,生活好壞,跟我有什么直接關系呢?
也許她生重病陷困境,出于人道主義考慮,我會無償捐贈兩千塊錢聊表心意,但這跟我對她的基礎性判斷和評價能扯上關系嗎?說得再自作多情點:這跟我喜歡不喜歡她有什么關系嗎?
因此,不客氣地說,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問得弱智,一點也不高明。
我早就說過,價值投資者和趨勢投機者就像坐在兩駕馬車上的人,觀點不同,道路不同,各人過各人日子也就罷了,完全沒有爭吵互噴的必要。你罵我SB,我罵你SB,這世上從此多了兩個SB。你不罵我,我不罵你,相安無事,天下太平,世上也就同時少了兩個B貨。為什么喜歡徒生煩惱,多生B貨呢?
我的常識告訴我:市盈率、市凈率超低而分紅率超高的股票,早晚有一天會實現價值的回歸,即使不回歸,它也沒有深跌的可能。
因此,持有這樣既有安全邊際又有上升潛力的股票,才是我TTB的盈利之道。
我怎么會放棄自己的盈利之道而去做不精通、不熟悉的事情呢?那不是畫虎類貓徒增笑料嗎?這樣的傻事,我能去做嗎?
同時,我的常識還告訴我:做夢的股票,總有夢醒的時候;吹牛B的股票,總有牛B吹破的時候;講故事的股票,也總有故事講完的時候。
一旦結束,下跌勢起。
從哪兒來到哪兒去還是小事——關鍵的問題,你有可能是從中位上、甚至是高位上買票上船的,一旦股價一泄千里,再回原點,甚至再創低點,你的虧損又將如何彌補呢?48元的中石油,300多元的中國船舶,殷鑒不遠,何忘事乎?
趨勢的投機性上升就像一把野火,你不知道什么時候燒,也不知道會從哪兒燒,雖然燒起來時火勢甚猛,但它來得快,去得也快。
當它消失的時候便會無影無蹤。
再舉一個重口味的例子:在我眼中,買這種沒有安全、只有炒作的股票,就像搞一夜情。玩得時候刺激,超爽,但激情過后,它留給你的是思念、甜蜜,還是追悔、艾滋,那就不好說了。
也許有的人會說,沒事,我帶套。
帶套的確是一種防備,但據我所知,套套的歷史似乎比艾滋病毒發現的歷史要早。也就是說,這玩藝兒似乎并沒有阻止得了病毒的擴散和傳染。
也許有的人說,我就喜歡這樣的刺激。那我就沒話好說了。我只能弱弱地說,我相信,大多數的人、理性的人、甚至講點傳統道德的人,是不喜歡也不敢這樣做的。
也許男人心中人人都有一份艷遇的情懷,但理性襲來,往往激情潮退。于是,收起遐想,還是該干嘛干嘛去吧。
老話說,吃穿量家當,這是長遠之道。沒錢請客而貸款撐門面,這樣的人雖多何羨?
因此我只強調一點:每一種投資交易系統都是主人的一把篩子,被篩掉的股票,是沒有辦法再重新回到篩子的杯體之中的。
回來,還得重新被篩掉。
所以,以后老股友千萬別再拿一只明顯不合我要求的股票跑過來質疑我:TTB,你看這只股票漲得這么好,但是市盈率這么高,怎么解釋?
瘋了。
有毒。
趕快扔掉。
這就是我的反應,方法。
獨獨沒有解釋。
我是不會和瘋子、傻瓜多費唇舌的。
 
寫到這里,得表揚一下TTB為數不多的粉兒們,你們能經常到我這里來,堅持看我廢話連篇,你們是不簡單的——至少在行為上,你們已經不能算是瘋子、傻子了,即便有的人有一點瘋勁、傻勁,應該問題還不大,多聽幾回話癆者的布道,小毛病還是能看好的。

 
下面,重點談談第二個問題:我是如何看待企業的成長性的?在股票的選擇中,企業的成長性在我心中具有什么樣的地位?我是如何應對的。
一言以蔽之,就是談談我對企業成長性的基本態度問題。
 
談這個問題,只有和價值投資者談才有意義。
因為投機者往往是不在意企業的價值和估值的,在價值和趨勢的比較中,在基本面和技術面的選擇中,投機者往往更注重趨勢和技術。價值投資者往往有耐心,投機者往往沒有耐心。即便一些打著價值投機者旗號的人,本質上還是投機者,在他那兒,價值只是一個參考,而不是一個依據,所以歸根結底,他將表現出一切投機者所表現出的最普遍的那些特征:熱衷于掙快錢,喜歡跟風搶勢,擅長在泡沫的成長過程中煽風點火,最后要么在瘋狂中跳車,要么在瘋狂中翻車。
在翻車前跳車的那部分人將成為暴發戶。他的經歷將刺激他繼續尋找下一個炒作的話題。這樣他就能成為更大的暴發戶,或者在成為更大的暴發戶之前終于翻車。
說這些,我沒有吵架的意思。我只是描述一種事實:我并不反對投機,只要你確定你能在投機中取勝,或者你早有強大的心理足以應對翻車的沖擊和困難。
只要你OK,事情就OK。
我說這些話的意思是,我下面要說的話、要講的道理,是給價值投資者說的。你別用投機的思維來思考它,然后以投機者的邏輯來質疑它,那樣的話,一點意思沒有。只能激起情緒的火花,而激不起思想的火花。這樣是很不爽的 。
所以我們不要做讓彼此不爽的事。
那么,價值投資者對企業的基本面認識,是持什么態度的呢?
可以說,所有的價值投資者都非常注重企業的基本面——基本面決定了價值,而價值,則決定了投資者的交易決策。
這就是孫子兵法中講的“廟算”:打仗之前,得演算一番,看看天時、地利、人和是否站在自己這一方,勝算大,則打,勝算不大,就不打。
而企業的基本面呢,又分成兩種:一種是現實的基本面,一種是未來的基本面。
為了表述方便起見,我們就稱這二者為:現實派和未來派。
現實派認為:只要企業的過往歷史表現好,現實表現也好,那么這個企業就是一個好企業,它就值得我們投資。如果現在被明顯低估,那么它就更值得去大膽抄底、增持。
比如價值投資的老祖師格雷厄姆,甚至認為企業現在表現好不好都無所謂,只要現實的價格足夠的低廉,低廉到企業破產,清算的資產都能遠遠高于你買入的股價,那么這樣的企業對于投資者而言,就是好企業。你買下它,等它破產就行。若不破產,反而發展壯大,那你收獲的,不僅是利潤,而且還是超額利潤。這樣的生意,不僅值得做,而且還得搶著做。
所以純粹的現實派,往往是基于價值投資的基本教義行事的。
未來派則認為:現在哪怕企業是凈虧損的,但只要前程遠大,也是具有、甚至是極其具有投資價值的。隨手拈來的例子是:二十年前的萬科,十年前的騰訊,三年前的阿里巴巴。未來派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當年萬科是弱小的,但弱小就代表沒有投資 價值嗎?當年的騰訊也是不被看好的,但趨勢的力量最終怎樣?不還是把騰訊推向了成功的巔峰了嗎?再來看看阿里巴巴,當年無人問津,現在不在人家美國都炙手可熱嗎?以上這些例子,都還是國內的,國外的例子,還有一個更牛B的,那就是耳熟能詳的蘋果公司,當年要是花一萬元買了蘋果公司的股票,那現在得值多少多少身家云云。
 
用TTB的擇股標準,低市盈率、低市凈率、高分紅率,的確能把這些偉大的公司一個不剩,全部漏掉。
因此,在未來派眼中看來,TTB的確不是多么高明。這套擇股標準是落后的、過時的,是不值一駁的。
但是TTB卻不這樣認為。
 
我雖然注重企業的歷史和現實表現,但從思想深處,對企業的成長性也是不排斥的,甚至是非常看重的。每當決定購買一只股票時,也常常不自禁地意淫一下,這家企業將來的成長性會如何如何。
從邏輯上說,購買進一家成長性好的、能成為偉大公司的小公司、賺取超額利潤是投資的最理想境界。
但是一旦面對現實,我就常常冷酷地打斷自己的這種幻想。我常常想到的是,如果這家公司不能成長怎么辦?
我萬一要是看走眼了怎么辦?
我投資將會如何收場呢?
畢竟,在一名嚴格的價值投資者那兒,資產的安全性才是第一位的。正如巴菲特所言,投資的秘訣是:一是不虧本,二是記住第一條。連神們都格外強調資產的安全性,何況我輩乎?
所以未來派的最大問題就是未來。
你怎么會知道未來會怎樣?國家會怎樣?行業會怎樣?企業會怎樣?
正如未來派自己所言:當年的萬科是弱小的——當時有誰能拍著胸脯對世人打保票說,來買這家企業吧,這家企業將超越一切對手,成為未來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而且據我預測,08年后國家會有個四萬億刺激,房價會在短短的一年內翻上數倍?
還有騰訊公司,據我所知,當年它的創始人馬化騰先生是想把它以一百來萬元的價格賣掉的,但因為幾萬元的差價沒談攏,所以才得以保留的——連它自己的創始人都無法預測到它未來的企業價值,那些對此一無所知的旁觀者又怎樣對其進行預測和定價呢?
無獨有偶,剛才提到的蘋果公司,具說也是它的創始人之一,那個某某(因不出名,所以名字沒記住,有興趣自己找)只以幾千萬的價格就把自己所持有的股權全部出售給偉大的喬布斯先生了——記住了,喬布斯只有一個,而喬布斯當初收購股權,是為了控股企業,也不是為了單純的投資股票。也就是說,在蘋果還沒有崛起前,世上也是沒有人能預測到它會成為今天的蘋果公司的。
還有那個阿里巴巴——當初馬云在西湖邊創業的時候,就跟一個要飯的一樣。在西湖邊晨練,馬云也是見一個人推薦一個人,不厭其煩地向人介紹自己的偉大構想、創業計劃。可國內究竟有幾個人看出阿里巴巴將來會在美國上市,一股能值幾百美元?馬云預料到了嗎?如果真的預料到的話,他的公司股權為什么那么低?甚至還不如一個日本人?
所以,所謂的偉大的公司,都是在成就偉業后,才被世人熟識的。
未來派的投資邏輯是建立在事后諸葛亮的智慧上的。
網上有個叫沙黽農的人,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是:要大膽持有那些能成為大公司的小公司的股票。
在我眼里,這就是一句廢話——請問沙老先生 ,你看看中國這些公司中,哪家公司將來是能成為第二個萬科、第二個騰訊、第二個阿里巴巴的小公司的?
我打一萬個賭 ,他說不上來。
要是說得上來,早說出來了。
也就是說,未來派的價值邏輯是建立在預測的基礎上的。那么對這種預測,我可以一句話總結:你能猜得對國運,你猜不對行業;你能猜得對行業,你猜不對企業。
在萬科之前,全國有無數家房企——你怎么知道是萬科成為了萬科,而不千科億科呢?在騰訊之前,中國也有其他很多種網聊工具,你怎么知道是騰訊成功,而不是王訊李訊呢?在阿里巴巴搞電商之前,中國也有其他很多家電商,但你怎么知道是阿里最終勝出了呢?
我相信,這個世上,是有能人的,是有人能夠做出預測的。
但當我們面對蕓蕓大眾的時候,我們能挑選出幾個這樣的能人呢?
能人不需要我們去啟蒙、教育,能人也不是靠啟蒙、教育來成材的。
而TTB,還有TTB雪球小站上的這些???,絕大絕大多數都是常人、凡人。我們的投資哲學,必須、只能站在常人、凡人的立場上去選擇和建立。
 
預測未來,只有四類人能做到:一是天才——我相信這個世上是有天才的,但我堅信,這個天才很大的概率不是你我;二是神仙——如果這個世上真有神仙的話,神仙是能預知未來的,我現在有一股友,每天買股票時就喜歡先來上一卦,天天堅持,樂此不疲,但據我所知,至今還在朝股神的方向努力,沒有成為真正的股神;三是騙子——TTB是話癆,但不忽悠人,騙子有時話不多,但常常殺傷力巨大;四是憨子——現在迷信未來的人是很多的。
 
交易者心理分析學派有兩個重要的論述:
一是投資證券是一項概率游戲。也就是誰都無法確定我的決策一定是正確的或一定是錯誤的。只有概率大小。當成功的概率大時,就去做,當失敗的概率大時,就不去錯。投資的概率是能分析出大小的,賭博的概率永遠是一半一半,而這就是投資和賭博的區別。
二是未來的市場是不可預測的。正因為未來是不可預測的,所以我們投資、交易的依據是事實,而不是預測。我們只有依據市場所呈現出的一些事實的東西來作判斷和決策,而絕不能靠算卦來占卜吉兇。這一點,又把投資和迷信活動作了區分。
基于以上兩點,把企業的未來價值判斷完全建立在預測和妄想中的人,不是賭徒就是神棍。
也是基于這一點,我雖然重視企業的未來成長性,但我實在沒有能力去預判這種成長性。
如果你是少數的天才、能人,有超越世人三十年的眼光和胸懷,那么你完全可以不顧企業當前的市盈率、市凈率、分紅率,你就按照你的胸懷,循著你的眼光,購買未來的大企業。
恭喜你,你的投資業績,一定會遠超巴菲特。
 
寫到這里,我突然想到一兩個月前,我在雪球上曾看到一位大神談論價值投資的分類與代際問題——他把價值投資分成三個時代:第一個,是1.0時代,也就是嚴格的格雷厄姆時代,特征上文已有論述,不再重復;第二個,是2.0時代,也就是巴菲特時代,在格雷厄姆的基礎上稍有偏離,在注重現實的基本面的基礎上,兼顧一下未來的成長性;第三個,就是3.0時代,說了很多,我總結一句話,就是投資市夢率時代,邏輯基礎見上文未來派。
當時,對這個價投3.0時代,我有一段回復評述——剛才我費了好大的勁,終于找到了這段回復,復述如下:
“這種方法關鍵的問題是找準未來的方向和趨勢,但我實在想不出我們如何對未來進行定量定性分析?若不能,何談價值?一萬家電腦公司只出一家微軟,一萬家手機廠商只出一個蘋果。我們如何提前五年十年挑選出并潛伏進去?若待趨勢明朗抉擇,與2.0時代有何區別?若鼓勵大眾為買準一家未來的微軟或蘋果而購買這一萬家公司的股票,這還算得上價值投資嗎?我感覺這套理論是在為今日創業板瘋狂尋找托詞的,因此,我對價值投資3.0時代暫持保留意見!
個人認為,成功的投資方法應該是能普遍取得成功的,并且是能不斷被復制的,簡言之,是簡單而實用的。只能為小眾掌握的投資方法還能算是投資方法嗎?有人買彩票發了大財,用最小的投入賺取了最大的利潤,但你認為那是價值投資嗎?”
今天重新回味這段論述,TTB依然對自己的觀點深信不疑。
并且看到自己幾個月前就有這番見識,真是得意非常!
 
再來反觀一下現實派:注重企業的歷史 和現實,感覺到股價與估值相比明顯低估,然后大膽買入——這種行為,雖然似乎缺乏遠見,但卻牢牢地把握住了投資的實質——基于價值的現實計算 ,而非價值的幻想臆測。
再說,現實派也并不反對企業的成長性。
只是對其成長性的估值必須建立在看得見、摸得著的計算和推測的基礎上。
理性的計算和推測,只是拒絕講故事、吹牛B、做白日夢而已。
有人說,用你TTB的這套“兩低一高一輕”擇股標準來選擇股票,機械呆板得就像刻舟求劍,另外還會把未來的好企業漏掉!
是的,我承認我的這套理論還不完美,還有缺陷,這一點,過一會專題論述。但是說我刻舟求劍,也只是因為你的膚淺、武斷和偏見罷了。
這幾項指標雖然簡單,貌不驚人,但就像幾條縱橫交錯的經緯線,有序而細致地織就了一張網:在這張網上,每一條線、每一個點都不是孤立的,它們緊密配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任何一只股票都不是用一個指標就能概括的,只有全部或大多數符合要求,才能進入我TTB的法眼。
正因為如此,兩市幾千只股票,最后往往只有那么幾只成為我的盤中小菜。其它的,愛上哪玩哪玩,愛干嘛干嘛,一如本文開頭所言,完全與我無關。
也許我會漏掉一些將來能成為偉大企業的好企業,但被我選中的卻大多現在就是好公司。
投資的本質是概率論的通俗化,是在不確定的市場中尋找一種營利的確定性。我以前講過一家雞湯店油餅鋪的故事:好的企業正如那家雞湯店,只要有固定的營利,能夠永續經營,即使沒有多大的成長性,沒有擴張經營,長遠而言,它依然能夠成為市場上的大贏家。
 
當然,在賺足現實營利性的同時,又能兼顧一下未來的成長性,魚頭魚尾通吃,這樣的好事,不是讓人更愉快嗎?
基于這一點認識,我對自己的投資交易體系中的擇股標準,還是有一點補充性思考的。
我認為,可以借鑒小小辛巴先生的“困境反轉”理論,引入市銷率這個概念。
一家企業,當主營收入突然增大時,這往往意味著業績的好轉——因此,市銷率的突然下降,往往就意味著企業增長的春天來了。
這個,就是業績的報喜鳥。
將它融入我的“兩低一高一輕”體系,變成“三低一高一輕”,也許會更科學更合理一點 。
但是需要聲明一點:這種營收上的突變,往往只是反應著企業短期的經營狀況——它跟動輒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三十年的企業長期成長性,還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說了這么多,這張帖子,其實就一個中心思想 :價值投資者不是不重視企業的成長性,只是因為無法預測未來,而不得不重新退居保守——關注現實,實在是價值投資者不得不無奈而為之的事情。
在人類能夠對未來進行準確定量定性分析之前,我們暫時,還是像現在這樣吧。TTB能提出自己的投資交易標準,已經很不容易了。
能掙錢就行,能掙錢就意味著這個體系還是有利用價值的,不是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93老股民
《投資要義》之股票投資摘記及分析
股票投資方法——認識股票及股票市場運行規律
市盈率為負數是什么意思?市盈率為負數的股票能買嗎?
投資理財經典語錄
我是騰騰爸: 睡前一帖:大白話揭秘凈資產收益率(ROE)的奧秘 原創 2017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安县| 息烽县| 桃江县| 宝山区| 大宁县| 连江县| 南投市| 尼勒克县| 太仓市| 申扎县| 新余市| 花莲县| 民县| 陇西县| 莱州市| 瑞丽市| 陵川县| 外汇| 龙岩市| 延安市| 沭阳县| 夏邑县| 汕头市| 旬邑县| 沙雅县| 容城县| 沁水县| 城固县| 九龙县| 大姚县| 贡嘎县| 昂仁县| 黄冈市| 南阳市| 烟台市| 左云县| 霍州市| 凤城市| 门源| 长白| 宁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