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梨在頭條號、簡書、微信平臺上都有寫作,編輯文章的頁面其實都大同小異,但同樣一篇文章,推送出來之后,讀者的感興趣度卻大相徑庭。
每個平臺的讀者都不一樣,所以沒有絕對正確的文章,只有適合的文章。所以,即使是微信10W 的爆文,也未必普用。
挽梨就來分析下這3個平臺之間的區別好了。
▼
1 頭條號
▼
在頭條號寫作也有4個多月了。多少對讀者群有點了解。
頭條號偏社會化。讀者感興趣的話題,多是互聯網、明星八卦、時裝搭配、婚姻情感等。也多是快消型的社會新聞、碎片信息,不需要太多思考。
18-30歲的讀者群最多。
閱讀群體中,24-30歲的讀者要高于18-23歲。所以,頭條號的讀者多是步入社會的上班族。
挽梨覺得很有趣的一點:當專注寫微信觀察、運營類的文章時,挽梨的讀者群里,男性占到70%以上。當挽梨專注寫美妝護膚類文章時,女性占讀者群里80%左右。
同樣是寫微信運營、吐槽的文章,在頭條號的推薦量,剛開始有幾千以上。而在簡書上,則少有人關注。
同樣是寫干貨類的文章,頭條號的閱讀量偏低,而在簡書上卻有很多讀者喜歡。
同樣是寫旅游攻略類的文章,頭條號的推薦量、讀者感興趣程度特別高。而簡書的投稿通過率、上榜率、讀者感興趣程度則正好相反。
同樣是寫職場類的文章,頭條號的職場專欄推薦量和閱讀量都不高,讀者興趣度也缺缺。而簡書的讀者們卻抱有異常大的熱情。
如果說兩個平臺都比較受歡迎的文章類型,應該是美妝護膚類。這是挽梨現已有的經驗。
而只是通過觀察得來的結論,都受歡迎的還有追影視熱點的文章。只不過,頭條號追的是明星八卦,簡書追的是心靈雞湯。在追熱點這件事上,微信平臺倒是將八卦雞湯都包了。
如果說頭條號、簡書、微信三個平臺有什么區別,挽梨是這樣分類的:頭條號偏快消型社會類文章,簡書與微信雖然都熱愛雞湯,但簡書偏干貨多些,微信偏情感類多些。
2 簡書
▼
挽梨一直都很奇怪,簡書的首頁,雞湯起碼占一半。
后來,挽梨發現,喜歡自己文章的,多是同齡人,讀者群偏年輕化。
就拿頭條號作比較吧。頭條號的讀者群,24-30歲的上班族多些,所以他們看頭條號是為了釋放壓力。而簡書的讀者群,18-23歲的在校大學生多些,所以他們總是喜歡看一些關于職場、人際關系、時間管理、干貨類的文章,來滿足自我提升的需求。然而,簡書上許多人際關系類的文章,內里都是濃濃的雞湯......
此外,挽梨還發現一個現象,頭條號、簡書,都不適合發情感故事類的連載文章。也就是說,頭條號和簡書,其實跟微信平臺一樣,還是偏碎片化文章型,而非像小說網站那樣的故事連載類平臺。
不過,在簡書上寫作有個特點。雖然一開始作為新人,投稿首頁容易被拒,不過慢慢地寫多了,就容易通過、上榜。也漸漸為人所知。關注的讀者因此積累。算是一種無聲的鼓勵形式。
都說簡書上潛藏著很多編輯,這話不假。碰上正好適合的文章,就會有編輯主動簡信聯系。所以,在簡書上寫作,除了適合的文章外,還需要堅持寫深度文。挽梨這話,可不是“只要堅持寫就有收獲”的雞湯,而是要堅持寫有實質性價值的文章。
3 微信平臺
▼
微信平臺與頭條號、簡書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文章的傳播途徑相對封閉。主要靠微信公眾號的粉絲積累 朋友圈轉發。剩下的,全靠自己投稿公眾大號或是互推。不像頭條號有推薦,可以推薦到首頁、專欄。簡書有投稿,可以投稿,有機會收錄相關文集和首頁。
此外,頭條號是機器運作審核,簡書有編輯審核,微信則沒有。
微信的讀者群,可以說遍及各個年齡段。其中,父母輩就占據了半壁江山。每個公眾號的定位不一樣,讀者群也就不一樣,受歡迎的文章自然不同。
60后關注養生、新聞。
70后關注教育、婚姻、情感、社會政策。
80后關注職場、育兒、人際關系、理財、吃喝玩樂。
90后關注興趣愛好、明星熱點、干貨、吐槽。
后記
挽梨的初衷,就是以自媒體的身份,寫自己喜歡的文章,來記錄生活。這也是挽梨寫的文章涉及范圍比較廣,持續性寫作的原因。
雖然很多大咖警告過,做自媒體的,就要細分出一個領域,找準自身的定位,這樣才有市場。但挽梨寫到現在,依然喜歡想到什么寫什么的隨性。永遠不知道下一篇可能寫什么類型的文章,才有新鮮刺激感。這也是生活的精彩之處,隨時隨地去探索。
當然,寫的文章比較雜,不代表挽梨東寫西寫,還是會給文章分類。有的文章是一個系列,方便更好地追蹤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