瑄兜媽原創經驗分享
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文/瑄兜媽 2015-10
前面文中瑄兜媽說過:識字只是工具,而閱讀才是最終目標,只有通過不斷的閱讀運用,識字這個工具才會越用越順手。沒有閱讀配合,識字只是空中樓閣。識字和閱讀其實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那二者之間如何配合,才能讓實現自主閱讀的過程事半功倍呢?
瑄兜媽說:在親子閱讀開始之前,先引導寶寶認識一些基礎高頻字,再進行親子閱讀,效果會比較好。記得備考大學英語四級的時候,基本都是人手一本星火英語高頻詞匯。漢字同樣有高頻字,不過我們通常稱為常用字。例如:日月星辰,山石田土等。這類常用字,一般都是象形字,即由圖形演化而來,所以配圖認知比較容易記憶。引導寶寶識字的方法多種多樣,以下是瑄實踐過較好的方法。
1 構建圖形敏感
瑄非常喜歡拼圖。一歲半開始玩,一歲七個月時,就能自己拼5-8塊積木的圖案。一歲九個月就能拼中國地圖,兩歲兩個月可以拼世界地圖。瑄兜媽覺得,在瑄識字的過程中,拼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漢字大多是象形文字,文字來源于圖形,或者說,漢字本身就是一種圖形。在拼圖過程中,瑄不知不覺就建立了對圖形的敏感。樂高也有同等作用。拼圖和樂高不僅對識字有幫助,并且鍛煉孩子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力,是非常實用有趣耐玩的玩具。
Ps.關于拼圖和樂高,這里就不贅述了,后面會專門發文分享噠!
2 學以致用
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的指認可以幫助寶寶識字,例如廣告牌,店鋪名稱,路標等。瑄在玩中國地圖的時候,瑄兜爸媽就經常指認上面的文字,告訴他這個是北京,那個是河北,這個是內蒙古自治區,那個是新疆自治區。瑄一歲九個月能拼中國地圖的時候,這些省區的名稱他都已經認識了。
3 興趣引導
善于利用孩子的興趣引導識字。瑄小時候特別喜歡打電話,所以瑄兜媽就把手機通訊錄里跟瑄有關系的人的名字,都改為瑄的稱呼。比如,小姨,姥姥,爸爸,舅媽等,瑄經常打電話,很快就認識了這些跟稱呼有關的文字。
瑄喜歡玩拼圖,繼積木拼圖和中國地圖拼圖之后,瑄兜媽又買了一套小小孩識字拼圖,里面都是例如日月星辰,山石田土之類的高頻基礎字。六張板大概一百六十個字,玩了一段時間,瑄基本能認識了大部分字。市面還有掛圖,圖形大卡等都可以幫助寶寶認知常用基礎字。
4 指讀
指讀即在親子閱讀過程中,家長用手指著文字閱讀。指讀時不要求孩子盯著文字,他可以看文字也可以看圖畫,只是要求家長在讀的時候,用手指著文字,形成語言和文字的對應即可。指讀是最重要的識字方式,也是大量識字的基礎,在閱讀中識字才是有效識字,才能達到認知、理解并應用的目的。
5 識字誤區
1) 忌單純認字。
除部分基礎高頻字外(如日月星辰,山石田土等),其他文字的認知應該在閱讀中進行。只進行單字認知一方面會影響閱讀理解力,另一方面會影響閱讀速度。實際上,在閱讀中,孩子認知的是詞組和句子,而不僅僅是單字。舉例說明:瑄三歲的時候雖然能自主閱讀,但經常會混淆詞組中的兩個字,比如“油漆”,如果單拿出“油”字,他有時會讀成“漆”,其實油漆兩個字一點相似都沒有,只是他認知的是這個詞組。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也不需刻意糾正,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和識字量的交叉,孩子會自動更新大腦中的識字庫,我們需要的只是時間,靜待花開!
2) 忌經常考問。
不要總是揪住孩子問,這個字念什么,那個字念什么。再好的興趣也抵不過總是考試,經常考問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瑄2歲開始親子閱讀,2-3歲階段,瑄兜媽基本沒有考過他,只是通過側面觀察,比如他在IPAD上查找兒歌,在馬路上認標牌,拼圖等等來猜測他大概掌握多少字。瑄3歲后,瑄兜媽采取的方式是隔段時間讓他讀一頁新書,按比例猜測他的基本識字量,來決定接下來買繪本的難易程度。
最后瑄兜媽還是想說:作為家長,平常心很重要,只問耕耘,不問收獲,時間到了,自然會有回報。
本平臺文章皆為原創,歡迎轉發。
轉載請微信(xuan100831)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