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閱兵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二戰初期,德軍憑借閃電戰這種新式戰術連續攻占波蘭,丹麥,挪威,荷蘭,盧森堡,比利時,南斯拉夫和希臘。截至1941年6月22日,除了蘇聯和英國,整個歐洲幾乎都處于德軍的控制之下。
德軍坦克部隊
1941年6月22日,德軍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蘇德開戰之初,德軍兵鋒極盛,一路猛攻,蘇軍連連潰敗。9月,斯大林要求英國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支援蘇聯。英國當時自身難保,沒有能力開辟第二戰場 ,斯大林的要求被擱置一旁,蘇聯不得不獨自應付德軍的猛攻。
德國軍隊
1941年12月7日,日軍襲擊了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由于日本與德國是軸心國同盟,德國對美國宣戰,美國加入反法西斯同盟的消息無疑使丘吉爾和斯大林大為高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平添了一大助力。
日本轟炸珍珠港
1942年,在兵敗莫斯科城下后,德軍又發起了斯大林格勒戰役。該場戰役發起之初,蘇軍抵擋不住德軍的進攻,形勢危急。斯大林當即致電美英方面,要求兩國領導人迅速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支援蘇聯。
1942年8月19日,美英方面嘗試性地在法國迪耶普發起一次登陸戰,由于德軍實力雄厚,反擊極強,此次登陸以失敗告終。迪耶普登陸戰失利之后,美英方面不得不暫時擱置了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的計劃。
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蘇聯大獲全勝。此次戰役打完之后,蘇德戰場的形勢逆轉過來。蘇軍開始反攻,德軍則轉入了防御。為了應付東線的戰局,駐西歐的德軍被大量東調,這就為盟軍在西歐登陸創造了條件。
為了徹底打跨德軍的防線,反法西斯同盟一致決定盟軍1944年夏天在法國北部地區海灘實行登陸反攻行動。行動代號霸王。
為人抵御盟軍可能的登陸反攻行動,德這從挪威至西班牙的海岸線上修筑了一條大西洋壁壘防線,這條防線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不過德軍不可能在所有的海灘都重兵布防。
德軍防御部隊
德軍重點防御的是加萊地區,諾曼底地區的防御較為薄弱。負責制訂霸王作戰計劃的盟軍參謀人員經地反復比較,最終選定在諾曼底地區奧恩河口至科唐坦半島南端的地域為登陸地點。
為子掩飾盟軍將要在諾曼底登陸的戰略意圖,盟軍的情報部門導演了一出欺騙德國人的好戲。盟軍使用多種手段使德國人誤以為盟軍的登陸地點是加萊而不是諾曼底。
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
1944年夏天,為實施霸王劃,盟軍已經在英國集結了將近300萬軍隊,5000多艘艦船,1.5萬多架飛機,而德軍在其西線僅僅部署了58個師的部隊,共計95萬人,中小型水面艦艇500多艘,可以作戰的空軍飛機500多架。德軍在西線的58個師中,僅有6個師被配置在諾曼底地區。
登陸諾曼底的盟軍
6月6日,在經過充分航空火力和艦炮火力準備之后,盟軍登陸部隊在精心選定的5個登陸地突擊上岸。經過一天的激戰,盟軍將近10個師的部隊登陸成功,先后登陸諾曼底海灘,并占領了8~10千米的登陸場,盡管這些登陸地相互之間并未建立聯系,但為后續部隊登陸創造了條件。
搶灘諾曼底盟軍
6月7日,在諾曼底地區,盟軍的空降兵的登陸兵力加在一起,已經有了17.6萬人的規模,另外還有2萬多輛各式車輛被送諾曼底海灘。到此為止,德軍苦心經營的大西洋辟壘防線已經被全線擊破,盟軍在法國西北部站穩了腳跟。
6月7日至8月25日,盟軍繼續向諾曼底地區增兵,德軍高層終于意識到盟軍的登陸地點是諾曼底,開始將駐防在加萊的部隊調往諾曼底支反擊盟軍。
諾曼底登陸圖
盟軍憑借自身的空中和兵力優勢,現加上希特勒的指揮失誤,一舉包圍殲滅了德軍西線部隊的主力B集團軍群,德軍在法國的防御為之一空,法國的大門也向盟軍完全敞開了。
這場登陸戰最終以盟軍的勝利和法西斯德國的失敗而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也迎來了重大轉折。此戰之后,同盟國在歐洲開辟了第二戰場,法西斯德國不得不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覆轍,陷入了兩線作戰的泥淖,其敗亡的日期被大大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