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整個亞洲古代史可以發現,由于自身文化落后或者歷史上一度歸屬于中國,半島,日本,越南使用中華漢字已經長達千年之久,其中日本使用至今,盡管其民族口語與漢語語法差別很大,但是書面的“文言文”卻幾乎是一致的,近代中日,中韓文人皆可以使用“筆談”進行交流,半島,越南古代官方歷史著作,以《李朝實錄》為例,編纂版本全部都是漢字,刺殺伊藤博文的安重根漢字水平也是非常高,可以看出漢字對于半島,越南和日本影響頗深。
安重根的“斷指漢字手書”
然而,今天除了日本以外,半島越南紛紛廢除漢字,半島改用李朝世宗發明的“諺文”作為官方文字,越南則是使用法屬殖民地時代的拉丁文字作為國語文字,日本在自己語言的基礎上發明了獨有的拼音標記法——“假名”,卻采用了假名和漢字混用的辦法,書寫自己的日常用語,交通警示牌幾乎全部使用漢字,作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廣泛使用漢字的國家,中國人對于日本肯定也對其具有很大興趣。
半島和越南的廢除漢字運動
漢字,經過了千年的不斷演化和改進,同時作為一種兼具“音,形”兩要素的文字,日本自唐朝以來學習中國也有一千多年,其字音很多直接借助于漢語,因此,中國人學日語相對于其他外國人更輕松,因此在日語中,“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音”這種與漢字相同的情況也很常見,而且根據日本《角川國語詞典》所收錄的60218個日語詞匯中,漢語借詞多達33143個,占詞匯總數的55%,僅憑日本假名五十音圖根本無法將其全部分清,假名重復率勢必非常之高,這也是新中國放棄“漢字拉丁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五十音圖最大用處其實是注音
日本民族是一個非常注重實用性的民族,日本社會整體直到漢字的實用性,比如在汽油車上寫個“危”就可以立馬讓人發生警覺,相比之下,假名沒有那么快的效果,即便是世界通用語英語,它的這種效果也不如漢字,漢字對于內容意思有著極大的“壓縮”,有助于讓人在最短時間獲得最多的信息,對于日本人而言,非常方便,事實上,漢字作為聯合國六大工作語言,漢語文件的厚度幾乎是最薄的。
日本每年都會評選出“今年的漢字”
如今,日本對于漢字教育依舊非常的重視,每年都會評選出日本最受關注的漢字,古文教育也是沒有放松,這和中國教育中的古文教育本質上沒有差別,中國近幾年的諸如“漢字聽寫大會”等節目得到了發展,說明漢字的魅力和學習,某種程度也成為了中日交流的紐帶,比如網絡中流行的“偽中文”,相比之下,半島越南廢除漢字,漢字教育的廢棄導致古文化遭到遺忘,這對于一個國家的傳承是極為不利的。然而,為了“去中國化”,增加自身的獨立合法性,半島和越南長期受到宗主國壓制,志在抹殺這種影響,然而日本從來都是以“實用主義”至上,像越南和半島看重東西,日本顯然不在乎。
漢字文化
眾所周知,韓國總是喜歡發起“文化申遺”,最無恥的,韓國居然一度向聯合國進行漢字的申遺,由于申遺內容“過于可笑”當時的中國甚至不屑于理睬,聯合國自然駁回了這一荒唐要求,越南與中國的歷史文化交往非常深厚悠久,歷史上越南民眾的家譜也是使用漢字寫成,如今居然需要中國游客去幫助解答,傳統的對聯無法書寫,居然出現了極為可笑拉丁文對聯,這讓中國游客能說什么,作為半島李氏王朝官方史料的《李朝實錄》,居然被韓國翻譯成了“韓文”?怎么能翻譯成“韓文”呢?原來,此時的漢字對于韓國已經如同外語一般,就是這樣的國家,居然需要用外語來書寫法律來避免歧義,近幾十年來,韓國幾乎沒有出現世界級文學家,結果已經很明顯了。
韓國人的身份證居然有“外語”漢字
所以,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別的,而是文化。
我是頭條號雙城子說歷史,以正確的姿態認知歷史,發自內心去感悟,做最正確的事,歡迎大家關注。喜歡的話給個評論給個贊,多謝各位的支持。