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美國著名心理學大師阿爾伯特.埃利斯創建了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也叫情緒ABC 法則。 A是指 Adversity,就是逆境、就是生活中讓你不爽的人和事。
A通常有兩類:一是重大危機,如失業、意外事故、疾病等。二是一些日常的煩心事。比如說,失戀。B指Belief,是指你對誘發事件A的看法和思維方式。C是Consequence,指不良情緒。比如過分煩躁,過分生氣,過分抑郁,過分內疚等等。
在大多情況下不利事件A就像是一根火柴,這根火柴能不能點燃起C壞情緒的熊熊大火,取決于我們對不利事件A的看法B,如果B是汽油,那么就會導致壞情緒。如果B是一桶用來滅火的水,那么壞情緒就會被殺死在母胎里,不會發作出來。比如同樣的“失戀”事件A,因為對失戀的看法不同,產生了差異化的B1和B2,有人把失戀看做小菜一碟;有人把失戀看成天塌了,這就導致了樂觀、悲觀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情緒反應C。
我們習慣了把自己情緒的起因丟給這個外面的世界,就好像是:這個世界得為我的壞情緒負責任。但其實,造成壞情緒C的幕后黑手是B思維方式。所以,為你的壞情緒買單的人只能是你自己。很多人都卡在這個思維方式B上,當不利事件出現后,思維一直在錯誤的模式上循環,也就形成了糟糕的情緒慣性。
通過四步鍛煉,就能學會控制你的壞情緒。第一步,當不良情緒來了,馬上察覺。自己是不是反應過激了?為什么這么生氣;第二步:用ABC模型分辨下,想想你自己的思維方式有沒有恐怖化、應該化或者合理化的傾向。第三步,找到積極的態度和理性的思維方式去代替錯誤的思維方式。最后一步,是以開放的心態來看待事情的結果,如果達不成就接受這個結果,不要太過執著。
收獲好的情緒管理能力,也意味著你收獲了好的性格。祝你在未來的日子里,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緒,擁有自己說了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