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來聊一聊晚清的兩位牛人,他們都為國家做過巨大貢獻,要了解晚清,了解這兩個位最好不過,他們一位是李鴻章,一位是左宗棠。
說起他們,可以用死對頭來形容,兩人不僅出身天然對立,一個進士,一個幕僚出身,而且理念更是矛盾重重,李鴻章主張建立起強大的海防,防御海上列強,而左宗棠則主張疆防,防止沙俄的侵略。
先看看李鴻章的想法,他是這樣想的:我大清要組建一只強大的海軍,守住那富裕的東南沿海 。
在李鴻章眼里:我大清之所以被西方列強吊打,都是因為海軍不給力,兩次鴉片戰爭里,我大清水師顏面丟到全世界了,實在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老夫一定要打造出一只可以橫行亞洲的艦隊。
至于什么疆防,陸軍建設,在李鴻章眼里,不足一提。最重要的是,新疆這個地方在李鴻章看來,是一個燙手的芋頭啊,在那里搞事,隨時都會引起沙俄和英國的強力反擊。
花錢還搞不定的事,李鴻章才不做呢,而且左宗棠是李鴻章的老冤家,左宗棠建議的,他就強烈反對。
于是李鴻章開啟忽悠大法,他對慈禧這樣說:“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煙稀少。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傾全國之力,徒然收數千里曠地,增加千百萬開支,實在得不償失。依臣看,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為好。”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新疆那塊破地,先放著吧,無所謂。
聽到李鴻章的說法,左宗棠就怒了,他放話:如果新疆沒了,大清遲早要亡。
在左宗棠眼里,新疆一旦丟了,那就再也奪不回來了,因為沙俄嘴里的肉,那里肯吐出來?而且如果新疆沒了,就少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沙俄進可攻退可守,大清要亡咯。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他們誰贏了呢?
作為國家一把手,這時候的慈禧太后還比較稚嫩,在涉及列強的情況下,她就不太敢做了,盡管左宗棠說到了她心里去了,但慈禧還是怕啊,但又想保住領土。
在幾百年前的一個深夜里,為了讓慈禧支持自己,左宗棠悄悄拜訪了慈禧太后,只不過這里面沒有風花雪月,有的只是左宗棠的決心,和西北共存亡的決心。
經過劇烈的思想掙扎,慈禧最后相信左宗棠,讓他放手去做。
慈禧太后這一一輩子干了很多讓人厭惡的事,但支持左宗棠收復西北這一件事,需要非凡的決心和智慧,作為一個女子,這可能是她一生之中最大的亮點。
但左宗棠決心很強,行動更快,他立刻跟著大軍從蘭州移師到肅州(酒泉)。而他最著名的一件事,抬棺出征,就是從酒泉開始的。
1876年,左宗棠帶著一副棺材挺進新疆,他讓全世界都看得了他的決心,湘軍在他的帶領下,作戰勇猛,盡管對手強,但堂堂中華之師,主帥都不怕死,他們更不怕了。
在左宗棠的主持下,新疆終于平定了,還逼迫沙俄簽訂了《伊犁條約》,把國家寶貴的領土保留了下來,留給后入一片資源要地。
盡管左宗棠如此偉大,但卻有人這樣想:要是不去西北搞事,把軍費讓給李鴻章,說不定就不會有甲午的恥辱了。
但認真想一想,要是西北沒了,可能不用甲午戰爭,大清估計就不行了。一旦沙俄控制了新疆,大清的領土還能留下多少?
因為左宗棠的悍不畏死,從清末到民國,縱然國家動蕩不安,內外交迫,但西北卻一片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