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很多媽媽聊起小朋友的健康問題時,都會說到自己家的小朋友脾胃不好,經常容易積食,這種情況該如何調理。
小孩子脾虛積食,多是因為長期喂養不當,脾胃受傷形成的。
所以調理起來也不是通過一兩個方法就可以解決,而是長時間、慢慢系統調養的一個過程。
所以這一篇文章,會帶著大家具體了解小朋友脾虛積食,以及它產生的根本原因,幫助媽媽們從根源上找到調理脾虛積食的方法。
什么是脾虛積食?
很多媽媽說,給小朋友吃的不多,平時也沒有吃太多甜膩寒涼的食物,但還是會經常性的積食,反反復復總不好。
一般這種情況,說明小朋友自身的脾胃可能已經出了問題。脾胃的動力不夠,不能正常消化吃進去的食物,就會表現出反復性脾虛積食的情況。
這個時候積食已經積在了脾,就不能只給寶寶吃一些消食的藥物了,更重要的是,要把脾胃調理好。
只有把脾胃的功能慢慢調整到正常的狀態,讓脾胃自己去消化吸收吃進去的食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為什么小朋友會脾虛積食?
脾虛積食,主要是因虛致積。為什么脾胃的動力會不足呢?
一方面,小孩子的臟腑本身就處于一個形而未充的狀態。《小兒藥證直訣》里有講到,小孩子的特點是,“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
意思是說孩子的五臟六腑雖然成形了,但還沒有健全,更沒有足夠的強大,特別是以脾為突出。
實際上,孩子的很多毛病就是因為臟腑嬌嫩,不能完全消化吸收食物造成的。
因為臟腑嬌嫩,也就意味著孩子的五臟六腑如果沒有按照其自身的規律養護的話,會特別容易受到傷害。
另外一方面,如果說小朋友日常喂養不當,或者自己不知道節制。最終就會飲食受傷。
《醫學正傳》上講:
“父母不能調攝,唯務姑息舔犢之愛,遂令恣食肥甘,與夫瓜果生冷,一切烹飪調和之味,朝餐暮食,漸成積滯膠固……而諸疳之證作矣。”
寶寶的脾胃就像一個小型的洗衣機,每次只能洗幾件單衣的那種。
如果寶寶吃的太多太雜,就像把一件超厚的羽絨服放進這個小型洗衣機,不但羽絨服洗不干凈,時間久了,洗衣機也可能會壞掉。
對于小朋友來說,在脾胃發育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
由于過往喂養不當和過度治療的原因,導致脾胃一直在被消耗,而沒有得到真正的養護,最終導致脾虛積食。
所以現在很多小朋友,都多多少少會存在脾虛的情況,只是程度有差別。
如何判斷脾虛積食的情況呢?
我們把脾胃比作為一臺給身體正常運轉提供動力的機器,它能消化吸收吃進去的食物,轉化為身體所需要的營養。
如果脾胃的動力不足了,身體就會出現一些反常的現象。
脾胃虛弱,運納失職,那些沒有被消化的食物就會積滯在中焦,從而中焦的氣機也因此被阻滯,升降失調,變得不通暢。
所以脾虛的小朋友積食時往往會表現為下面幾個方面:
①不想吃飯,一吃肚子就會飽脹
②小肚子容易脹滿,但喜歡被人按
③大便溏薄,酸臭,還會夾雜一些不消化物
④有時候會嘔吐一些酸餿的食物
⑤晚上睡覺不安穩,胃不和則臥不安
⑥舌苔白膩
脾虛夾積的孩子,也因為脾胃虛弱,中氣不運,不能化生精微變為氣血,濡養機體,久而久之,就會表現為:
①精神不好,玩一會就容易累
②面色看起來黃黃的
③形體很瘦,不長肉
④嘴唇舌頭顏色很淡,沒有血色
因為脾無力運化食物,但是身體吸收不到營養,于是又會發出求助信息,就需要吃更多的東西。
所以還有很多小朋友特別能吃卻不吸收,就很容易腹瀉,聞嘴巴也是臭臭的,舌苔厚膩,積食的狀態反復出現。
當脾虛遇到積食,該怎么辦?
如果小朋友有脾虛積食的情況,想要調理的話,應該怎么辦呢?
雖然不同孩子的實際情況會有一些差異,但是大體上來說,主要會有3個大的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調養好孩子的脾胃,從根源上去解決積食的問題。
①
寶寶積食時,不僅要消,而且要補
對于脾虛的孩子,在消食的同時,要記得扶正。
因為消食的藥材一般都會耗氣,需要調動身體的元氣,才有力量來消化那些體內垃圾,并幫助排出體外。
除此之外,在積食的初期,也要注意飲食清淡,不給脾胃太多的負擔。同時適度運動,和保持開心愉悅的心情,讓小朋友的身體慢慢的去調整。
脾虛的小朋友,在積食時我主要推薦給大家這幾味藥食同源的食材,不僅能幫助照顧消食化積,還能夠匡扶身體正氣,給脾胃增加動力。
消食化積,一般用到的主要是這幾味食材,山楂、炒麥芽、炒雞內金、焦三仙。除了消的食材,還需要增加一些補的食材。
一般用到的健脾食材,主要就是山藥、蓮子肉、茯苓、薏米、芡實、紅棗這幾味。這樣攻補兼施,才是調理慢性的、無形的積食的思路。
山楂六物膏主要針對的就是脾虛積食,是由山藥、鐵棍山藥、炒麥芽、茯苓、若羌棗、炒雞內金這六味復配而成。基本上能正常吃主食的的小朋友可以直接泡水來喝。
如果是對于年齡還比較小的小寶寶,或者在積食的初期,在調整飲食的同時,可以用比較溫和的淡豆豉。
一般抓一小把20~100粒之間(看孩子年齡),大火燒開,轉小火煮1個小時左右變成濃湯。
另外平常輕微的一時積食,如饅頭吃多了,就喝點山藥麥芽水,不一定是需要全部都用焦三仙。
總之在調理孩子積食時,媽媽可以靈活的去運用各種健脾、消食的食材。
②
尊重脾胃的本來規律
如果是脾虛的孩子,平時在沒有出現積食的情況下,更多的就是日常對脾胃的呵護了。照顧好脾胃就需要了解它們的喜好。
雖然不同小朋友的脾胃,有不同的脾氣和容忍度,但總的來說,對小孩子嬌嫩的脾胃不友好的食物,相對來說是這樣的:
① 油膩的:炸雞,紅燒肉,豬蹄,烤鴨
② 甜膩粘膩的:蛋糕,巧克力
③ 生冷寒涼的:水果類,尤其是高糖分的水果,冰淇淋、飲料等等
④人工制品:餅干、薯片,膨化食品
除此之外,在感染了風寒,或者其他病邪時,脾胃的挑剔程度也會直線上升,更需要特別注意。
脾胃喜歡的是什么呢?脾胃最是喜燥惡濕,所以日常吃的食物,最好是溫熱的,軟一點,沒那么粘滯的。而且要很簡單,能立即轉化為身體能量的食物。
③
脾胃不僅是補,更多要靠養
反饋式喂養大法
這也是我們經常會強調的一個方法,反饋式喂養。小朋友不一定是不能吃肉蛋奶,或者是水果。
適合吃什么樣的食物,最重要的是“嘗試”和“觀察”。通過對孩子身體長時間的了解,才能找到每個孩子的規律。
不過,也有一些大的原則我們可以遵循。
1. 根據孩子當下的情況選擇食材。
如果吃了某樣食物之后,大便很順暢、形狀和顏色都很正常,睡眠安穩,那么就可以認為這個食物,現在身體是能接受的。
如果吃了以后睡眠不好,大便也變得粘滯或者臭,而且經常性的反復,就說明現階段不適宜。
2. 吃自然原味的食物。
盡量選擇自然生長的食物,或者用蒸煮的方式來烹飪食物,讓孩子吃到食物的原味為最佳。
原味的食物可以讓孩子第一時間能夠分辨到,這個是不是自己當下身體需要的。
而且寶寶臟腑嬌嫩,還處在一個生長發育的階段。吃原味的食物,對脾胃的刺激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