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的學習和教學里總是貫穿著一種隱隱的感知,然而每每想要做出個所以然的東西,卻往往言不達意,抑或是自己沒有理解透徹。
語言和情感究竟是什么關系?暫時不想探討語言和理性抑或情感與理性的關系,因為就我看來邏輯思維屬于進化階段中人類意識活動的較高級形式,屬于基礎形式的發展和升華。亦即如若基礎結構沒有明確的把握,強要理解理性的功能作用以及和語言和情感的互動關系的話是很冒險的。
首先我們要承認,人一定是先產生了情感,之后才有了語言。我們可以說,許多動物包括平常可見的貓狗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有類似于情感的反應,至少可以從行為模式上看出來,但據我們了解人類應該是現階段唯一掌握語言的動物。如果我們把情感定義為智慧體對于特定刺激做出特定反應的內在動因的話,那其實通過一系列條件反射實驗也可以在更低等的動物身上建立情感。試想一只狗見到肉骨頭的時候的內在動因驅動其根據經驗而做出去啃食的反應,其實和我們人類在見到異性時難以覺察的些微興奮感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的。
情感屬于先天的物質基礎和后天的環境影響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特定行為傾向,其中特別強調后天的學習。簡單的說,如果沒有人教你怎么去愛,你真的可以沒有愛。心理咨詢的案例中曾經出現過,小時候沒有在父母處得到關愛和鼓勵抑或認可的咨客,長大以后在情感方面完全空白,并且時常陷入孤獨抑郁的精神危機,并且對他人的親近表現出明顯的抗拒和懷疑。
假設一個人的情感按照正常的過程成長,那么可以假定到達一個臨界點,情感的強度變得相當可觀了。此時語言的出現就變得相當重要了。如果把最初的情感都歸結為某種形式的欲望的話(實際大部分的情感最終都可以歸結為某種欲望),這個欲望的強度在此人的這個臨界點時就強大到了本人可以感覺到的程度,此時需要及時滿足這個欲望的這種迫切性就迫使個體改變其行為方式,因為仿佛有一種機制在控制著生物體的進化和發展:如果可以明顯地感知到某種欲望的沒有滿足,那么這種匱乏就證明個體需要做出行為方式上的某些改變。回到剛才的臨界點,在達到臨界點之前個體的行為模式假設為不行為,那么到達臨界點之后就變為行為了。我們可以常常見到一只被激怒的狗會蓄勢待撲,緊咬牙齒,發出低鳴,這可以理解為狗的憤怒情感到達臨界點以后狗的行為方式的改變(由原來的放松變為現在的緊張)。
那么這種行為方式的改變和語言又有什么關系呢?在語言出現的早期,大致可以看出有兩種功能:第一功能是宣泄情感;第二功能是交換信息。所有經歷過大喜大悲的人都有這種感覺,在那一瞬間特別希望大吼一聲,讓全世界都聽見。宣泄情感這部分的功能實際上只能說是一種演變功能,本質上還是交換信息。當一些動物遇到敵人時,首先是發出威脅的聲音,這樣能夠避免爭斗。這是條件反射訓練的結果,每一次只要自己發出憤怒的聲音,敵人就會大多選擇離開,這樣對于這個動物來說就產生“獎賞”的效果。這是行為方式改變的好處,而逐漸由動物所感知和記憶。這種以發聲為行為方式改變模式的嘗試可以視為語言的雛形。當然究竟是以退敵為目的在先還是以同類交流為目的在先,已經無據可考了。
可見,實際上語言的發展是與情感息息相關的。可以說情感是語言發展的驅動力。當然這種驅動力是以最基本的生存為核心的。這種生存指的是能夠在高度社會化的環境中以語言交流為手段與其他社會實體發生聯系,較好地適應到這個社會環境中去的能力。簡單的例子,渴了想喝水就可以問母親水在哪里或是要求她給自己一杯水。也就是說,沒有這種欲望的驅動,人就不會使用語言工具進行交流。并且相對的,如果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對其沒有任何情感的投注,學習語言的效率就會相當的低!
這種情感的投注是一種廣義的情感,不是指心里對自己默念100遍:“我愛英語。”這情感的對象不是英語,而是客觀世界,英語只是對客觀世界進行控制和改造的一個媒介和工具。問題來了:如果我們都能以中文來保證生存,那么我們就不會對英文寄予太多的情感。
解決的辦法有很多種:自我暗示、轉換環境、改造環境。
所謂自我暗示,需要有技巧地展開想象。比如每每在學習一個英文句子的時候,就開始聯想自己會在什么情況下面用到它,會用怎樣的語氣說出這一句話,以及說出這一句話對方會產生的反應應該是怎樣的。我常常就會在讀散文的時候就想象自己面前是一個聽眾,把自己的感情全部通過語言傳遞給他。
所謂轉換環境,就需要物質的支撐,簡單點說,就是把自己扔到外國去,或者扔到一堆外國人中去,逼自己用英語生存。有條件和勇氣的話,這是最快的方法。
所謂改造環境,就是有意識的讓所要學習的語言占據自己生活的大部分篇幅。大學時,我常常在人人鄙視的情況下堅持能說英語就不說漢語,看的報紙、雜志、小說也都是英文。在這種“虛擬”環境中,語言的接觸開始頻繁,承載情感的機會增多,增長也明顯加快。
另外需要重點提出的就是小說是我們中國學生最適合的學習方式。小說能夠幫助我們完成自我暗示,因為讀小說的過程就是把自己當作主人公的過程,所以投注情感都是自發的、下意識的、高效率的。我常常會在閱讀小說到興奮的時候就完全忘記了自己是在以英語閱讀,因為已經完全融入到劇情中去,投注的情感已經到達了很深的地步。此時的語言學習效率是相當高的,因為英文在這時已經不僅僅占據了情感,甚至已經開始融入人類的高級意識活動--邏輯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